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_宏观环境论文

论税收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_宏观环境论文

论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务论文,机制创新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减少自己的成本费用支出,增加现金净流量。而在各类成本费用中,税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分析和防范税务风险就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影响税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企业税务风险,通常是指纳税人没有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或者税收风险规避措施失败而付出的代价,是由经济活动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纳税人认识的滞后性、对税收政策理解的失误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纳税人必须在经营行为发生前,对本企业将要面临的整体的税务风险水平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树立新型守法的纳税理念,并且在经营行为发生前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切实有效地分析影响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效益的因素,使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更具有效性和准确性。

(一)纳税人行为的影响

1.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影响。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既要合法也要合理,即对于企业而言,其行为不仅在形式上要合法,在实质上也要顺应政府的立法意图;对于税务机关而言,应该依法征税,并且保护和鼓励纳税人努力在税法允许的条件下节税。如果纳税人主观纳税意识不强,甚至有意识地钻税法的漏洞,那么很容易造受经济上的损失。例如,企业将应收来收的销货款未及时入账,挂在往来账上反映,而购销双方又没有办理相应的结算协议,因此,该企业便发生了偷漏税的行为,按税法的规定必须补缴税款,并缴纳一定数量的罚款,使企业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企业如果有了依法纳税、依法节税的意识,能够合理运用不同的结算方式,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且还有效避免了税务部门的经济处罚。

2.纳税人对税法理解程度的影响。有时候纳税人的纳税事宜,从表面看是按税法规定执行了,但是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的精神理解不透,忽视规范的纳税操作的程序与步骤,甚至不熟悉税务机关的执法规章与程序,往往导致税务风险的增大,造成事实上的偷税,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二)国家征税的影响

1.国家征税行为对企业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纳税是一种直接的现金支出,意味着其当期既得经济利益的损失。虽然国家在公共设施和福利上的支出给予了企业一定量的经济补偿,但这类补偿既不对等也不易量化。往往税负越重,就意味着纳税人可支配收入越少。如果纳税人的收入不能及时变现,而又必须及时申报与缴纳税款,就会使企业面临“欠税”的风险,当“欠税”无法得到税务机关递延纳税许可时,企业又会面临税务处罚的风险。此外,税负的高低也会引起企业在投资、经营等方面的决策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企业的纳税方案,如放弃原本不纳税或是少纳税的投资方案,承受一定量的经济损失。因而,国家征收税款是企业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最直接的税务风险。

2.国家税收制度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税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健全完善的税收制度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保障。纳税人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税务风险,其前提就是对国家各种税收制度的充分了解、精确把握与灵活运用。只有对每一税种的每一细微处都了如指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到位,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运用准确、完整才能设计出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纳税规划方案。否则企业就会面临税收负担增加的风险或没有充分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不能获得最多最大的收益。

3.税务执法力度对企业的影响。税务机关的税务执法行为,对维护税法的权威性、震慑不法分子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不断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据国家审计署2004年9月审计公报显示:部分重点税源大户税收严重流失,主要存在税务部门为计划把税源留企业、地方政府越权减免企业税务、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审核不严、税务部门擅自扩大优惠政策范围等四大问题(注:2004年9月16日,中国国家审计署发布的第四号审计公报,公布了788户企业税收征管情况审计调查结果。)。说明税务部门执法力度不强,增大了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即被税务机关处罚的风险增大。

(三)企业环境的影响

1.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面临各种税务风险的外部重要原因之一。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环境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税负。由于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本身是在经济行为发生前进行的有计划谋略,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根据实际需要,对未来将面临的各种税务风险进行全方位的预测、评估。而企业宏观环境的变化往往又是不确定的,也是无法预见和无法改变的。虽然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风险,如果宏观环境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或者企业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则不仅会加大企业的税务风险,也增加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难度。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其制定是否合理、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如果企业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就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防范税务风险,也就无法有效地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例如,企业财务人员及管理者对税务风险及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认识不足、对税法的精神理解不透、防范税务风险的技术不高、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混乱、从事税务风险防范人员的素质不高等,便会导致税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失误或失败,加重企业税负,甚至是接受税务处罚,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创建税务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防范税务风险的过程中应合理有效地运用现有的税法,以及相关的经济、财会政策,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以提高税务风险防范的效益。

