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分析论文_李贤英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分析论文_李贤英

(宾阳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宾阳530405)

摘要:新生儿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儿科疾病中十分常见,其中包括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引种的威胁,严重时造成患儿死亡。因此在对其进行诊治的时候,还需要予以相关的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常见的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期护理干预、实验性护理干预等,每项护理措施中均包含多项护理内容。基于此,本次研究将针对这两种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在围生期内,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使得脑血流降低或者是缺氧的情况,就会损伤新生儿脑组织,进而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该病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神经系统伤残的情况。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在0.3%左右,而在发展中国家,该病发病率远远高于0.3%。现阶段,该病的治疗以常规治疗为主,临川上仍旧没有快速特异的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儿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如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使自我协调能力不断提升,进而达到理想的预后效果。同时,还需要予以高压氧治疗护理、亚低温疗法护理以及光量子疗法护理等。因此,本文将针对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以下综述。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

据相关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速度较快的年龄为2岁之前,该年龄段的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良好的代偿能力。在该时期大脑发育十分关键,如果可以受到比较理想的刺激,可以使幼儿的智能潜力发挥至最大限度,由此可见,该年龄阶段的发育严重影响着大脑的功能以及结构。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护理的时候,早期阶段的护理内容主要分为听觉、视觉、触觉、运动等四方面,通过有效刺激这几方面激发患者的智能潜力。

1、听觉刺激

护理期间,要求护理人员增加与患儿母亲的交流频率,对其哺乳期与患儿沟通用语进行指导,确保语言轻柔,声音不宜过大,确保患儿清晰的听到声音即可。同时指导患儿母亲正确摇铃铛,对患儿的听觉产生刺激,并播放一些舒缓且节奏悠扬的乐曲,同时为患儿唱一些儿童歌曲,按照上诉护理操作进行护理,3次/d,10min/次,以便有效的刺激患儿听觉[1-2]。

2、视觉刺激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使患儿处于舒适的体位,然后在患儿眼部正前方25cm处放置颜色鲜艳的玩具,然后缓慢的转动玩具,将患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玩具上面,然后沿着水平方向向一侧缓慢移动,如果在移动玩具的同时,患儿的眼和头部随着玩具的移动而发生移动,则需要将患儿的头部恢复到中线位置处,然后按照上述方式向反方向移动玩具,2次/d,15min/次[3-5]。

3、触觉刺激

在行触觉刺激相关训练的时候,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试,确保28℃左右的室温,待患儿逐渐安静之后,护理人员需要采用轻触或者推压的方式按摩患儿周身的皮肤,按摩时护理人员主要使用掌心或者指腹完成。同时,还需要将患儿置于俯卧状态,按摩患儿背部以及臀部,然后使患儿处于侧卧体位,以抚摸的方式按摩患儿四肢,然后将患儿置于仰卧位置,对患儿的头部以及腹部行轻触按摩,

可以与捏脊疗法。上述操作开始之前,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双手温度处于与患儿皮肤温度相适宜的状态,然后润滑双手,润滑液为茶油,且整个按摩过程不宜过度用力,避免使患儿产生疼痛感,并全程与患儿保证尽可能多的目光交流,2次/d,15min/次[6-8]。

4、运动刺激

护理人员将患儿的双手以及双脚握住之后,对患儿进行指导,确保其运动具有规律性,常见运动主要包括:游泳、下臂屈伸运动、上臂交叉运动以及前臂屈伸运动。为患儿喂奶的时候,需要将患儿放在床上,使其处于平卧位,并让患儿握住护理人员的大拇指,利用食指对患儿的手腕进行固定,先用单手弯曲,在进行双手同时弯曲。俯卧状态放置患儿,护理人员在抓住患儿双脚的同时,另一只手将患儿的腹部撑起,抬高患儿脚踝,并完成头部相关运动[9-11]。

二、实验性护理

1、光量子疗法护理

光子量疗法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异体血光量子疗法和自体血光量子疗法,异体光子量疗法主要用于新生儿采血困难的情况下,此时需要抽取成人静脉血液,采血剂量按照5mg/kg标准计算,异体光子量疗法采集血液的成人不得患有血嘌呤病以及出血倾向等情况,并且在输血期间对患儿的脉搏以及呼吸予以密切观察。自体光子量疗法抽血剂量按照3ml/kg标准计算,静脉血液抽取后需要加入2.5%枸橼酸钠抗凝,然后将其放入血液辐射仪内,使其接受5-10min连续的紫外线照射,与此同时,还需要按照3-5L/min速度输入氧气,并向患儿快速输入被照射过的血液,每个疗程5次,两次治疗间隔1天[12-13]。

2、亚低温疗法护理

颅内压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受到低温的影响会逐渐降低,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现阶段,中度乃至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包括亚低温治疗,并且已经经过临床验证,该疗法可以使患儿的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6h是该疗法实施的最佳时间,简单来讲,就是在继发性能量衰竭之前采用该疗法治疗,在理想状态下,可以使温度降低3-5℃,使核心温度保持在32-34℃,降温措施停止后才可以行复温处理,现阶段,自然降温是广为提倡的一种降温方式,在必要时期,行远红外辐射复温处理[14-16]。

3、高压氧疗法护理

高压氧疗法可以使患儿含氧量得到显著提升,促进神经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供氧量的提升,使患儿因为缺氧或者氧供恢复后产生氧自由基损伤组织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该疗法可以使新生儿脑组织的氧储备以及含量在短时间内充盈,进而促进脑部神经细胞的代谢,使抵抗自由基氧化的能力逐渐增强,进而使再再灌注损伤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促进脑组织内毛细血管弥散范围不断扩大。1次/d,30-40min/次,20-30d为一个疗程,治疗时间为3-5疗程。治疗期间需要对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以防眼球晶体后纤维增生以及肺不张等情况的发生,所以,采用高压氧疗法护理的时候,需要对治疗时间、氧舱压力以及浓度等情况予以合理把控[17-20]。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以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治疗与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实际病情予以密切观察,以便护理以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和发现,并针对不足之处予以改进,确保护理效果。同时,还需要对各种护理方案的注意事项以及正确操作方式予以全面掌握,通过刺激患儿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和运动行为等方式,对患儿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庞超颖, 周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8):241-242.

[2] 梁俊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8):185-186.

[3]杨青丽. 早期综合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 28(4):70-72.

[4] 张敏, 蒙好好, 廖爱玲,等. 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7(7):87-91.

[5] Zhao friendship, zhang xiaolan, ding min, et al.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J].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2017, 14(6):841-843.

[6] 岳彩芹.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 16(20):265-266.

[7] 黄金莲.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和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16, 29(17):163-164.

[8] 贾美云, 闫安平, 刘艳红. 早期护理干预配合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及运动功能指数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8):1265-1268.

[9] 汤琳. 丰富环境刺激联合水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4):1936-1939.

[10] 崔海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运用护理康复路径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7):249-250.

[11] 于培芝.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7):227-228.

[12] 陈家奇.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4):8823-8824.

[13] 杨维, 夏园, 成柳.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疗效及发育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16, 29(19):158-159.

[14] 刘春庆. 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7):171-172.

[15] Ma xia. Effects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intelligence and motor development in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J].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 2016, 20(2):128-130.

[16] 郭俊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 28(4):64-66.

[17] 吴娟.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施行抚触干预的快速康复作用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1):153-154.

[18] 张艳芹.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及并发症控制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14):152-154.

[19] 李桂平. 引导式教育在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4):585-587.

[20] 付琼芳, 王君.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6, 22(8):1367-1370.

论文作者:李贤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分析论文_李贤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