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管理:学校管理改革的新趋势_学校管理论文

校本管理:学校管理改革的新趋势_学校管理论文

“校本管理”——学校管理改革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学校管理论文,新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现象——校本性逐渐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 谈到学校管理改革、学校特色、学校文化时都谈到校本性特点问题,“校本培训”、“ 校本课程”、“校本发展”、“校本管理”等,已成为教育改革实践和教育管理研究的 热门课题。在国外,“校本管理”是发端于美国,逐步扩大到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 形成一场国际性的学校管理改革运动。

1.校本管理的兴起

校本管理的产生和兴起有它的实践和理论来源。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为改进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实验 ,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发现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学校未能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 的作用,影响了学校全面教育质量的提高。直到80年代,在工商业组织管理改革成功经 验的启示下,人们才更加意识到,学校教育改革有必要从课堂教学层面转移到学校组织 层面,改革学校的组织系统、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才有可能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 提高。于是,各种各样的学校管理的改革接踵而来,比如“有效学校”、“预算自决学 校”就是明显的例子。这些改革一个共同点是强调教育权力需要从教育行政部门或学区 教育部门下放到学校,学校负责人、教师、家长、社区、学生都有必要参与学校决策与 管理,从而导致了校本管理活动的开发,如校本课程开展,校本人事发展,校本学生咨 询等等。这样,一个以权力下移,参与决策为特点的校本管理运动就开始了。

80年代后期,不同形式的校本管理很快就成为世界不同地区教育改革的中心课程和策 略。美国有40多个州开展了不同形成的校本管理,肯塔基州和德克萨斯州是全面实行。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广泛推行了校本管理。新西兰、澳大利亚还 把校本管理作为国家教育政策来实施。在教育管理体制上不同国家各自发展自我的改革 模式,如“校本财政预算”(加拿大模式)、“校本管理”(美国模式)、“自我管理”( 澳大利亚模式)等都比较突出和成功。其主要共同点是将传统的学校管理由“中央集权 管理”模式转化为“校本管理”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校决策的自主性、灵活 性和提升教育质量,一方面是权力下放至学校,一方面是加强对学校的问责,追求高效 能与效率,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80年代后,香港地区也广泛推行了校本管理。香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署,决定以 一种“学校管理创新的政策”,推行“学校管理新措施”(1991年),要求全港学校必须 于2000年前在“学校管理新措施”的精神下实践校本管理。先是在官立中、小学试行( 约占5%),继而推广到津贴学校,(政府资助的学校,占80%)及私立学校(占15%)。据调 查资料表明,实施“新措施”的学校比未实行“新措施”的学校办学效果要好得多。

“校本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概念,其理论来源于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理论 与实践。

考察当代组织理论和企业改革经验,揭示了参与、小型化和基层决策模式的基本精神 ,即强调部门分权化和企业部门自主决策。许多研究资料显示经营良好的组织和成功的 公司不是集权的和严格控制的官僚制,而是分权制,其基本内涵是一是分权化成为贯串 于大量企业经营改革的共同思路与线索,二是权参与意识作为成功组织的关键要素,三 是权力下移策略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旨在消除官僚体制的僵化,增强 新型部门的市场竞争力,四是这种分权化与参与决策模式是植根于对企业最基本问题的 重新考虑——用最少的消耗做最多最好的事情。企业的这些新的管理理论和经验——权 力下移,决策参与,团队精神与自我控制管理等是校本管理主要理论来源之一。

2.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校本管理的名目繁多,如“学校现场管理”、“学校范围为本的管理”、“以学校为 中心的管理”、“分权管理”、“校本财务管理”、“校本课程发展”、“学校改进过 程”、“管理分权”、“参与决策”,以及流行于美、英的“校本管理”,兴于澳洲的 “自我管理”等,这说明校本管理模式的多样性,不存在一个公认的定义和统一的模式 。

著名的校本管理学者戴维(Darid,J.L)、马兰、克兰兹(Makn,B,Ogawa,R,Tand Kranz,J )、雷诺德(Reynolds,Larry,J)等,从不同角度界定校本管理的基本涵议,其表述和侧 重点虽各自不同,但其主要内涵是相一致的:一是学校自主发展和责任承担的决策权属 于学校,即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

二是学校决策者应对决策的贯彻及其结果负责;

