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革命中的不忘初心
——论传播理论武装与网络媒体的有效融合
师曾志
【摘要】 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表面上呈现出碎片化、无序化特征,背后则是人们观念、感知、情绪、情感等表达与连接,无序中网络传播形成了自身内在的生命有机联系。新时代,我们要学会自我革命、重拾信心,在不美与不善中追求美与善,在理论传播的过程中将内容故事化、叙事化、情感化;在形式上创新、改变,以求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介新形态、新生态。
【关键词】 社会关系 万物互联 新媒体传播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重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的重要性。“人心”与“共识”是作用于情感认同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也是社会作为有机体存在的基础。互联网连接一切使得传播的快速连接、快速迭代、快速遗忘成为可能。信息传播不仅仅具有告知、表达、传递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发人的情感共振,凝聚共识,从而在由媒介重组的感知系统中实现有效传播的同时带来行动与改变的可能性。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思想最为契合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它不仅是不断扩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版图的基础,也应是新媒体传播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新媒介赋权下的社会多元主体传播
互联网传播中的观念、思想、意识、感觉、情感时时笼罩着我们,它们与现实密不可分,又相互作用,为人们认知、态度、行为的生成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得言语、感觉、知觉成为互联网连接、交流、沟通中的基本要素,共同指向人的情感连接,人们心性上的动态连接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社会变迁的动力。当传者与受者在心性上彼此能够动态适应时,便能引发行动的可能,而有所行动才是传播最终的落脚点。这一行动不只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是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火热的现实中,正是在传播行动中人与人结成了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推动着社会的变迁,这是新媒介赋权思想的来源。
互联网技术将“权力”不断赋予各种传播主体,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多元传播格局中,曾经牢牢掌握传播话语权的主流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扩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网络版图,根本前提是要提升主流媒体人对传播环境变化的认知,认识到新媒介赋权与反赋权对主流媒体发展的影响,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和学习的能力。
新媒介赋权使得受众可以主动方便地参与到信息的解读、阐释、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主体的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尽管仍然扮演着“把关人”角色,决定着传播内容、形式等,可一旦内容与形式经新媒介进入到传播渠道,如何解读与阐释,即对信息如何加工便已不是传播者能把控的过程,而是由传播者面对的受众认知所决定。当下,多元传播主体共存共生,传播效果是传播者与受众共同作用与反作用的结果,两者互为依存又互相博弈,能否抓住传播机遇,如何实现有效传播,考验着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对新媒介环境的认知水平与能力。
这主要和空气湿度有很大的关联。冬日,北方吹的是干风,虽然凉凉的,由于导热能力差,不易渗透到身体里面,也就不易带走身体的热量。我们说冬天北方寒冷,也只是周围的温度低而已,冷风只会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所以空气温度低,而人的身体温度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顶多就是觉得风大有点凉罢了。而在南方,吹的是湿风,虽然温度不是很低,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很快地把人体的热量带走,可以让你的身体表面与周围的温度一样低。
新旧媒介环境首先是人们思维方式上的变革,而这场认知革命总体上表现在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同一性与差异性、共识性与误构性理解上的不同。互联网技术加快了传播的速度,使得传播系统时时处于复杂变动之中,消解了所谓的确定性、同一性与共识,不确定性、差异性以及误构性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传播主体需要主动承担起自身责任,凸显出公共讨论的重要性。
警惕新媒介时代的“后视镜思维”
在新媒介赋权与反赋权之下,传播生态、传播形式与内容、传播介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纵观当下传播图景,许多主流媒体仍囿于“后视镜思维”,在宣传主流思想、主流话语过程中,依然采用大言高论、宏大叙事的话语策略,而这显然难以适应当下媒介环境及社会变迁的需要,很难真正实现传播的入脑入心,更难实现理论武装与网络媒体真正的有机融合。
