浅析山区公路工程路线安全设计论文_郝天宇

浅析山区公路工程路线安全设计论文_郝天宇

郝天宇

身份证号:130929198207260318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是在车辆实际运行速度的前提下,结合山区地形,优化路线线形,以满足安全、环保的要求,从而达到 “以人为本”,实现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安全设计

一、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

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路的技术标准。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选方案多。在地形方面,路线平、纵、横三个方面均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对线位布设影响大;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同时山区由于山脉在地形上较有规律,山脉水系清晰,线路走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越岭穿脊。因此,在山区如何善于利用地形布线是其路线设计的关键。

二、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

采用运行速度法进行路线设计比传统的设计速度法有明显的安全效益,因此运行速度法正被广泛应用,我国一直沿用设计速度方法进行设计。

设计速度 V: 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几何线形的基本要素。它是在气象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因此它与运行速度有密切关系。设计速度一经选定,公路的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均与其配合以获得均衡设计。现有路段观测结果表明,设计速度的设计方法不能保证线形标准的一致性。实际的行驶速度总是随公路线形、车辆动力性能及驾驶员特性等各种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运行速度 V85: 是指交通流处于自由流状态,并且天气状况良好时,路段特征点上测定的第 85 个百分位上的车速。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员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可以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中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公路平、纵技术指标变化大的路段,运行速度的变化也大。研究表明,当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大于 20km/h,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对受条件限制而采用平、纵指标最大值 ( 或最小值) 的路段,或平、纵线形组合有异议的路段,或实际行驶速度可能超出 ( 或低于) 设计速度的路段等,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推荐了两种运行速度计算的方法。

方法一: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公路运行速度研究”成果法。

方法二: 澳大利亚运行速度计算方法。研究表明,设计速度 V = 60、80km/h 的路段,小客车的运行速度高于设计速度 15 ~ 20km/h; 而设计速度 V = 100、120km/h 的路段,小客车以接近设计速度的运行速度行驶,然而大货车的运行速度低于设计速度 15 ~ 25km/h。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应考虑这一因素,严格限制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长直线、大半径平曲线的运用,来约束车辆运行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运行速度的突变。同时,山区重载交通高速公路,适当增设爬坡车道、分车道限速行驶,以改善运行速度。

三、平曲线半径及超高

1、平曲线半径

平曲线半径的选取应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 -2006) 中平曲线最小半径是以汽车在曲线上能安全而又顺适地行驶为条件确定的。平曲线最小半径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曲线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平曲线最小半径 “极限值”与 “一般值”的区别,在于曲线行车舒适性的差异。考虑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应严格限制使用“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同时避免采用比 “极限最小”半径稍大的平曲线半径,避免运行速度出现大的变化; 同时,应限制大半径平曲线的运用,以限制小客车的高速运行。

2、 超高

对小于不设超高平曲线半径的曲线设置超高,目的是以形成向心力平衡高速行驶车辆的离心力。超高设计及超高率计算应考虑把横向摩阻力减至最低程度,对应于确定的行车速度,最大超高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曲线半径、路面粗糙率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现行路线规范中规定,最大超高值一般地区按 8%、积雪冰冻地区按 6%,计算曲线超高值。对于不同的设计速度,应结合车辆的运行速度,确定合理超高。以小客车为主的高速公路,超高加强1% ~ 2% ; 以大货车为主的重载交通道路,应研究其实际运行速度,合理选择超高,避免大货车向曲线内侧滑移而侧翻。

四、纵坡及连续纵坡

纵断面设计,即使完全符合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也还不能保证使用质量。不少路段由于平均纵坡较大,上坡持续使用低速挡,易导致车辆水箱开锅; 下坡则因刹车失灵而导致交通事故,因此,有必要控制平均纵坡。当连续长大下坡 ( 上坡) 路段,从设计上不可避免时,应合理安排缓和坡段和陡坡,同时,合理设置避险车道位置4 视距基于运行安全的车辆停车视距,应根据设计速度计算所得的停车视距基础上予以合理修正。现行公路技术标准,对于设计速度 V =80、100km/h 的高速公路,规定了货车停车视距分别为 125m、180m。由于一些情况下还满足不了货车停车视距的要求,现行公路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应才有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五、 隧道线形

隧道内路线线形避免设置 S 型反向曲线,以保证隧道内车辆行驶安全; 长大隧道在不可避免设置 S 型反向曲线时,反向曲线间应设置一定缓和曲线或直线予以过渡。车辆在接近凸型竖曲线顶部及凹型竖曲线底部时,前方视距较小,通过变坡点后驶入 ( 驶出) 隧道,易导致隧道洞口的安全事故。隧道线形设计避免洞口附近长大下坡与小半径圆曲线的不利组合。为防止司机过早发现长大隧道洞口而加速行驶,路线设计时,应控制司机自发现隧道洞口至行驶到洞口的运行时间在 15 ~20s,长大隧道从运行安全考虑,隧道出口平曲线半径 R <3000m; 同时,长大隧道的纵坡以小为宜,隧道内纵坡宜控制在 2% ~2. 5%。

结束语

山区公路的建设是有利于当地百姓生活的好事,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大事,公路建设者需要精心设计科学的公路路线,在保证公路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让山区公路成为当地靓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赵汐权.浅谈山区公路路线设计[J].北方交通,2007(12)

【2】王建强.山区公路设计中挡土墙设计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3】徐俊.山区公路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

【4】潘兵宏.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界定标准研究[J].中外公路,2009(06)

论文作者:郝天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浅析山区公路工程路线安全设计论文_郝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