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分析论文_王青

(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 甘肃 金昌 737100)

【摘要】目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探讨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70例,并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85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此外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更高,出院后的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参照组,所有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不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还明显缩短了其住院时间,这也使得住院治疗费用得以减轻,同时也使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此法。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309-02

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中十分多见,其是由于胆囊管阻塞与细菌侵袭而导致的胆囊炎症,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及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大多数患者合并患有胆囊结石,此类被称为结石性胆囊炎,其余没有伴有胆囊结石的被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1]。患者需要若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转变成慢性胆囊炎,因而患者需要尽早接受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我院特对同一时期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措施,并进行对比,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70例,并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8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4.1±8.3)岁;其中69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例患者接受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参照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64.9±7.8)岁;其中71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例患者接受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所有患者均出现上腹疼痛及发热等临床症状,并均出现体内中性粒细胞或白细胞水平显著上升的现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方式等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对两组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编写,应在表中详细记录围术期各时间点的护理重点,但对于此表,仍需保留足够的自由度,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应依照临床路径表上的各项指标,并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反复的评估、教育及评价,直到完成最终目标;此外,护理监管人员应及时跟进监察患者的护理情况并予以护理人员必要的指导。在临床中还应注意以下具体事项:(1)在患者入院时,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接待及相关的临床监察,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及病房管理制度的宣讲;(2)在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过程及麻醉原理等,同时向患者讲述治愈的病例,以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另外叮嘱患者坐在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并在术前逐步适应就地小便等术后必需的技能;(3)手术当天进行前先对患者进行相应体征检测以确定患者能够接受手术,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能够充分配合手术,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待麻醉苏醒后可使患者呈半卧位,并对患者各项相应生理指标进行严密的监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排尿同时时刻注意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通畅;(4)术后采取分时段护理,于术后第二天患者排气后可指导患者家属给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依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抗生素用量,在术后2~3天开始指导患者适量增加运动以促进食欲,为患者换药时应注意切口有无红肿或渗液,术后第4天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叮嘱出院注意事项,并嘱咐一旦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回院就诊。于患者出院时协助其填写护理服务满意程度调查表,该表主要含有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以及护理服务等方面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关于护理效果的各项数据资料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两组组间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此外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更高,出院后的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参照组,所有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因感染细菌或受到化学性刺激而导致的胆囊壁急性炎症,其主要的致病菌有梭状芽胞杆菌、克雷伯菌以及大肠杆菌等[2]。临床中大多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而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而言,治疗费用较高,并有不小的副作用,因而在临床中选择合理的护理方式提高治疗效果是十分必要的[3]。

临床路径护理近年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拥有选取最好的护理模式、将护理责任明确到位、及时对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及易于评价等明显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以使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更为满意,还能够帮助统计临床数据以不断进行改进,从而使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及时间大大减少,以增强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记录及整合,为规范专病专护提供科学依据[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此外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更高,出院后的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参照组,所有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不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还明显缩短了其住院时间,这也使得住院治疗费用得以减轻,同时也使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另外,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还可以促进医院不断改进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以改进当前较为恶劣的护患关系。因此,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该法。

【参考文献】

[1]顾玲.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3):30-31.

[2]任书华.临床路径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79-379.

[3]和叔音.临床路径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04(48):216-216.

[4]顾荣清.临床路径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1):117-119.

论文作者:王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分析论文_王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