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经济视阈下的农村居民出游可行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居民论文,灰色论文,可行性分析论文,理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高,闲暇时间多等特点,一直成为各旅游企业旅行社及旅游经营者的主要目标市场。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与成熟,对城镇居民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相反,占我国8亿多人口的农村,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农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出游人数日趋增多。农村旅游市场正在形成,无论从现实的旅游需求还是从潜在的旅游需求来看,都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并将成为我国未来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民旅游市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析和开发。
一、居民出游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身体状况、收入水平的高低和闲暇时间的多少,是影响人们出游的必要条件,但要达到出游的目的,还取决于居民的消费意识,见图1。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多,经济条件的改善,饮食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中的比例(恩格尔系数)将会下降[1-2](表1),同时,受现代国际消费思潮的影响人们享受自然、享受人生的旅游消费将会上升,出游率将会提高(表2)。
图1 旅游因素影响因素分析图
目前国内旅游进入大众消费加速增长期,主要特点是旅游人次与人均消费的共同加速增长。从近三年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和人均消费统计数据看,这种旅游消费需求的加速增长趋势已经非常明显。200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花费分别达7.84亿人次和3522亿元,至2006年已达13.94亿人次和62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2%和12.1%。城镇居民人均出游率从2001年的110.2%提高至2006年的156.7%,农村居民人均出游率从2001年的44.2%到2006年的86.4%,人均消费也出现平稳增长。
二、农民旅游消费
为了了解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特性,提出应变策略,我们在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黄山学院旅游学院鼎力支持下,于2007年农闲不同阶段,对旅游区的农村居民消费者进行了全方位的市场调研。调研期间共派出调研员88人,前往黄山及周边景区进行调查问卷,同时还得到了山东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等硕士研究生的帮助①,对安徽省及周边主要城市:合肥、南京、苏州、杭州、济南等重要旅游景点进行调研,共发出问卷2500余份,其中368份为废卷,搜集到大量调研数据,获得农村居民旅游者在外消费的较翔实资料。
(一)调研结果
为了客观地了解农民旅游市场,我们对旅游景区农民旅游人数(表3)、出游天数(表4)、日消费水平(表5)和年龄结构分布(表6)进行了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出游方式以3~4人为单位居多,出游天数以1~2天居多,出游时间较短,同时日均花费集中在100~200元,这与农民的生活水平与消费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从年龄分布上看,我国农民出游者的主体部分是青壮年即年龄在25~65岁之间,其中25~35岁占30.0%,35~45岁占38.9%,45~55岁占10.2%,25~65岁者,合计占79.1%,农民出游时间较短,集中在农闲季节。从表1、表2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逐年降低以及收入的逐年提高,出游人数日趋增多,显示农村旅游市场正在形成,无论从现实的旅游需求还是从潜在的旅游需求来看,都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并将成为我国未来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民旅游市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析和开发。
(二)在中国,居民出游与否,并不完全与其收入相一致
这一点,从《2000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报告》中也可以明显反映出来[3]。该抽样调查对象包括农村居民3198人,城镇居民10971人。按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4000到4999元、3000到3999元、2000到2999元、1000到1999元和1000元以下分为6组,分别统计出2000年第二、第三季度的旅游支出情况,见表7。
三、基于灰色系统的国内旅游各项指标
(一)GM(1,1)模型[4-7]
设)是所要预测的指标的原始数据。文章选取表1、2作为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作一次累加生成处理,生成灰化数据(式1)、建立GM(1,1)模型微分方程(式2)(a为发展系数,b为灰作用用量,是微分方程的参数,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式3)、建立所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方程(式4)、再反生成时间序列的预测值(式5),最后进行精度检验(表8),如果p和c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则可以计算预测值。否则需要通过分析残差序列进行修正(式6、7)。
(二)国内旅游各项指标