三是校长、教职员、学生、家长、社区都有权参与决策。

香港的“学校管理新措施”的主要精神也是将权力下放至学校,重新界定管理体制内 有关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同时加强学校的问责制,因此,校本管理可理解为是以学校为 主体的管理,包含学校是办学主体,学校办学的决策权应下放到学校;学校自主发展的 目标和决策由学校自己决定;建立办学各方参与决策与管理的组织,保证有效实现学校 目标;学校决策者对决策的执行和效果负有责任。

校本管理一经提出就流行开来,其主要原因是:①校本管理有利于激发学校内部改革 和发展的动力和活力;②有助于校长负责带动学校改革与进步;③有助于提高教育决策 的合理性、认同感和有效性;④有助于增强学校成员的主人翁感、责任感,激发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个人自我发展;⑤有助于提高学校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民 主社会的进步的发展。校本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3.校本管理的原理与模式

3.1校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校本管理与传统的学校管理不同,传统的学校管理是外部控制集权式管理,校本管理 是学校主体的自主管理,其管理的基本原理也不同,校本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目标多 元化原理。结果相等原理、分权原理、自我管理系统原理及创新原理等。

3.1.1目标多元化原理:基于学校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学校育人的多元性,服务社会的 多元性),学校教育功能的多元性,教育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学校需要不断地改 革以适应育人工作的环境的变化,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和教育质量。

3.1.2结果相等原理:现代管理论认为,教育的功能目标是多样的,实现目标有不同的 方式,基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学校组织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管理 。结果同等原则鼓励分权,让学校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发展和制定出自己独特的教学和 有效管理的策略,以多途径达到目标。

3.1.3分权原理:校本管理强调权力下放、分权和参与决策。分权管理是校本管理的重 要内容,分权管理强调的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促进学校的进步和自我 发展。它与结果相等原理是一致的。

3.1.4自主管理原理:学校是办学的主体,校本管理是学校主体的自主管理,它不否认 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必须实现教育政策和目标,但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 等问题需要学校自己去解决,需要学校成为自主管理的系统,有权制定办学方针、教学 目标和管理策略,有权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3.1.5创新原理:人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活跃的因素,校本管理重视“以人为本”。 校本管理认为,学校管理目标是多样的、动态的,学校组织结构是松散的,因而十分重 视人的因素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有的学者建议采取“松—紧”并存的策略,鼓励学生 家长、教师、学生、校友和社区的决策参与,决策管理和决策创新。

3.2校本管理模式

校本管理被认为是一种控制结构模式的选择。莫菲和贝克认为校本管理用三种模式, 即行政控制模式、专业控制模式、社区控制模式,雷斯伍德提出第四种控制模式——平 衡模式,香港学者提出一种理想模式可谓之综合模式。

3.2.1行政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校长决策

行政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增加学校校长在财政、人事和课程领域的决策权, 决策权在校长。认为行政控制可充分直接利用资源于学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适应性、 责任感和有效性,被看作是一种独立模式。这种校本管理模式控制性强,校长权力大, 教职工少参与,有碍积极性的调动,约无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易出问题。

3.2.2专业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教师决策

专业控制校本管理模式的目的是更好地运用学校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智慧进行一些关键 性的决策,如课程、教学、预算等。它的特点是:由熟知教育和学生的专业人员参与决 策,将提高学校教育决策的质量和合理性;赋予教师有更大的民主参与决策权,有助于 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决策的认同感、责任感,决策执行的有效性,有助于激发积极性 、创造性和增强凝聚力。这种校本管理模式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在决策组织中参与决策的 教师代表要占大多数。不过它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作用,但约无行政管理的力量, 学校工作会陷于混乱。

3.2.3社区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家长、社区成员决策

社区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是家长、社区成员参与学校教育决策,可说是一种市场导向 模式,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社区、家长、学生)的需要。其特点是学校 课程教育教学直接反映家长、社区的价值取向、利益和爱好要求;家长、社区掌握学校 课程、预算、人事等方面的决策权,增强学校教育的适应性;家长、社区代表在学校决 策组织中占多数。教育是培养人的,人才的培养不是短期行为,要着眼于国家、社会和 人的发展的长远需要,这种校本管理模式,偏重于考虑社会眼前市场需要是不够的,而 且限制了校长、教师专业知识和才能的发挥,也不是理想的校本管理模式。

3.2.4平衡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教师、家长共同决策

平衡控制校本管理模式试图实行专业控制模式和市场控制模式的双重目标,其目的是 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依靠家长、社区的力量做好学校关键性决策,其特点是教师 、家长在学校预算、课程、人事等方面拥有决策权,家长、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学校、 教师对家长、社区的需要和志愿作出反映;在学校决策组织中,教师和家长、社区代表 的成员平衡。这似乎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忽视了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 人物,也是不能保证学校管理参与的平衡性。

