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相关性分析论文_王风洋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9例诊断为败血症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腰椎穿刺检查。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日龄、是否早产、胎膜早破、病原菌类型与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结果:<2.5kg、日龄<7d、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败血症患儿更容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与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应加强对低体重、日龄不足7d、早产儿、胎膜早破、血细菌培养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败血症患儿的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出生体重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226-01

前言

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化脓性脑膜炎以新生儿时期为高发阶段。发病后,患儿的智力、听力将受到一定影响,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引发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1]。为了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与化脓性脑膜炎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将169例新生儿诊断为败血症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整个研究流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9例诊断为败血症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82例;早产儿68例,足月儿161例。32例患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19.88%。入选标准:(1)符合2003年《中华儿科杂志》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重新修订;(2)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169例诊断为败血症的新生儿立即行腰椎穿刺术,于30分钟内送检,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脑脊液培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出生体重、日龄、是否早产、胎膜早破、病原菌类型与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 21.0软件作为败血症患儿数据的统计工具。患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数据的对比分析选用χ2检验完成。若P<0.05,可认为两组败血症患儿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儿出生体重与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

以2.5kg为分组标准,将败血症患儿分为≥2.5kg组合<2.5kg组两个组别。≥2.5kg组患儿(97例)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8.25%,低于<2.5kg组(72例)患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儿日龄与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

将7d作为分组标准,将败血症患儿分成≥7d组(105例)与<7d组(64例)2个组别。≥7d组患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6.67%,显著低于<7d组患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39.06%(P<0.05)。

2.3 患儿是否早产与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

早产儿(68例)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33.82%,显著高于足月儿(101例)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患儿是否胎膜早破与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

胎膜早破(94例)患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7.45%,高于未胎膜早破(75例)患儿的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患儿病原菌类型与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

血细菌培养结果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患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病原菌(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3.1 新生儿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的原因

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强,白细胞趋化功能及吞噬功能不足,因此,病原菌容易穿透新生儿的血脑屏障,造成感染,并诱发化脓性脑膜炎,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2]。

3.2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性

上述研究表明,新生儿败血症的化脓性脑膜炎相关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出生体重。若新生儿出生体重不足2.5kg,则其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几率相对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与体重≥2.5kg败血症患儿相比,低体重儿补体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感染局限能力及应激能力相对不足,当病原菌侵入后,低体重儿感染易发生扩散,最终诱发化脓性脑膜炎[3]。(2)日龄。败血症患儿尚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其日龄与免疫功能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新生儿血液中逐渐产生抗体,其抵御病原菌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因此,日龄≥7d败血症患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几率较低[4]。(3)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易诱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且发病后,患儿预后较差。

此外,是否早产、胎膜早破也会对败血症患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几率产生影响,其原因在于:胎膜早破会导致早产率的升高,且增加了患儿产时感染的风险。早产患儿血IgG水平较其他患儿明显偏低,因此其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几率相对较低。

4.结论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应加强对低体重、日龄不足7d、早产儿、胎膜早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败血症病因患儿的重视,通过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方式,有效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洁,王新华,许建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33-34.

[2]廖雪松,刘新.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04):605-606.

[3]吕剑,易璐,刘海英,等.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05):505-507.

[4]陈丽,吴本清,程涵蓉,等.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五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9):2750-2752.

论文作者:王风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相关性分析论文_王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