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进展论文,宏观经济学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1995年奥布斯菲尔德(Obsfeld)和罗果夫(Rogoff)在《政治经济学期刊》(JPE)上发表的文章《汇率动态回顾》一文,开创了“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标志着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根本特征在于将名义价格刚性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到开放经济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从而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般动态均衡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微观基础。该理论对现实的国际经济现象做出的理论分析和解释,比传统的无微观基础的国际经济学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该模型中采用的福利分析标准——总效用分析标准比传统的“以邻为壑”的福利标准更为合理。下面就“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和最新发展做一概述。
一、Redux模型与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
美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果夫1995年发表了论文《汇率动态回顾》,其中建立的Redux模型构建了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以后的研究都是建立在该模型基础上的继续研究。
(一)模型假设
该模型建立在Blanchard & Kiyotaki(1987)的静态、封闭的两国经济模型和Ball & Romer(1993)的两国动态模型的基础之上。Redux模型假定:(1)该模型为一个两国动态模型。在假定世界商品量为1的条件下,国内的生产者生产商品量为[0,n],外国生产者生产剩余的[n,1];(2)每个国家的经济主体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生产商品需要惟一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力和产量是正相关关系;每个消费者都具有相同的偏好,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该效用函数的水平是与效用呈正相关关系的消费水平、货币持有量以及与效用呈负相关关系的产出水平的加权平均值;(3)由于假定没有贸易障碍,每种商品都遵循一价定律的原则制定国内外的同一商品的价格;(4)有一个统一的世界资本市场,各国可以在该资本市场上自由借贷,这样就保证了国内外市场利率相等;(5)粘性价格的假定,当期商品价格由前一期确定,经过当期后价格可以随意调整;(6)不完全竞争市场假定,每个生产者都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力量。
(二)模型内容
首先,该模型建立了灵活价格下垄断竞争的两国模型,以便和后面的粘性价格下的两国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假设包含消费水平、货币持有量和产出水平所代表的劳动力的投入水平的效用函数和跨时的预算约束,且根据利率平价可以得到国内外的名义利率间的关系,同时假定李嘉图等价成立,在这些条件下使个人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可以根据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使个人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可以根据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得到消费的欧拉方程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以及产出决定的一阶条件。同时在稳定状态下消费水平保持不变,解出稳定状态下的利率、消费、产出和均衡的货币持有量。由于市场中存在垄断力量,所以世界产出水平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出水平,每个国家面临的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接着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果夫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得出上述模型各变量的动态调整过程,这些动态调整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不对称的政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从初始均衡状态出发,首先,对外净资产的增力口会提高本国消费水平;其次,外国政府购买的增加会提高本国产出和消费水平,而本国政府支出增加的效果是消费减少,产出增加;最后,在灵活价格水平下,货币量变动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由此,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价格变动只受货币供应量和消费水平变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在粘性价格下的两国模型进行分析,即在短期内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析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汇率和经常项目的影响。
(三)粘性价格模型的分析结果
