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生态防护的公路边坡景观营造论文_张莹

试析生态防护的公路边坡景观营造论文_张莹

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5

摘要:公路边坡景观的营造,是在公路建设时对于保持路基边坡稳定,美化公路,提高路域生态景观的一种表现手法。对边坡生态系统的恢复要从生态效益着手,明确生态效益带来的成果,在公路边坡上种植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植物,做好对边坡生态的养护和种植工作,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种类,来确保植物可以为公路边坡进行有效的生态防护,从而有助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生态防护;公路边坡;景观技术

这些年来,我国在公路建设方面一直不断进步,但是公路不断增多,对于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面貌,更是因为公路建设时过于注重技术和经济收益,为了能够完善公路的安全和舒适功能,而忽略了在建设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更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出现严重水土流失,引发坍塌、泥石流、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而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公路运营所需要的成本。故此,对于公路建设人员、设计人员和相关部门就必须要重视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相辅相成,在建设公路时,对边坡的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护要同时进行,把公路打造成融于自然的景观路、生态路。

一、边坡生态防护内涵

边坡生态防护指的是运用生态原理,在公路边坡种植植被来巩固边坡,使防护工程的植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实现生态防护和公路边坡的完美结合[1]。生态防护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植物和建筑材料的结合,来代替传统的公路建设,主要就是通过植物对于土地的附着力来提高公路边坡的稳固性,防止由于雨水冲刷而发生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并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障交通安全。

二、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加大水土流失

在进行公路建设的时候,开挖方,取弃土,机械碾压,人工踩踏等,必然会对公路建设线路上的原有植被和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恶性循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表水改道,改变了区域水文条件,影响到现有河道的通航、排灌及泄洪等功能。因此,公路建设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

(二)增多地质灾害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线路所经之处的地形地貌破坏极大,大量的填挖方造成植被和土壤被破坏,久而久之破坏了原有地质结构,再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影响,可能就会引发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2]。

(三)破坏生态环境

在公路建设时不断施工作业,造成对生态环境植被的不断破坏,改变了原有土地的生态结构,让原有土地的生态功能不断缺失。由于新建公路造成公路周边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原有的地貌特征发生了改变,活动区域日益变小,由于噪声、大气污染、水污染,影响到当地动物种群繁衍以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导致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变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

三、生态防护及景观美化思路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公路的安全性,更要重视公路周围生态景观的美化,这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下提出的新要求,共抓大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所以在建设时需要将景观美化、生态防护作为重点进行考虑。景观设计要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源于自然,优于自然,以人为本,创造安全舒适、赏心悦目的行车环境。景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路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景观绿化植物能吸收车辆在行驶时排放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和改善气候,减少烟尘和粉尘,减弱噪声,从而满足现在对于公路生态建设的要求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提升的方法

(一)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公路边坡的景观设计可根据不同的边坡呈现多样形式,秉承“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设计理念,打造乔灌草藤四位一体的公路边坡景观。比如草地及地被护坡、灌木护坡、草灌混合、乔灌混合、野生花卉组合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多样化的植物配置,可形成层次分明,疏密有致,流动渗透的公路景观,达到生态与美学的高度和谐。在公路建设中,为使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公路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需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可选择养护粗放、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干旱、耐贫瘠的树种,优化树种配置,产生丰富的色相、季相变换,特别优先选择文化底蕴丰富的乡土树种,可迅速营造繁花似锦的美化效果。

植物中最适合防风固沙的就是草本植物,早期生长快,有利于初期表土层的形成。以武汉地区为例,草本植物可选择狗牙根、黑麦草、白三叶、结楼草、紫花苜蓿、高羊茅等;灌木可选择火棘、茶梅、杜鹃、夹竹桃、木芙蓉、棣棠、迎春、金丝桃等;乔木可选择女贞、杜英、樱花、雪松、碧桃、紫叶李、鸡爪槭、石楠等。另外可适量选择一些野生花卉品种,比如美丽月见草、大花金鸡菊、百日草、波斯菊、硫华菊等,做成野生缀花草地系列,五彩缤纷,异彩纷呈,为行人创造生机盎然的动态公路景观。

(二)加强水土保持和对水资源的保护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达到保护土壤、恢复植被、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比如,藤本植物生长速度快,吸附力强,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固土护坡效果尤为显著。以武汉地区为例,可选择爬山虎、地锦、常春藤、迎春、蔷薇等种植。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在作业时的管理,尽量减少破坏原有土地的地形地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好水环境。在施工作业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复耕,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耕则耕,提高土壤的固土保水能力,以此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三)加强对公路边坡植物的养护

实行管养分离,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机制,确保养护管理资金及时到位,选择专业的公路养护队伍,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在养护中的利用,针对性的对植被进行营养补充,合理补栽,注意冬夏恶劣天气下植被的及时保护,确保边坡植物正常生长。

(四)加强对生态植物的开发

生态植物开发对于边坡生态防护有着重要作用,要重视生态植物的开发,选择一些吸水性很强的植物。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引进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引进新工艺及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积极参与国际与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3]。

(五)生态防护边坡施工的社会经济保护措施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技术人员的理念和想法,扩大施工人员选择范围,提升周围人民就业率,使得在建设的同时还能让周围居民得到经济补偿[4]。同时减少对于周边人民的影响,减少破坏居民的田地、草场,多占用已经荒废和遗弃的土地,对于公路建设占用补偿要符合国家赔偿标准执行,补偿的费用主要用于对当地人们土地占用所造成的损失。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宣传文物的相关保护,对于开采到的文物,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采集和收取,待相关部门采集完毕后再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注意保持交通的流畅,制定合适的交通流线组织及法规,以免在施工时出现交通事故造成麻烦[5]。

结语:

在现在的公路建设中,人们对于公路周边的生态防护意识逐渐增强,但是在景观设计和生态防护技术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生态防护不仅仅是对公路边坡的绿化,更是对公路周边环境的保护和重建及公路景观的再营造。本文就在生态防护的公路边坡景观营造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以后公路边坡景观改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茜,高余,何孟松.临水边坡景观设计方法探析[J].交通世界,2018(32):29-31.

[2]张亚光. 安阳西北绕城高速公路边坡景观生态修复性设计[D].河南农业大学,2018.

[3]吕若冰,王军柱,郝嘉平,雷雅凯,田国行.信南高速公路边坡景观评价方法与群落选择[J].公路交通科技,2017,34(07):145-152.

[4]祝婕,陈清华.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的发展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02):65-68.

[5] 李国庆,杨航卓.国、省干道公路景观设计探讨——以贵州省S313线册亨至安龙公路景观设计为例[J].公路交通技术,2017,33(02):126-129+134.

论文作者:张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  ;  ;  ;  ;  ;  ;  ;  

试析生态防护的公路边坡景观营造论文_张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