“后视镜思维”是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媒介对人与环境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由于环境在初创期是看不见的,人只能感知到这个新环境之前的老环境。换句话说,只有当它被新环境取代时,老环境才成为看得见的东西。新旧环境的转变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很多人身处新环境依然用旧环境中所形成的思维来思考新环境中所面对的问题,用落后于时代的眼光看待新时代,用旧有的方法与策略解决当下的问题。
想要使得“中国梦”实现,需要的是我们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在所有的社会群体当中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都是最强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因为大学生在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上度占据了较大的优势,所以必须对这一群体进行合理的运用。
其中,W为采用0-1地理邻接权重的31×31空间权重矩阵,内设海南省与广东省邻接以消除“孤岛效应”。ρ、λ分别为空间滞后/误差系数。其余变量同上。
更重要的是,这场灾难仍未结束,拉姆努只是暂时性逃离了最前线的战场,逃离了那些血腥变态的行动,大家仍然被笼罩在恐怖分子的阴霾之中,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不知道这样暂时性的安静生活能持续多久,只要反叛分子没有被消灭,他们永远都要活在这种恐慌之中,不能自拔。
考验着作为主流媒体从业人员的审时度势与择机行事的能力,也检验着各种传播主体面对同样的传播生态如何促成人们的沟通与交往,实现联结与相续的能力。
自我革命与回归人心
对未知的向往意味着拥抱不确定性、差异性与误构性,接纳网络媒体看似无序、杂乱、碎片等特征,理解网络空间中的不同思想、观点中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抽象、严肃的理论与网络媒体才能实现有效融合,在微小叙事中使受众得以窥见宏大理论背后所体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对国家乃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抱有的真情实感,美好愿景,真正理解初心何为、为何不忘。
互联网带来的自我认知革命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深刻的人类思想、观念、意念、意识等思维方式的变革,主流媒体作为传播主体需要深刻领会“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意涵,这需要主流媒体中的每个人学会自我革命。唯有在新闻传播中引发社会各界的共情共感,才能实现人心政治的最大化;而传播者的初心应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良心,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有德性的美好生活”,真正以心换心,以老百姓的福祉作为工作的动力,正因如此,才能在表面碎片化、非连续、异质性的网络传播中不断达成共识,实现社会的有机团结,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互联网带来信息传播的迅捷快速,思想与观念在表达的交互性中急速变化,它已然超出了工业时代政治、商业、社会、文化发展的逻辑,超越了自我的线性认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类社会。站在使人解放和振奋的世界门槛上,主流媒体更应挖掘“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的丰富内涵,把握网络媒体传播特色,以包容之姿理解与接纳互联网传播中的不确定性与差异性,掌握新媒介赋权与反赋权的特征,牢记初心,实现理论武装与网络媒体的有效有机融合。
当前,AI、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它们不仅改变着传播的形态与内容,更是在人们对新技术应用普遍麻木之中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环境,这需要人们在认知、思维、情感等方方面面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不是推翻一切旧有价值秩序,重建一种秩序与价值;而是回到出发的原点,回到人本身的生命,回归人心。在互联网的空间中,探寻隐藏在其无序、异质、误构背后的人心与人性,从中找寻自我革命的依据。
互联网传播表面上是碎片化的、无机联系的世界,然而,在充满不确定的当下,唯有回归“人心”,更好地认清自我,认清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复杂关系,才能在传播中接近事件的全貌,看到“时”与“势”对社会进程的影响,使得沟通与交往成为可能。沟通与交往的实现是传播主体应该不断追求的目的。在网络传播的版图中,如何将严肃、宏大的理论转译为故事、转化为受众可理解、可想象的形象,需要转变思维,重视传播内容,同样更加重视传播的形式,牢记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和形式共同促成了传播效果,而以上都在
图为重庆市黔江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课宣讲活动 人民视觉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仁增卓玛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孙垚 美编/李祥峰
标签:社会关系论文; 万物互联论文; 新媒体传播论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