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问题研讨会综述_石油论文

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问题研讨会综述_石油论文

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问题———次学术讨论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拉克战争论文,能源论文,学术讨论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4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立,并举办了“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问题学术研讨会”。人大校领导在致词中表示:该中心的成立宗旨,就是要为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学术研究、政府决策和能源企业运作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来自在京的国际关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委和能源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石油企业界人士三十余人与会,并就下列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如何认识美国控制伊拉克石油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控制中东石油市场以及世界主要能源运输通道,以此控制盟国及亚太等地区的国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世界原油供应者与消费者之间不存在对抗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美国一个重大的战略目标可能是使中东石油以合理的价格源源不断地供应全球石油消费市场。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国控制中东这个全球石油供应地可能使欧佩克影响日常石油价格的作用进一步式微。从大战略思维看,中国如何参与形成美国主导前提下的国际原油供应和消费的合作机制才应该是主要思路。

美国控制伊拉克石油对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利益有何影响?

中东地区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中国与中东国家间关系较好,但进口原油的渠道不畅通,也不稳定。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是否进而改造其他中东国家的政权,值得关注。

一方面,中国应该利用战争带来的西方投资者对中东国家非石油行业的信心的不稳定甚至下降,加强与中东产油国之间全面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中国应该进一步推动能源(特别是原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促进能源消费的多样化。同时,中国有必要继续稳定中美战略和政治关系,以保护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利益。从长远看,中美之间在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的互动中,不存在根本矛盾。

中国在保护自身的能源安全方面,应如何努力?

对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既要正视,同时又不可夸大。审视中国的能源安全,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

一个角度是中国的能源消费现实。中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以煤为主”仍是中国能源消费的现实。战争之后,中国的海外原油进口可能会遇到新的风险,但是否因此而采取增强对煤炭的依赖的政策值得商讨。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加深,意味着我们必须以能源消费多元化和节能的角度思考中国的能源消费现实。

另一个角度是,什么因素是对中国能源进口安全最大的威胁?有专家指出,台海局势的不稳定是中美两国军事冲突的潜在危机。我们有必要研究这一问题对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渠道乃至进口供应源的战略性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也有必要研究中国如何参与国际保证海上石油运输通畅的问题。这种研究,涉及战略、军事、经济和技术等各个层面,也需要同国际间的同行共同探讨。

第三个角度是,如何进一步改革中国国内的能源供应机制。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动政府、大企业、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在能源供应和消费机制方面的对话,以形成共识,不断地改善中国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机制。

第四个角度是,为了防范国际原油供应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如何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对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能源安全的关注,又一次提醒我们研究如何加快建立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的重要性。其他国家的经验可否供借用?同时,我们又如何利用国际间对中国依赖海外石油资源的关系,加强同国际能源以及其他经济发展组织的合作。

标签:;  ;  ;  ;  

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问题研讨会综述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