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立比较完整的林业生态系统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_林业论文

努力建立比较完整的林业生态系统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_林业论文

为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而努力奋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林业论文,体系论文,完备论文,努力奋斗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李鹏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九五’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的时期。在‘九五’期间,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下世纪初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何安排“九五”期间的林业工作,不仅关系到2000年的林业建设能否再上一个大台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我国林业将以什么样的起点和姿态进入21世纪。因此,我们一定要早研究,早准备,早动手,正确把握当前的林业形势,理清“九五”林业工作思路,做好1995年的各项林业工作,为“九五”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的林业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级林业部门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从我国的林业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增加森林资源,加强森林保护,增强林业活力,兴办绿色产业,发展林业生产力的中心任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使我国林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林业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造林绿化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继广东、福建、湖南之后,1994年又将有一批省区进入消灭宜林荒山省的行列。重点造林工程又有新的进展,城市的绿化、美化工作受到空前重视,一批城区、郊区绿化工程和美化景点正在建成;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尤其是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在各地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预计1994年林业总产值可达1800多亿元;林业的总体改革已经摆上工作日程,大的改革思路和方案已基本拟就;随着国家财税、金融等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相应的林业改革举措也在逐步实施和完善,国家对林业的投资有所增加;林业法制建设有了新的加强,初步完成了《森林法》修改稿;林业对外开放又取得新的成果,世行贷款2亿美元的“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正式启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新的进展。

更为重要的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各级林业部门和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近年的林业建设实践中,经过认真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林业的基本思路。一是在总体把握上,坚持把林业建设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在工作指导上,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发展上,为林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三是在具体抓法上,坚持把林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翻番、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解决林业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四是在管理措施上,坚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既努力加强宏观调控,又切实改善微观管理,为林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我们在肯定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个少林国家,人均森林的占有量很少,林业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林业建设从总体上还远远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当然,制约林业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因素,这里既有历史的、社会的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努力方面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要继续创造林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但毕竟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我们更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比较陈旧,工作还跟不上形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意识不强。一是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一些同志的商品观念、流通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习惯按产品经济、计划经济的一套组织生产,现有市场没有很好地去巩固,新的市场没有很好地去占领,潜在市场没有很好地去开发。二是改革意识不强。我们改革的胆子还不够大,步子还不够快,当触及实质性问题或敏感问题时,容易畏首畏尾,不敢下决心创造条件大胆突破,影响了林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三是开放意识不强。不少同志受传统部门经济思想的束缚,不善于跳出林业想林业,跳出林业抓林业,对林区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理想,致使资源优势迟迟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科技意识不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一部分领导干部和林业工作者中还未牢牢扎根,或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落实到行动上,抓林业生产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讲投入不讲产出,更没有把林业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因而许多生产领域仍处于传统的落后的状况。五是法制意识不强。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目前,一方面由于林业法制不健全影响了林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出现了有法不会用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未能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这五个意识不强,可以说是当前影响林业发展的不容忽视的要害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的林业建设也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一是林业发展的国内外大气候很有利。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林业作为环境建设的主体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国政府对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不言而喻就包括了对林业的高度重视。二是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对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很高。安徽省1994年完成“灭荒”任务后,省委、省政府立即决定,林业要开展“第二次创业”,把造林绿化作为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程;许多地方,如江西、湖南、云南等省都提出要在山上再造一个省;山西省提出到2000年干鲜果品收入要占农村小康收入指标的20%以上。林业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支柱产业之一。三是中央一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当前经济工作中最突出的薄弱环节,要把加强包括林业在内的大农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林业发展的天地广阔。除2.6亿多hm[2]林业用地外,还有相当广大的山区和沙区,都是发展林业的用武之地。同时现有林业用地的利用率、生产力都很低,能够挖掘的潜力很大。五是林产品的市场很大,而且市场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不断扩大。各种林业主、副产品,特别是名、特、优、新、稀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人民急需的短线产品。这是林业优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独特优势。

纵观林业形势,应该说,尽管我们的工作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我国的林业建设确实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难得的发展环境,有利的一面远远大于不利的一面。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充满信心,勤奋努力,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挥各种自身优势,就一定能够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九五”林业发展思路