根据表1、表2运用灰色系统预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出游率%、同时预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出游率%,可得出各项指标的预测值(表9)。将农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出游率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农村大众旅游实现的可能时间。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加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经济工业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日趋完善,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2002年我国农村居人均纯收入2476元(表1),折合约298美元(当时的汇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到2011年达到6356.72折合约917美元(现行汇率),2016年更是高达1272美元,年增长率达9.77%,旅游出游率由2002年的52.8%增长到2016年的178.44%,年增长率达8.38%。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会产生近距离旅游活动;达到800美元,会产生远距离旅游活动;达到3000美元便会产生洲际旅游活动。目前,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已接近597美元,这说明我国农民已具备了进行旅游活动的经济基础。通过表9和前述出游最低消费的综合分析可知,农村居民实现大众出游的时间为2010年以后,但是,农民旅游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巨大的:农民消费意识、出游距离、农民市场旅游产品等。这中间尤其是农民消费意识。而文章在预测实现农民大众出游时,并未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但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意识的变化加之政府决策的重视和引导,相信在今后,我国国内农村居民出游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四、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一)努力提高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认识
一是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开发农村旅游市场的认识。要从旅游业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丰富多样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这个角度,以推进旅游强国、旅游大省、旅游强省、旅游强市、强县、强区建设为出发点,加强对开发农村旅游市场的引导,使农村旅游市场开发成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基地和新增长点;二是旅游企业要切实提高对农村旅游市场的认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企业发展将真正直面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不可否认的是,与境外一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相比,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问题,要培养优势竞争力,我国旅游企业在壮大规模、营造品牌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农村旅游市场由于规模大、潜力足,其开发对旅游企业意义不言而喻。而且从当前来看,农村旅游市场仅仅只是起步,如果哪些旅游企业能独具慧眼,就一定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拥有先发优势。
(二)农业科技旅游
农业科技旅游包括生态农业游、科普游等。生态农业游是指农民到其他比较富裕的农村旅游,同时学习如何选种、耕种、施肥,怎样可以更环保、更高效、更科学。而科普游则推出科技农业园、农业博物馆等项目,把旅游与学习生产技能、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到这些地方旅游的欲望,如农民旅游节,是把农村商贸洽谈、娱乐、趣味体育竞赛融于一体,既放松了心情又交流了农耕经验、购置了化肥,甚至预定农耕机械等。
(三)制定有利于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特殊政策
一是各级政府要在国内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初期进行一定的投入,主要用于市场调研、开发规划和宣传促销等前期投入。二是对重点投入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旅游企业给予一定的审批、税收等政策优惠,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三是研究和制定农村奖励旅游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如针对大部分农民收入不高的实际,对农村旅游者实施“低价位”的政策,尤其是交通费用上,可以对农村旅游者实行大幅度优惠,以吸引更多的农村旅游者。
(四)对农民旅游者实行价格优惠政策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一是在旅游产品价格上,可通过对参加团体旅游的游客给予价格上一定比例的优惠来鼓励农民外出旅游。二是在旅游活动中,给予农民旅游者相应的物质馈品或纪念品,使农民旅游者感受到了实惠,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游客。
(五)多渠道建立农民旅游营销网络,进行旅游宣传
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和旅游产品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和农村团体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的宣传来招揽游客。
(六)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农村居民旅游健康发展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取决于有效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也需要优质的服务[8]。服务质量的提高一是要求旅游服务机构链要向下延伸,旅游企业的利益触角要到达农村。如可在县城乃至重点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或者旅游业务代办点,既可向广大农民传递和宣传旅游信息,也可切实解决部分农民出游难的问题并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业务量。二是在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顾及部分农民旅游者消费水平低、消费观念陈旧以及文化程度不高、对城市管理相关规定、行为规范认识和了解不够等现实,做到耐心细致、服务周到,不能急躁,更不能有歧视性的言语和举动。为此,必须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三是城市及旅游相关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针对农民旅游者的欺客和宰客行为[9]。
注释:
①山东大学:胥国祥;南航:韩文骥;南大:朱健;河海大学:李进;合工大:潘海青,黄山学院旅游学院06级学生,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06级学生,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