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醉医师的发展方向—“围术期医师”
(一)麻醉医师变成围术期医师是PSH医疗模式的客观目标
为了降低患者治疗的费用,达成患者的个体化要求,在21世纪初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首次提出PSH的相关理念,也对围术期管理的模式进行重新规划,也是目前手术诊治治疗的新型理念。PSH主张以患者为中心,麻醉医师等参与团队协作,在整个围术期阶段最大限度改善整合多学科资源,围手术患者提供更加无缝式连接的服务,以此降低了因内科,外科,麻醉科等各个科室医生分别工作,导致分散性情况出现。
PSH中需要围术期医师,只有围术期医师才能保证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和康复中,达成更为标准以及理想化的医疗服务。围术期医师不仅可以作为内科医师,也可以成为麻醉医师,而麻醉医师是成为围术期医师的最佳人选,引领当前医疗模式的变革。麻醉医师作为外科中的内科医师,深入掌握围术期医学模式,对围术期管理具有更为宽旷的手术视野,包含手术实践的宽度。
(二)麻醉医师成为围术期医师,是麻醉学科发展的必须要求
当前,多数麻醉医师都开始将围术期医学模式列入到麻醉学发展中。研究人员麻醉学的未来发展,就是麻醉合并围术期医学,同时也提出限制以及扩展形式的麻醉医师理念。限制型医师占据多数,一般工作是手术前访视患者予以临床麻醉,扩展型麻醉医师占据极少数,因此我国应格外关注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强化患者预后质量,强化麻醉专业发展。
二、麻醉医师成为围术期医师的困难和阻碍
(一)基础理念和麻醉学科难度
在常规的思想下,大家认为麻醉十分简单,只要打一下,睡一觉就轻松完成,这种理念无论是医院内,非外科系统,甚至是医院的主要负责人,也都无法避免这一观念的出现。麻醉医师作为独立学科,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在目前临床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在目前专科化的不断发展中,急救复苏,重症测定以及疼痛诊断也分别成立科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麻醉医师的数量和质量限制
受到常规观念和政策限制导致目前医疗部分和领导对麻醉没有十分关注,麻醉医师数量较少,麻醉医师过于劳累的情况引起人们重视。因目前人员较少,导致临床麻醉的负担加大,麻醉医师无法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到围术期医学中,一些医院甚至是术前访视都开始精简,更不要说术后的随访。在技术层面上,麻醉医师以及临床麻醉和急救经验丰富,技术能力较高,但是在重症测定和疼痛诊断上,无法达到精准,存在一定缺陷。
三、麻醉医师如何成为围术期医师
目前临床研究人员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达成围术期医师的目标。
(一)进行科普教育指导,意识到麻醉医师在围术期的关键性
目前大家对麻醉普遍存在着一种误解和偏见。主要在于①认为麻醉进行非常简单,麻醉药越多效果越显著,这也是医患矛盾的根本,手术前会告知患者和家属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无法避免的风险因素,家属会感到十分讶异。②患者对麻醉感到疑虑以及困惑,不知道麻醉是否安全,麻醉是否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③多数人群不了解当前麻醉已经不仅仅应用于手术室中,还包含术前评定,手术中指导,术后镇痛以及疼痛干预等,在围术期阶段涉及的十分广泛。因此需要让大家认知麻醉医师每天的工作是什么,来改善这一误解。
(二)推进麻醉门诊,强化手术前指导
建立麻醉科室门诊,进一步让麻醉医师的空间扩展,对走出手术室,成为围术期医生的意义十分关键。只有接近患者,患者才会认为你是大夫,而不仅仅是操作麻醉的医师。麻醉门诊一般是完成对患者的耐受麻醉处理,手术安全性评定,主要包含①进行心脏,肝肾,脑部等功能评定,判定患者对麻醉以及手术的耐受性,另外评定给患者的初始诱导剂量,这也是麻醉诱导阶段是否稳定的关键要素;②测定手术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率;③测定手术后可能出现胃部不适的几率以及处理对策。
(三)强化人文关怀,细化麻醉流程
融合医患关系,强化生命内在质量,是人文精神发展的根本。数据分析,患者满意度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就包括医疗技术以及人文关怀。围术期麻醉医师质量影响疾病的转归情况。
四、结语
所以,麻醉医师不仅在手术室内要完成麻醉,麻醉医师也是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引航者,麻醉医师不仅承担着手术前的病情评定,科学宣教,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以及参加无痛诊疗,还要承担手术后镇痛以及随访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我国的麻醉医师,应紧密联系国情理念以及医院情况,学习以及拓展围术期医疗模式,利用医疗资源,致力于围术期医师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我们也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
论文作者:张辉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医师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理念论文; 模式论文; 医疗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