1.在一国面临货币冲击时的效应分析。货币冲击对两国的人均消费变动具有持久性的影响,这是因为利率的变动对两国消费增长的影响是对称的,由此导致人均消费水平保持随机游走的运动状态;在货币市场上,与灵活价格下的货币量决定因素相比,惟一的区别是,在粘性价格下货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是由消费的相对变动决定的,而不是像灵活价格下由产出的相对变动决定的,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向国外借贷使消费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货币冲击对汇率的影响和灵活价格下对汇率的影响是一致的。由于持久性货币冲击及所引起的消费水平随机游走运动共同决定了汇率变动保持不变,即在发生持久性货币冲击时,粘性价格下的汇率水平也立即调整到与新的国际消费差异保持一致的灵活价格的汇率均衡路径上。但是和灵活价格下汇率变动仅由货币冲击决定相比,粘性价格下汇率变动是由货币冲击和消费效应同时决定的。
本国持续的货币扩张性冲击导致的结果是:(1)引起本国汇率贬值,但是由于本国货币扩张性冲击的影响会使消费与汇率发生同向变化,所以汇率的贬值幅度低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幅度。(2)消费变动幅度和货币扩张性冲击方向一致,但是同样低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幅度。(3)对经常项目均衡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正的持久的货币扩张冲击引发的财富效应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短期内则会因为国内的价格粘性使国内商品价格不变,汇率贬值会恶化贸易条件。这样货币冲击带来的贸易条件效应在长期和短期是相反的方向。一般认为短期效应的影响会比较大。同时,要特别注意在该模型中没有出现汇率超调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长期贸易条件的改善缓解了迅速使名义汇率贬值的要求,因此粘性价格会减轻汇率的波动幅度。(4)对利率的影响。货币的扩张效应会降低国际实际利率水平。
2.货币冲击的福利效应分析。本模型所采用的动态效用理论分析方法将货币冲击对外国的长期正面效应和短期负面效应结合起来评估,是关于政策变动对一国福利效应分析的一个创新。该模型从两个角度对效用变动进行分析。从第一个角度,即从消费和产出变动导致的效用变动的角度分析可知,货币冲击的第一个效应是增加世界需求,带动产出增加,使两个国家福利都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在垄断竞争均衡下,厂商制定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产出增加,达到更有效率的产出水平。第二个效应是支出转换效应,并不影响福利增加的结果。这和芒德尔-弗莱明模型的“以邻为壑”的福利分析也是不同的。但这里的一个关键假定是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是造成初始经济均衡扭曲的惟一因素。从另一个效用分析角度,即从实际货币余额变动引发的效用变动的角度分析,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为正,货币存量的增加对本国来说必然会实现“帕累托改进”,而对外国的效用影响是不确定的。但是模型的结论仍然认为总需求增加的效应居主导地位。因此,正的货币冲击会使两国的效用水平都增加。同样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用来对财政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
(四)该模型的贡献
该模型的贡献包括:(1)在关于政策变动对汇率、经常项目和产出影响的分析方面,该模型以动态分析方法代替了芒德尔-弗莱明模型的静态分析。(2)该模型为汇率、经常项目的变动等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微观理论基础,从而使分析更为完整,并切合实际;不过,在此模型基础上的政策效应分析的结果,有时会和原有的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分析结论相悖。(3)该模型为政策变化的福利效应分析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分析方法。(4)该模型的建立为国际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框架,引发了后续的大量理论研究。
二、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
在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果夫以Redux模型建立了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之后,许多学者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扩展和深化工作,使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1.关于价格粘性理论方面的发展。在Redux模型中对价格粘性的假定是:只有商品价格存在价格粘性,且本期商品价格是提前一期确定的,在经过本期以后,价格可以灵活调整。该假定过于简单,只是为分析的方便。对此不足之处,其他经济学家们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发展:首先,将价格粘性分为进口方的货币价格粘性和出口方的货币价格粘性后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Betts & Devereux(1996,2000)通过假定以进口方的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出现价格粘性改进了Redux模型对汇率行为的解释能力。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果夫(2000)则讨论了在以出口方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出现价格粘性时Redux模型对汇率行为的解释能力。其次,进一步讨论了在货币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方面,所假定的工资粘性与价格粘性哪个影响更大的问题。Hau(1998)设定的模型假定商品价格可以灵活调整而名义工资提前决定,在此情况下进行了讨论。同时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果夫(2000)也对工资粘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工资粘性对开放经济中汇率的影响很大。