(一)适应宏观环境,积极应对税务风险

宏观环境的要求与变化是造成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应努力做到:

1.研究宏观环境。外部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改变,但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变化、新产品、新技术及国际形势的变化等进行分析研究,时刻把握其变化的趋势及规律,了解分析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程度,同时充分地考虑宏观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影响程度。如是否影响企业的总体税负水平,税务风险的存在将持续多久,其对企业的业绩指标影响多大,等等。

2.采取应对措施。针对企业面临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在熟练把握有关涉税法律法规、了解纳税人财务状况与要求的前提下,及时制定各种应变措施,并对其生产经营行为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控,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可能发生或与预期不符的情况进行反映,适时地调整其业务目标及实施过程,以便通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降低因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效益。

(二)健全制度基础,防范控制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程度与企业的各项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制度是一切风险防范行为措施的保障与基础。因此,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效益,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以提高企业驾驭税务风险的能力。

1.完善制度。制定规范企业理财行为、处理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具体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税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办法,实施税务风险的防范与监督管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仅对企业管理层有着一定的约束,对与企业理财活动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权限职责的规范也有一定的制衡作用。管理制度的健全、科学是企业理财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发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证。

2.明确责任。将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使企业、管理者、员工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使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共同承担企业的税务风险责任。主要涉及:一是责任机制,即税务风险与责任共存、与利益同在,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把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员工;二是权力机制,即给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相应的权力,施展其才华,通过权力的制衡,减少因滥用权力产生的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三是激励机制,即注重企业运营效果与财务效益情况进行业绩的考核,适时采用激励机制,对优秀专业人才实行市场导向型薪酬制度,用优秀的人才,创更多的收益,同时,给予税务风险化解者奖励。

(三)建立预测系统,评估监控税务风险

1.正确评价税务风险。在企业日常经营运作之事前,应对企业未来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与手段,对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各种资料,以及财务数据进行系统、全面、前瞻性的预测,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重点考虑生产运营、投融资过程中资金收付的风险。例如,分析未来税务风险可能出现的原因,以及税务风险给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与投资方向等带来多大的损害?分析风险是否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是否对企业未来的利润有潜在的影响?是否会影响企业未来的信誉?分析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影响程度以及这一风险是否影响企业的总体税负水平?它的出现将持续多久等。通过税务风险的评估预测,为采取相应措施,化解企业税务风险的负面影响打好基础。

2.适时监控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的监控是在对企业未来税务风险做出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在纳税义务发生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的经营全过程进行审阅,寻找最易引起税务部门关注的理财事项,并对其进行事先的合理策划,以实现税务的零风险。监控的过程体现在几方面:一是纳税事项的合理合法化的审阅。即经济活动的范围与方式都必须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政策、制度与规定。二是对纳税事项进行合理规划。即根据纳税人的性质与活动的不同,事先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进行事前的合理规划;根据政策的复杂性、税制的局限性、企业经营模式的多变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断地调整分析纳税模式、测定其税收负担,制定可行的纳税计划,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根据企业事后的经营成果与管理方案,定期地进行事后审核与评阅,测算企业可能面临的税收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规避风险。

三、规范税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制定防范税务风险的规程

1.制定防范税务风险的具体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的具体业务、最终目标密切相关,并由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全方位的进行风险防范。因此,需要在明确防范目标、充分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前提下,合法地谋求税收损失的最小化;了解引起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因素与指标,努力排除税务风险防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根据所从事的业务及收入、费用的情况确定防范税务风险的各种渠道方法,以及防范税务风险应注意的意外事项。

2.明确防范税务风险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在制定税务风险防范方案的同时,汇集纳税人涉税活动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并对其进行可行性的研究,避免陷入法律的纠纷。当出现对政策的理解把握有偏差时,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

3.预测防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制定出不同的防范税务风险的方案后,除了准确地计算各方案的应纳税额,准确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外,还要对影响税务防范效益的各因素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动进行分析,对影响税务计划实施的外部环境变化及敏感程度进行分析,防止企业内外因素的变化产生的不必要的风险。