(一)“九五”期间林业发展的总的思路

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和国家对林业发展的要求。我认为“九五”期间林业发展的总的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个“重点”,实现两个“提高”,为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奠定基础,使我国林业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加主动的地位进入21世纪。

建立两大“体系”,这是我们到下世纪上中叶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个目标的内涵以及它的具体量化指标等,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科学论证。所谓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就是要突破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局部、分散、整体效益不高的状况,实现我国林业生态体系的系统化、配套化,做到覆盖普及,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整体效益最佳。具体讲,就是要在继续抓好六大生态工程的同时,再上马4个新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即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辽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使之与现有工程形成合拢之势和网状格局,在整个国土上呈现合理分布。与此同时,省、地、县各级还要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兴建一些较小规模的生态工程,联结各大体系。此外,还要辅之以若干国家级、省级、县级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人民的休憩环境提供必要条件。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九五”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巩固已有成果和实现整个体系的完整化和布局合理化上。所谓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是产业门类和产品数量与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相称的;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数量和质量并重、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并重的;与市场紧密联结,对内、对外高度开放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的组织结构合理有效,能够体现多项目增收,多层次增值的;坚持多产业、多渠道、多形式、多成份开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以林产工业为龙头的,以科技为依托的,以效益为前提的;能够持续发展的,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林业产业体系。一句话,就是要兴办林业大产业,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林业是大资源、小产业、低产值、微效益的状况,让林业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林业产业优势。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特别要注意突出工业化,这是带动和促进整个产业向纵深和高效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要注意抓好两个重要环节,一是要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二是要根据区域林业经济的特点,发展独具优势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就全国讲,要优先扶持木浆造纸业、人造板业、林化工业、竹制品业、经济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业等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市场兴则产业兴,在整个产业发展中,还要十分注意把对各种林产品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开拓和引导,培育和占领工作放在保证产业发展的首位,下力量抓紧抓好,用大市场来带动大流通,用大流通来促进大生产。

建立两大“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和广大林业工作者长期为之奋争的宏伟目标,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到本世纪末只有6年时间了,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所有工作概括地说就是打好基础。从当前我国林业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出发,必须着重从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个“重点”、实现两个“提高”等方面扎扎实实地来进行。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一切林业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这里所说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个整体效益的概念。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各种生产要素总是向效益高的部门和产业流动,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林业建设的重要依据。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森林资源匮乏的国情、林情出发,林业建设更要走事半功倍、讲求效益的发展道路。我国的林业发展模式,必须由偏重数量、速度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型转变,由以粗放经营为主向以集约经营为主转变,由高投入、低效益向低投入、高效益转变,从而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全面把林业建设推向一个以注重质量、讲求效益为特征的新阶段。“九五”期间,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作为提高效益的关键一着来抓;二是要把提高效益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大科技投入的基础上;三是要全面加强林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求发展;四是要从林业的特点出发,加快发展规模经济和工程化建设;五是要按效益优先、效率优先的原则,随时调整好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促进林业向高效方向发展。

抓好两个“重点”,在继续搞好现有国有林区、集体林区和平原农区的林业建设的同时,要把“一城两区”作为两个重点来抓。所谓“一城”,就是要把新市和城镇的绿化美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用较快的速度抓出成效。因为城市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对外开放的窗口,绿化美化搞好了,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且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势在必行。“九五”期间要在完善过去规划的基础上多上一批绿化美化工程和景点,使城市和城镇的环境面貌有较大的改观。所谓“两区”,就是把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和沙区综合治理开发作为拓展林业发展空间的两项战略性措施。山区、沙区分别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69%和15.9%,远比我国的林业用地要多(当然山区、沙区和林业用地面积互有交叉),合计人口也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从目前全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看,“两区”是薄弱环节,全国奔小康,难点和重点在“两区”。从目前全国的林业发展现状看,“两区”也是薄弱环节。而在整个“两区”的治理、开发和建设中,林业的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居于龙头地位,不仅治山、治沙要先兴林,而且脱贫致富也要先兴林。所以,不论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还是从保证小康目标实现的角度,山区、沙区都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两个主战场和战略重点。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保证,以经济林建设为突破口,以群众开发为主体,以国有林场、乡村林场的开发为先导,以林产工业和山区资源的加工业为龙头,以富山、富民、富县为目标,依托山区各种资源,综合开发,多种经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建设优质、高产、高效大林业,促进山区经济快速振兴。沙区综合治理开发要在下力量控制沙漠化发展的同时,把“治害”与“致富”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开发沙区各种资源,发展沙区经济,向沙漠要土地、要食物、要收入,让沙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实现两个“提高”,就是全面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和努力提高林业职工及林农群众的生活水平。所谓全面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很重要的是要把林区资源(包括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微生物、森林气候资源和其他水土矿产资源等)的综合利用率大大地提高一步,不仅包括商品林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且包括公益林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就是说,要以现代科技为先导,使每一份林区资源都尽量发挥应有的价值,该发挥什么效益就发挥什么效益,怎样发挥效益最合算就怎样发挥效益,做到物尽其用,真正把林业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变成最大的林业生产力。所谓努力提高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生活水平,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而且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善,“软”、“硬”两个指标兼备。我们林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下,同有关方面协同配合,做好这项工作。两个“提高”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第一个“提高”是第二个“提高”的基础,第二个“提高”是第一个“提高”的目的。就是说,要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使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生活也相应得到改善。