再次,以价格调整滞后来设定价格粘性,即厂商在设定最优价格时同时考虑到其他厂商以前和未来的价格决定。这方面的进展是在Calvo(1983)模型基础上层开的。Calvo模型假定厂商调整价格的概率为γ时,对一个特定的厂商而言,其进行价格调整的间隙为1/γ。Kollmann(1997)通过对比研究提前设定价格和以Calvo模型方式设定价格时货币冲击的影响后发现,Calvo模型式的名义价格刚性似乎能更好地对价格的缓慢调整和对名义与实际汇率粘性的时间相关性进行解释,但是对产出等其他的宏观经济变量解释能力不足。但是,Chari等(1998)却证明在价格始终高于边际成本且边际成本随产出递增的情况下,厂商只要有机会就会迅速地调整价格,这样也就无法产生对经济的内在持续影响。相反,如果厂商面临的是需求价格弹性递增的需求曲线,厂商则会缓慢地调整价格,这一点由Jeanne(1998)在Calvo模型基础上设定的实际工资粘性模型的分析得到证实。另外,Andersen(1998)提出工资的调整滞后比价格的调整滞后更容易产生持久性的影响;最后,Bergin & Feenstra则解释了在价格的滞后调整的框架下变动的需求弹性也会对经济产生持久性影响的问题。
2.市场分割和市场定价问题的引入。在Redux模型中假定所有商品都遵循一价定律进行市场定价,但是实际上由于厂商可以分别提前决定以本币和外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再加上市场分割的存在,在货币冲击时就会引起同一商品的价格扭曲。如在Betts & Devereux(1996)建立的LCP-PTM模型中假定一些厂商以本币制定在国内的商品价格同时以外币制定该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模型认为虽然该商品国内外价格开始时是保持一致的,但是如果发生货币冲击,同一商品在国内外的价格会随着汇率的变动而发生扭曲,同时由于市场分割的存在使消费者无法进行套利,这样以本币制定的商品价格完全不受汇率影响,而以外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则完全受汇率波动的影响。Betts & Devereux还在Redux模型的基础上假定有一部分厂商可以在国内外市场上对同一商品制定不同的价格。在市场定价情况下,首先,汇率变动所引起的“支出-转换效应”不再存在,汇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很小,而汇率变动要满足货币市场均衡,由此导致汇率的波动幅度加大,有可能引发汇率超调的现象;其次,由于国内需求扩张,在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国外产出增加;再次,在市场定价条件下,汇率贬值会改善贸易条件。这是由于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会由于本币贬值而上升,而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这会引发“以邻为壑”效应。这些模型还证实PTM模型比以购买力平价为假定条件的Redux模型与现实统计数据更为相符。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果夫(2000)通过对四个国家1974-1998年的月度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在一定时期确实存在市场定价。最后,Bergin & Feenstra(1998)还以超对数(translog)的偏好形式取代垄断竞争来研究市场定价问题。在这种偏好下,对一种商品的消费份额和其相对价格呈负相关关系,其引发的结果是超对数偏好给经济带来内在的持久性影响。
3.对模型加入不确定性后的研究。在Redux模型中,除了假定经济会面临一次未被预期的货币冲击之外,模型分析中不涉及不确定性的问题。其后的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理论发展就是在随机背景下分析粘性价格时的均衡问题。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果夫(1998)将货币的不确定性引入到CorsettiPesenti模型中进行分析。模型假定两国货币存量变动都遵循一般对数的随机过程的变动形式,分析结果是,在本国制定商品价格时会将风险升水考虑在内,从而会改善贸易条件,但同时也会减少本国产出,结果两国的福利都增加,这样两国都乐意建立一个最优的全球汇率体系,而且不论国家规模大小都有这样的要求;该模型还证明了货币的不确定性冲击会放大汇率变动的幅度,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高通货膨胀的国家也会同时面临汇率的巨幅变动。Devereux & Engel(1998)在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果夫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市场定价因素后对货币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Bacchatta & van Wincoop(1998)则将Devereux & Engel(1998)的模型改进后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证明在不确定性存在的条件下,在国内外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是最优的选择。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果夫(2000)还建立了将市场定价应用于中间投入品的国内外定价随机模型,分析的结果证明了在面临货币冲击时对中间投入品实行市场定价也会给经济带来持久性影响。