4.及时评价总结防范措施。税务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后,经常、定期地进行信息的反馈,及时了解纳税方案的执行情况。对税务风险防范策略,进行正确评估总结,并保留资料存档,为以后制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采取有效的税务风险防范技巧

1.实现绝对税额的降低。表现为直接减少应纳税款,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选择重要税种,寻求防范税务风险的最大空间。企业的税收负担与企业的经营范围、组织与决策密切相关。经营范围越广,企业组织越庞大,企业决策越复杂,涉及的税种也就越多。每个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风险防范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因此选择有重大影响的税种通常就是税务风险防范的重点。从税种本身条件看,税务风险防范的空间越大,风险防范收益的潜力就越大。一般来讲,所得税类的风险防范空间大于流转税类。(2)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挖掘增收的潜力。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防范税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调整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企业节税增收的核心与落脚点。如,税法规定,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税(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1994]1号。)。企业选择免税期限的执行期时,可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以减少不必要的税收负担。(3)全方位运用各项政策,降低企业整体税负。防范税务风险,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是一门很复杂的实践技术,必须综合衡量。其一,不能只盯住某一纳税环节或某一种税负的高低,一种税(比如流转税)少交了,另一种税(比如所得税)则可能要多交。因此,应综合衡量各种税负之间的此消彼长,以确定整体税负的轻重。其二,不能仅限于税收领域,税务风险的防范涉及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与财务会计、外汇管理、进出口贸易、国际结算等多种领域发生联系。其三,不能只考虑短期效益和局部利益,还应兼顾长期效益和整体利益,其绩效大小综合反映了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素质和水平。(4)选择恰当的税务代理,合法的转移一部分税务风险。委托注册税务师代为办理税务事宜是纳税人的一项权利。由于税务代理人,是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具有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资格,或是在税务部门从事税务实际工作15年以上者,他们通晓税法、财会知识、法律知识,以及税收征管工作,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为企业设计全方位的纳税方案,在帮助企业依法完税的同时,合法的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2.实现相对税额的降低。即税款总体数额不变,但企业赚取的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包括两个方面:(1)选择适当的成本费用分摊方法,减少企业当期的应纳税额。不同的成本费用分摊方式,如,费用分摊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也会扩大或缩小企业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利润水平。因此,企业可以选择有利的方法来计算成本,减少税基,实现各项成本费用和摊销额的最大化,以减少应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企业税负。(2)实现整体税负的递延交纳,使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这种方法所带来的并不是税金支出的减少,而是由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利用某种纳税日期的时间差,相应地增加利息收入或减少利息支出。如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所得税的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三)提高全员防范税务风险的素质

1.增强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在竞争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参与市场竞争,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最终的根本目标。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都具备了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增强,但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也越来越多,稍有不慎,便会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只有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了,才能减少经营决策中的失误,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防范税务风险,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

2.选择专门的税务风险防范人员。防范税务风险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综合性、技术性的经济活动,因此对具体操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大多要由专业人员和专门部门进行,纳税人无论是根据自身情况组建专门机构,或者聘请税务顾问,或者直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税务风险防范人员都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通晓税法。即充分了解税收政策、法规,准确把握政策对纳税人的可用度,找到实施税收风险防范措施的合理空间。二是熟悉财会制度。即税务风险的防范,不仅仅是懂得税收政策,还需要准确、严谨的会计处理来支持,否则纳税人无法对几个纳税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三是适时的灵活应变能力。即能适应税种的多样性、政策的动态性、企业的差别性和企业要求的特殊性,要求参与税务风险防范的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收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文字综合能力、营销能力等,在充分了解企业经营行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为企业出具防范税务风险的方案或建议。

3.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税务风险的防范。企业税务风险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理财过程,其他部门对企业的理财、运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纳税方案的选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只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税务风险的防范形成一种风尚。

标签:;  ;  ;  ;  ;  ;  ;  ;  ;  ;  ;  ;  ;  

论税收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_宏观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