(二)研究、安排“九五”林业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着眼长远,面向21世纪。林业生产周期长,调整慢,研究、安排“九五”林业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既顾及近期目标和眼前利益,又顾及远期目标和将来利益;既考虑“九五”任务的完成,又考虑为下世纪的发展打好基础,使林业建设处于主动地位。

2.要注意林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应该看到,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其他任何部门都代替不了的。“九五”期间的林业工作,必须坚持实行三大效益一起抓,三个功能最佳结合,既要注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要注意充分照顾林业的特点;既要考虑林业自身发展的经济需要,更要考虑国家、社会对林业发展的生态要求,做到林业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协调发展。

3.要注意依靠国家扶持和面向市场相结合。“九五”期间尤其要把握两点:一是在宏观领域,对大型生态工程,要按照事权划分和“谁事谁办”的原则确定主要投资渠道。二是在微观领域,要尽可能多地发挥林业自身的经济优势,运用市场对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来推动产业发展。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林业特点,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水平。

4.要注意以改革为动力,促进林业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和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林业发展要有大的作为,就必须坚持从改革上找出路,在改革中求发展,创造新的前进动力,不断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此同时,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要善于把自己的资源优势同别人的资金优势结合起来,借外力来搞开发,靠联合来求发展。

5.要注意按区域经济的特点来分类指导林业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林业发展要被当地领导和群众所重视,就必须主动把林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之中,找准结合点,提高协调性。在指导林业工作中,还要把突出重点和面上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九五”期间的林业建设,必须在抓好面上发展的同时,突出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和具有龙头性质的项目开发,把钢用在刀刃上。

三、1995年要突出抓好的几项林业重点工作

1995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九五”计划打基础的一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1995年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增进效益为中心,强化宣传,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加快林业发展,全面完成“八五”计划进而顺利实施“九五”计划。1995年林业生产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国完成造林合格面积400万hm[2](6000万亩),林业产业发展速度达到9%以上,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林业的整体效益明显提高。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在全面做好各项林业工作的同时,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继续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努力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造林绿化工作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实现造林绿化规划纲要这个总目标,抓质量,求效益,加快造林进度,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面上造林绿化,要继续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造林绿化的基本制度和成功做法。部门造林绿化,既要保证完成任务的法定性,又要注意实施的灵活性,通过产业化来带动工作的基地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要把争创造林绿化“千佳村、百佳乡、百佳县、十佳城市”活动,与各地开展的小康村、小康乡、小康县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参与意识,把整个造林绿化工作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引向深入。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要继续抓紧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要做好二期工程扫尾和三期工程启动工作;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要按照调整布局、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的要求,做好60个县的达标验收和80个县的“灭荒”扫尾工作;沿海防护林工程要在调整规划、强化管理的基础上,抓巩固,抓效益,力争使大陆海岸基干林带基本合拢;太行山绿化工程要以消灭宜林荒山为主攻目标,抓好工程区内的8个国家重点工程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开展“争一创百”活动,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林业基地;平原绿化要巩固成绩,提高标准,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平原绿化县;城市和城镇的绿化美化工作要有新的成效,要把城区和近郊、远郊区的绿化美化措施紧密结合起来;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要以全面执行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为重点,狠抓造林面积核实率、成活率和幼林生长率的提高,确保666.7万hm[2](1亿亩)基地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

