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结核病区 消毒隔离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97-01
肺结核是国家法定上报的乙类传染病,它是通过结核菌传染的,我市是县级市,没有独立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所有的传染性疾病统一收治在我院感染病病科。肺结核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预防难度大, 尤其是我们基层综合医院为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应掌握有效、便捷、实用的结核病消毒隔离方法。
1一般资料
2010 年—2012 年我院共收治住院肺结核患1033 例。2010 年331 例: 男237 例,女94 例;2011 年342 例:男246 例,女96 例;2012 年360 例: 男259 例,女101 例。
2治疗情况
初治患者采用WHO 推荐的短程标化方案,复治患者据以往用药及药实验等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疗程9 ~ 12 个月。老年人药物半衰期长, 清除率低,易产生药物体内蓄积,用药量适当减少。
3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个月~ 2 年,其中临床治愈848 例, 复发185 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讨论
4.1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4.1.1 空气—呼吸道传染是肺结核的最主要传染方式,结合杆菌存在于肺和支气管的肺结核灶内,器官的分泌物痰里,当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就会释放出很多细小的飞沫。其中体积较大的飞沫迅速下沉,落到地面,另一些过小的飞沫很快在空气中蒸发掉,只有那些5-10 微米直径的飞沫可在空气中长期漂浮,若易感染者吸入了这种结核杆菌的飞沫即可被感染。另外,吐痰传染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途径,结核杆菌携带者如果把含结核杆菌的痰吐在地上,痰液干燥后结核杆菌与尘埃混在一起,飞扬在空气中可以被健康人吸入肺内引起感染。
4.1.2 食物传染 结核病人用的餐具、吃剩的食物上都可能污染结核杆菌,替病人倒痰罐时不小心沾上痰液,如果不认真洗手,用手拿食物也可能感染。
4.1.3 垂直传播 患有肺结核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其体内的结合杆菌可通过脐带血液而进入胎儿,胎儿也可因咽下或吸入含有结核杆菌的羊水而感染,使胎儿患上先天性肺结核。
4.2 病区布局
病区相对独立,不与其他病种混住。我院结核病区设置在二楼,病人进出有单独的通道。重病人与一般病人,排菌病人与非排菌病人分室安排居住。排菌病人尽量不准探视,体弱者婴幼儿禁止来本科探视。并告知病人勿串病房注意互相隔离。
4.3 消毒隔离
4.3.1 病区要求有三区两通道,即污染区、半污染区、消毒区。
4.3.2 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戴16 层棉纱口罩,并做到每天更换,潮湿或污染后随时更换。用后的棉纱口罩用1000mg / 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洗净晾干后再经高压灭菌后使用。
4.3.3 接触病人或污染后,或护理下一个病人前洗手,防止工作服污染时穿隔离衣。
4.3.4 病人使用中的湿化瓶,呼吸机管路每天更换一次,用1% 过氧乙酸浸泡60 分钟后,用灭菌水冲净晾干备用。血压计、听诊器、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表面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或消毒。
4.3.5 进入病区治疗必须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严格执行一针一管制度。
4.3.6 排痰的病人将痰液吐在备用密闭的容器内。病人的痰液、胸水及引流物均用2000mg / L 含氯消毒液(液体1000ml 加有效氯2000mg)浸泡6h 后则倒入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
4.3.7 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病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标识处理。
4.3.8 空气消毒 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机械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紫外线照射:1-2 次/d。化学消毒剂熏蒸活气溶胶喷雾消毒,1 次/ d,及时终末消毒,用过氧乙酸1g/m 3?密闭1-2h。
4.3.9 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一般用消毒剂湿式清扫,湿式擦拭每日一次。地面物体表面、墙壁等被污染时立即采用喷雾消毒, 作用30-60m i n 后,清洗处理。病房、走廊、办公室、处置室、换药室、洗漱室、厕所等拖布分别使用并标记。用具使用后采用二步消毒法,即浸泡—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环境微生物采样每月一次。
4.4 健康教育
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告知病人及家属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使病人及家属对本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了解。出院后指导病人与家属用具、被褥、书记、纸张、衣物在强阳光下暴晒数小时,避免到公共场所以免传染他人。
论文作者:赵运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病人论文; 肺结核论文; 病区论文; 结核杆菌论文; 消毒液论文; 消毒剂论文; 家属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