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继发性腹膜炎80例临床分析论文_李杰,张立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80例临床分析论文_李杰,张立

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 4634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情况,并对患者的年龄、就诊时间、手术时间、营养状况与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病因众多,其中以阑尾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为常见,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和个体差异而表现各异,且并发症多;急性腹膜炎患者年龄不同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有无并存疾病的急性腹膜炎患者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4急性腹膜炎患者起病到就诊时间不同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腹膜炎患者起病到手术时间不同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腹膜炎患者年龄不同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腹腔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而危重是其特点,尽管现代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并发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虽然急性腹膜炎诊断多较容易,但病因鉴别却困难,且病因众多,其中以阑尾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为常见,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而表现各异,却缺乏特异性,借助各种辅助方法可有效协助诊断。

关键词:急性继发性腹膜炎;影响因素;并发症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属腹腔重症感染性疾病。此病具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严重者可引起全身多个器官受累,甚至导致休克和死亡。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老年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死亡率为14%,而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因此,给予老年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笔者收集80例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继发性腹膜炎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全部患者资料完整且无其他严重疾病,均经病史、体征、白细胞计数、线检查、超检查或检查确诊,其中男性 50例,女性 30 例,年龄 16 到 92 岁,发病到就诊时间 2 小时至 6 天不等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34 例,胃溃疡穿孔 8 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26 例,阑尾炎坏疽穿孔14例。

1.2 方法

1.2.1病因的统计分析

收集 80例病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应用的辅助检查,统计每种病因的总例数,率采用百分率,并对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对病因的诊断意义进行总结分析。

1.2.2就诊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的统计分析

把该 80例病例的以就诊时间=24 小时为分界线分成两组,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然后把 80例病例按年龄分组,16 岁到 59 岁为青、中年组,>59 岁为老年人组,接着把这两组再次以就诊时间=24 小时为分界线各自分成两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据采用 SPSS15.0 统计软件对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率采用百分数统计,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01、p<0.01 或 p<0.05 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1.2.3 起病到手术的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的统计分析

把该 80例病例的以起病到手术的时间=24 小时为分界线分成两组,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然后把 80例病例按年龄分组,16 岁到 59 岁为青、中年组>59 岁为老年人组,接着把这两组再次以起病到手术的时间=24 小时为分界线各自分成两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数据采用 SPSS15.0 统计软件对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率采用百分数统计,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01、p<0.01 或 p<0.05 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1.2.4低白蛋白血症的统计分析

收集80例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的例数,并按年龄分组,16 岁到59 岁为青、中年组,>59 岁为老年人组,接着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数据采用 SPSS15.0 统计软件对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率采用百分数统计,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01、p<0.01 或 p<0.05 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软件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病因众多,其中以阑尾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为常见,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和个体差异而表现各异,且并发症多;急性腹膜炎患者年龄不同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有无并存疾病的急性腹膜炎患者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4急性腹膜炎患者起病到就诊时间不同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腹膜炎患者起病到手术时间不同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腹膜炎患者年龄不同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继发性腹膜炎的症状根据病因不同而表现各异,可以突然发生,也可能逐渐出现。大多数空腔脏器损伤破裂或穿孔所致腹膜炎,发病突然;而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等引起的腹膜炎多数先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如右下腹或右上腹疼痛,以后逐渐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是继发性腹膜炎典型体征,尤以原发病灶所在部位最为明显,腹肌紧张的程度病因和病人全身情况而不同。胃肠穿孔或胆囊穿孔可引起强烈的腹肌紧张,甚至呈“木板状”强直。老年病人腹肌紧张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腹腔内积液较多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听诊时肠鸣音减弱,肠麻痹时肠道普遍胀气,肠鸣音可完全消失。辅助检查对病因诊断的作用非常重要。急性腹膜炎患者普遍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然而在严重感染及机体反应能力低下的病人,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仅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有时甚至降低。本组资料中白细胞计数升高68例,青、中年患者53例,老年患者15例;不增高的29例,青中年患者19例,老年患者10例;出现白细胞降低1例,为老年患者。腹部立位X 线平片可见小肠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液平面的征象。胃肠穿孔时多数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在本组病例中,胃肠道穿孔患者大多数能早期在X线片上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偶个别病例在再次拍片后发现。在急腹症时行床边诊断性腹腔穿剌,根据腹腔穿刺液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病因,可以在B 超引导下进行,其阳性率达80%~90%。

参考文献:

[1]严丽霞. 急性上呼吸道患儿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80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4):87-88.

[2]陆兆炯.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85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2013,(15):2285-2287.

论文作者:李杰,张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  ;  ;  ;  ;  ;  ;  ;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80例临床分析论文_李杰,张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