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习题教学思考和实践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题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化学习题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怎么处理这些题目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巩固基础知识和潜能开发的问题,而且通过处理这些题目可以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其科学态度和精神,增进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活动的实质和价值的认识,发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一下看法。
一、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
例1 已知HF的酸性比HCN的酸性强。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NaF和NaCN两种溶液,在相同的温度下已知前者溶液中离子数目为n[,1],后者溶液中离子数目为n[,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B,D)
A.n[,1]=n[,2]B.n[,1]>n[,2]
C.n[,1]<n[,2]
D.c(F[-])>c(CN[-])
分析:已知HF的酸性比HCN的酸性强,所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F和NaCN两种溶液中F[-]水解程度小于CN[-],很容易推出D选项。c(F[-])>c(CN[-]),但是对于B选项,很多教师是这样分析的,NaF和NaCN两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所以两者钠离子浓度相同,每有一个F[-]水解,就产生一个OH[-],同样每有一个CN[-]水解,也会产生一
又存在矛盾。所以老师和学生都陷入了困境。这其实都是在为了凑答案而想出的“理论”,其基础就是有问题的,因为OH[-]一方面是水解产生的,另一方面还有水自身的电离。
正确的分析方法是NaF和NaCN两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所以两者钠离子浓度相同,根据
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要做到概念清、规律熟,只有确切理解它们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正确分析和解答问题。重理解,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应用是目标,只有理解了才会应用。
二、由于知识的局限性,按题意进行判断
例2 SiCl[,4]分子结构与CCl[,4]类似,对其作出如下推断:①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②常温、常压下SiCl[,4]是液体,③SiCl[,4]的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④SiCl[,4]熔点高于CCl[,4],其中正确的是(D)
A.只有①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④
①③显然正确,所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不能正确分析②④。我们一般认为:对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高。由题目所给信息,SiCl[,4]分子结构与CCl[,4]类似,且分子组成也相似,而SiCl[,4]的分子量比CCl[,4]大,所以熔沸点高,正确答案为D。虽然CCl[,4][1]熔点为250.4K;沸点为350.0K,而SiCl[,4][2]熔点为203.2K,沸点为340.8K。但是这是由于学生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所限制的,只能按题意进行模糊处理,是无可非议的。
三、由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需结合具体问题情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扩散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使他们自觉地拿起书本,向更深的知识领域扩展。如:
例3 1919年朗缪尔提出等电体原理:凡原子数与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物质性质相近。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已知一种新型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BN的一种同分异构体2-BN平面结构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B)
A.是一种坚硬耐磨材料
B.是高温润滑材料、电器材料
C.是化学纤维生产的原料
D.不能确定
由题意可知,2-BN与石墨符合“凡原子数与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物质性质相近”,为“等电子体”。而石墨可以做润滑剂,还由于熔点高,也可以在不适宜用普通润滑剂的高温下作润滑剂,且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由此推知,2-BN是高温润滑材料、电器材料。虽然(BN)n俗称白石墨,5×10[6]—9×10[6]kPa和1500—1800K能转变成为和ZnS相似的结构,称金刚硼,据测试其硬度大于金刚石,是特殊的研磨和切削材料[3]。而石墨不具有这些性质,所以A选项就模糊处理掉了。关键是怎么解释B选项中的“电器材料”,有的教师解释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广泛用于制造电极、电刷、碳棒”,所以2-BN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用作电器材料。那么石墨为什么能够导电呢?那是因为石墨中每个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中的3电子分别与其他三个碳原子上的电子形成共价键,每个碳上有一个单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此单电子可以定向运动,形成电流,所以石墨可以导电。而题目所示图中B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分别形成共价键,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其余3个电子分别形成共价键,所以B、N最外层无单电子,不能导电,而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3],而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仍然可以作电器材料。
四、运用文献资料和实验来进行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多个离子组为选项的离子共存判断选择题曾多次出现在高考化学试卷中,并成为高考热点问题之一。所谓几种离子共存是指该组内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不改变各个离子的存在形式,否则不应称其共存。然而,往往由于题干表述不严,或疏于不慎,涉及离子共存的选择题中出现“唯一答案不唯一,标准答案不标准”的问题,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发现这些情况多出现在有H[+]、Cl[-]、NO[-][,3]的离子组中,下面摘选几例予以说明(括号中英文字母为标准答案中选项代号)。
例4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B)
例5 下列能与Mg粉反应且可大量共存的无色离子组是(A,D)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王水”,因为教材曾经讲过“王水”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通过查阅资料[5]“发现”:
金和铂能溶于王水,主要是由于王水中不仅
度的氯离子,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离子Au-Cl[-][,4]或PtCl[2-][,6],从而降低了金属离子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金属溶解的方向进行w。学生认为例4中A项是正确选项,例5中D项是不正确选项。“理由”是例4中A项H[+]、Cl[-]、NO[-][,3]能大量共存,故例5中D项不应算作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与之类似的试题还有。
例6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同时大量共存的是(A,C)
D项也是合理选项。
学生通过实验也可证实以上判断是正确的。例如例4中A项:在少量的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浓HCl和浓HNO[,3],片刻可看到黄绿色气体;在例5中D项,少量BaCl[,2]和溶液中加入浓HCl和浓HNO[,3]也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H[+]、Cl、NO[-][,3]不能大量共存。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综合适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查阅文献资料,创造性的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将其融汇贯通,十分关键。
综上所述,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处理,全面确立并落实素质教育的课程目标,转变单纯知识学习、应试升学的教育目的观。中学化学教育的目标将从过去的狭义的双基传授转向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增进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活动的实质和价值、以及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的密切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发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