消灭宜林荒山,仍然是1995年造林绿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做好工作。已经“灭荒”的地方,要切实克服松劲、“到站”思想,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现绿化达标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上来。将要“灭荒”的地方,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保证造林质量,做好查漏补缺和检查验收工作,并要提出全面绿化的阶段性目标和措施,切实做到造林“灭荒”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林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全面发展。尚未“灭荒”的地方,一方面要树立信心,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注意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合理安排造林进度,不能盲目攀比,不能降低标准搞突击“灭荒”,更不允许把宜林荒山荒地划出不列入“灭荒”计划。

造林绿化能不能上新台阶,种苗是关键。要继续坚持“下大力气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一把手抓种苗”的好做法,重点建设好18个良种繁育中心和30个示范苗圃,加强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加快造林良种化、育苗基地化的进程。

森林经营要摆上重要位置。目前,全国亟待抚育的中幼龄林达6000万hm[2],随着造林绿化工作的不断加快,森林经营的任务越来越重。为此,要在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的同时,着手编制全国森林经营工程规划,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依据。

(二)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要严格执行木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和加工的制度,抓住关键环节,堵塞漏洞,努力降低资源消耗。针对目前无证采伐严重的情况,要下决心把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凭证采伐作为加强林木采伐管理的突出一环来抓。1995年是编制“九五”采伐限额的关键一年,各地一定要做过细的工作,使“九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确定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保证执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认真探索适当减少按消耗结构分项限额管理,强化按采伐类型分项限额管理,保证抚育采伐限额指标的办法和措施,以利森林经营。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林业部“三定”方案、中编委《关于森林资源监督机构有关问题的批复》和林业部召开的资源监督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关系,做好有关管理职能的转移和交接工作,争取在1995年取得大的突破。

根据国办发〔1994〕64号文件的要求,要继续抓好林地管理。对非法征、占的林地,要全面清查,坚决收回。要认真履行对征、占用林地的初审权,强化约束,加强管理。基层林业单位,在未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一律不得划拨林地,办理采伐林木手续。从1995年开始,要全面实行“使用林地许可证”制度,凡征、占用林地和林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使用林地从事非营林性生产的,都要领取“使用林地许可证”。这是严格控制有林地向非有林地逆转,制止乱占林地、盲目开发和非法出租林地的一项新的举措。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划定林地保护区工作,强化对重点有林地的保护管理。

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三防”工作。森林防火要努力增加科技含量,由经验型防火向科学型防火转变。要重点抓好省、地、县三级专职防火指挥员的培训和监测预报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森林防火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森林病虫害要坚持从种苗抓起,从造林抓起,从林种、树种搭配抓起,从森林抚育抓起,把防治工作贯穿于造林营林的全过程,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要进一步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目标管理,加强预测预报和检疫工作,对主要病虫害特别是毁灭性的,要尽快制订防治方案,控制其蔓延。对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行为,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增强威慑力量。要狠抓几个带有代表性的大案要案,严肃查处,公开曝光。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抓紧《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制订。针对目前我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家底不清的状况,要认真开展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并逐步建立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管理体系。

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保证基层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林业公检法机构的稳定,确保基层各项林业工作有人抓,有机构负责。

(三)切实抓好“两区”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山区和沙区是当前林业建设的重点,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搞好“两区”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作为“两区”开发的行业管理职能部门,一方面要真正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好主意,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总结新经验,发现新情况,研究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好林业在“两区”开发中的龙头作用,唱好主角,打好头阵,为“两区”开发做出应有贡献。

二是要扎扎实实搞好规划和规划的实施工作。山区开发要在抓紧报批《全国规划要点》的同时,抓好省、县两级的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把经济林建设作为增加群众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项目,重点抓好10大经济林开发区和500个基地县的建设。沙区治理开发,要在全面完成《全国规划》报批和沙漠化普查与监测的基础上,抓紧实施《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尽快制订执行国际防治沙漠化公约中国行动方案,使我国的防治沙漠化工作与国际行动接轨。