3.2.5香港的综合控制校本管理模式——学校议会决策

传统的中央集权式的管理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权力下放至学校,使 学校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有许多好处,但又受其学校、校长、教师、家长等诸因 素的制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不良影响。

香港的教育的实际情况是津贴学校是学校系统的主体,津贴学校不直接受教育署管辖 ,各有受辖的办学团体和校董会,可直接招聘校长和教师,可按学校自身的背景、历史 和所处区域发展各有特色不同文化色彩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校本管理的精神和特 征。但问题在于津贴学校各层次人士的角色不明,责任界定不清;办学团体的管理机构 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行政管理未能民主化,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不多,主动性、创造性 受到压抑等。于是探求一种比较理想的校本管理模式即权力下放至学校学校建立自己的 决策控制组织(如学校议会、校董会或信托管理委员会),学校加强自我管理及接受其它 方面的监察,负起管理学校的责任。

学校议会是学校行政决策权力最高单位。学校议会包括校长(当然委员)、政府官员代 表、家长、教师、旧学生(校友)和社区人士十数人组成,委员的权力均等,负责决定学 校内一切重要的行政事务和负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责包括:①制定学校教育目标、政策 、规划、财务、人事等事宜;②决定校长和教师的招聘、续约和解雇;③建立和发展学 校、家长和社区的关系;④决议校本课程和教与学的改革;⑤监察学校校舍,使其正常 运作及维持其它重要事务。其特点:一是集体决策,不是那个人说了算;二是民主管理 ,委员代表各方利益,互相监察和制衡,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三是把专业控制和市场 控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四是加强学校管理的问责制。并采取明确办学团体的角色与职 责,明确校董会的角色与职责,积极营造家长参与氛围,提高校长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等 措施,保证校本管理模式的实施。

可见,校本管理是一种多元的或综合管理模式,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选择一种适当的 模式或把几种模式综合起来,也可根据校本管理的基本精神创造其他类型的校本管理模 式。

4.校本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校本管理是学校管理改革一种世界性潮流,校本管理的理念、原则和实际经验的价值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从校本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看,有几点值得思考。

第一、权力下放(移):教育行政部门或社区把学校教育的决策权下放到学校(校长、教 师),提出了政府要转变职能和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两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教育管 理体制改革,寻求一种更合适的控制形式。

第二、参与决策与管理:办学的有关人事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充分调动各 方的积极性,整合办学的力量,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增强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学生需 要的能力,这点是可贵的,表达了人本思想、分权思想和质量效益意识。

第三、强调办学各方面人员素质的提高,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增强合作 精神、团队士气,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四、校本管理是一种多元的或综合的控制模式,在不同条件下,根据校本管理的精 神选择、创造不同类型的更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管理模式。

第五、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校本管理模式,都对校长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校 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人才,如何应对,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是一个十 分重要的课题。

我国中小学管理是推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含上级领 导、校长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和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几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 看我国中小学的校长负责制也是一种校本管理形式,但与国外推行的校本管理有很大的 不同。

一是在观念上:我国学校管理改革在理念上主要是期望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学校管 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虽也强调权力下放,但下放得不多,政府职能转换比较艰难,教 师很少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影响了教师专业能力和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人本思想, 分权思想和质量、效益负责意识很显不足。

二是在理论依据上: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是政策,政策如何规定,上级 怎么讲就怎么搞,依靠外部控制的力量而不是发自学校内部改革的需要,理论贫乏、单 一且不成熟,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经验又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亟需作出最大 的努力。

三是在策略上:我国学校管理改革主要重视上级指令,注重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管 理,而在调动各方的力量,特别调动学校集体和教师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主人翁责任 感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是在格局上:我们虽然强调全社会负责,校、社、家的协调,依靠社会力量办好学 校。但家长、社区(不成熟的社区)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监察的权力。也缺 乏一套组织制度来保证。

五是在法规上:没有清楚规定校长、书记、教师、家长、学生、社区代表的角色、职 责和权力,更缺乏立法的保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校本性”的理念和实践不断增强,在学 校管理改革中,已经创造和正在创造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际的校本管理模式和宝贵经 验,促进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校长负责制,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 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水平。此文介绍一些校本管理理念、理论、实践经验和 粗浅的见解,仅供借鉴与参考。

标签:;  ;  ;  ;  ;  

校本管理:学校管理改革的新趋势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