4.关于资本市场结构假定的讨论。在Redux模型中假定资本市场是统一且无风险的,这就意味着两国在面临货币冲击时不会发生财富的转移,Redux模型中财富效应的持久性影响不会存在。Chari等(1998)的模型将统一无风险的资本市场和不完全资本市场面临货币冲击时的效应进行对比发现,不完全资本市场货币冲击时的持久性影响与完全的资本市场相比相差无几;Betts & Devereux(1998)的模型也得出相同的结果;但是Tille(1997)则指出,在市场定价情况下,资本市场的结构通常会使货币冲击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发生质变。Sutherland(1996)则引入了贸易摩擦的分析。贸易摩擦的出现即意味着国内的利率会与国外利率发生不一致。在面临国内货币冲击时,国内利率水平会低于国外利率水平,在国内消费增加的同时会出现资本外流的现象,结果导致汇率只发生小幅贬值;Sutherland在模型中还采用Calvo关于名义粘性的假定,得到的结论是价格的惰性越强,资本市场摩擦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越大。Senay(1998)将Sutherland模型中加入市场分割和市场定价的假定后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在决定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资本市场的统一程度对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极度地依赖于商品市场的统一程度,但是资本市场的统一程度和商品市场的统一程度的相互联系非常有限。
5.关于偏好和生产技术假定的理论发展。在Redux模型中认为世界上每个人对国内外商品都具有相同的偏好,从而国内外商品是完全可替代的,同时该模型还假定只有可贸易商品,从而忽略了可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之间的替代问题。事实上,在国际宏观经济模型中引入微观基础的问题上,消费偏好的设定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首先,Corsetti & Pesenti(1998)建立的模型就假定国内外商品之间是单位替代弹性时,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由于该模型的分析结果是经常项目始终保持均衡,这就改变了Redux模型中偏好必须是线性和对称的假定,可以用来分析国家结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同时,由于货币冲击引发的财富效应被贸易条件的恶化抵消,所以货币冲击的影响是有限的。其次,Betts & Devereux(1998)还将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作为变量引入Redux模型中,与Redux模型中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不影响汇率波动不同,该模型得出在市场定价条件下,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与汇率波动呈负相关关系。再次,Chari等(1998)假定效用函数中的消费水平和休闲水平为单位替代弹性时货币冲击的影响,其结论是:货币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非常有限,由此Chari等认为消费水平和休闲水平之间的替代弹性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会很大。Chari等(1998)还在生产函数中加入资本生产要素后进行分析,认为货币冲击会引发投资的变动,进而影响汇率波动;Betts & Devereux(1997)也得出相同结论。最后,Hau(1998)将非贸易商品引入模型分析中,认为非贸易商品的存在会扩大货币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
6.关于国家经济规模因素的引入。在Redux模型中假定两国经济规模是相同的,从而一国的政策会影响到另一国经济。在《汇率动态回顾》的附录中又建立了一个包含非贸易商品小国开放经济模型,结论是持久性货币冲击不会导致经常项目失衡,但是却会引起汇率超调。Lane(1997)将该模型用于分析不连续货币政策的效应和开放度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Kollmann(1997)还建立了只有贸易商品的小国的开放经济模型。
7.对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大量实证研究。Chari等(1998)和Kollmann(1997,1998)建立模型验证了粘性价格下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大小;Betts & Devereux(1997)使用VAR模型验证了PTM模型得出的结论与现实统计数据的吻合程度要高于Redux模型;Lane(1997)则使用VAR模型验证了货币冲击对经常项目的影响;Kumar & Prasad(1997)以及Lee & Chinn(1998)则在相同的假定下验证了货币冲击对实际汇率没有长期影响。Hau则经过实证分析得出非贸易商品份额越大,货币冲击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也越大。奥布斯菲尔德、罗果夫(1995,1996)和Gagnon(1996)则通过对OECD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净对外资产和实际汇率间存在很密切的相关关系;Caselli(1998)利用欧盟的数据验证了Redux模型中的私人消费的增长率差异和公共消费增长率差异之间为负相关关系。Paul R.Bergin(2003)经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小国开放经济模型中,粘性价格的假定作为货币冲击影响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的重要性。
总之,Redux模型的出现以及其后的理论发展开创了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该理论在传统的芒德尔-弗莱明-多恩布什的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基础上引入微观基础对其进行补充,在新的分析框架下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有的甚至会和传统模型结论相悖,但是更贴近实际,所以,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不仅推动了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非常重大。
标签:宏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经济学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商品货币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