三是要抓好科技示范和人才培养。根据山区开发的需要,林业部里已编制了一个《全国山区林业技术开发计划》,即“富山计划”,1995年将付诸实施。“两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相应制定自己的技术开发计划,真正把“两区”开发的科技含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大力加强“两区”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区、科技兴林示范县、示范林场(苗圃)和示范项目的建设,通过其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整个开发。要尽快组织一批技术成熟、实用面广、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科技成果,重点加以推广。要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到“两区”进行科技承包和组建开发共同体,为群众树立样板。要通过多种形式,为“两区”开发培训专门人才和开发带头人,尤其是乡、村两级技术骨干。要下力量抓好“两区”开发关键性技术和难点技术的攻关研究,为大面积提高开发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经济调控。按照“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两区”的治理开发。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争取使国家和地方投放到“两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三西”建设、乡镇企业发展、草原建设、水土保持等项目和资金,都有一定份额用于“两区”开发。要把“两区”治理开发的优劣与国家投资挂钩,实行重点投入,择优扶持,以奖代补,发挥好中央资金的调控和导向作用。

(四)以深化企业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1995年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昆明林业厅局长座谈会议精神,逐步实施林业改革总体纲要,抓住重点,整体推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5年林业改革的重点。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此应予以充分重视,并认真研究制定林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就全国来讲,要集中精力抓好中国林业机械总公司和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四大企业集团的改革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各地都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面上国有林业企业的改革,要继续贯彻《企业法》和《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把企业的各项权利和责任落到实处。同时,要认真组织实施《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通过制定国有林业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实行国有林业资产经营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国有林业企业财产的监督管理。要进一步推动“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各林业企业要继续搞好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加快建立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进一步解决企业的“两危”问题。

在抓好企业改革的同时,要搞好国有场圃改革。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做法,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场圃进行建立现代国有场圃制度的试点工作,为国有林业场圃制度创新积累经验。要认真抓好场圃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劳动合同制和收入弹性制,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国有场圃,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建场圃集团,探索国有场圃新的组织结构形式。

根据森林资源的不同用途和作用,结合各地经营水平的不同程度,科学地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和分类管理,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为此,1995年林业部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拟定《森林分类经营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分别在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进行试点。通过试点,一要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便于操作的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二要研究确定在不同地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例及布局,实现合理配置。三要调整现行的有关政策、法规,探索适应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四要建立一套集约经营、定向培育森林的经营技术体系,并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全国分类经营管理森林规划,逐步加以施行。

此外,还要积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努力推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建立森林资源资产核算制度和评估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二是稳步推进农村林业股份合作制,积极探索农村林业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三是认真研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政策体系,合理划分林业事权,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四是要继续发挥林业改革试验区和科技兴林示范区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加快林业的综合配套改革步伐;五是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纪要精神为契机,深化林业财税、投资、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新的林业投入运行机制和经济补偿机制,为林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市场情况和林业资源特点,调整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林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分别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山区、沙区和平原区;森工企业、国有场圃和其他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等不同类别,确定199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结构调整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要下力量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重复建设、结构趋同、乱铺摊子和形不成规模的问题,促使企业走内部挖潜、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增进效益的道路。要加大林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优先扶持一批林产工业龙头、骨干项目,大力开发市场短线产品,在精加工、深加工、系列化加工和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对木材主产区,要逐步做到原木不出局,不出林区,就地加工增值。这是在木材产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保证企业效益不减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此,林政部门要进行监督,加强控制。

市场体系建设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要下力量完善现有的区域性市场,充分发挥区域市场的辐射作用。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本地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出发,建立相应的产地批发市场或专业批发市场,把市场建设和基地建设、加工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贸工林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要高度重视木材和林产品流通工作,进一步转换国有木材和林产品流通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要积极培育、发展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和活立木市场,稳妥地推进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和转让。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引导市场健康地发展。

要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国外资金和国外市场,努力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的外层空间。要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为契机,选择一批重点生产经营企业,积极争取林产品进出口经营权,组建以产品为龙头的出口集团,发挥整体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根据各地的资源情况,要积极建立一批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创汇林业和外向型经济,使林业经济和世界经济对接互补。要采取大胆措施,鼓励外商参与林业开发,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和规模,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要注意加强部门间、行业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利益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探索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拓宽林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来稿日期 1994年12月

标签:;  ;  ;  ;  ;  ;  ;  ;  

努力建立比较完整的林业生态系统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