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多媒体技术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88(2006)04-0031-03

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其中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现代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

一、地理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1.复合性。地理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编组,即把计算机同音响、电视、通信技术等结合在一起。例如:地理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来自摄像机或录像机的视频图像与存储在图像数据库中的静态图像,连同计算机产生的文本、图形和动画编排组合在一起显示在屏幕上,并加上伴音和解说,从而使地理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轻松自如。

2.交互性。地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利用图形交互界面和窗口技术,在教学中教师仅使用鼠标点击(或用手指触摸)屏幕上的图形、表格等标志,学生就可以从屏幕上得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既扩充了教学的容量,加强了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又达到了教学中的互动作用。

3.大容量。大容量的只读光盘存储器(CD-ROM),每张的外径为5.25英寸,可以记录超过1小时的活动图像或27.5万页文章(A4)、1.8万页计算机图表,信息容量可达680MB,大约相当于485张(1.44MB)软盘,这就为收集地理教学资料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地理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具体作用如下: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地理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多媒体在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景、气氛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用影视片段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价值等,同时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情景中,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2.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只有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适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多媒体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时,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的成因,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周年变化规律时,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一定会出现教师讲不清、学生难理解的现象,但若用多媒体制成三维模拟动画,实现虚实、远近、快慢的转换,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观察,就会大大降低教学难度,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

4.变静为动,便于学生轻松理解难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借助多媒体具有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将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演绎成通俗易懂的卡通故事,将干净的冬季风用一个穿着厚厚棉衣的年轻人表示,温暖的夏季风则用一个充满朝气的小女孩表示。五月,天气渐渐暖和了,来自海洋的小朋友(夏季风)想到大陆上旅玩,她刚一登上南部沿海就遇上穿着厚厚冬装的大哥哥(冬季风),这下可不好,二者刚一相遇就形成一条锋面雨带,所以五月锋面雨带最先到达南部沿海。六月,刚刚登上大陆的小朋友想趁着夏天继续向北游玩,于是她就拉着大哥哥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这里周游了一个多月,您猜长江中下游这一个月又是什么天气呢?整天阴雨连绵的,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又称“梅雨季节”。所以六月锋面雨带到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也可以通过上面的模拟演示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通过这些模拟演示,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变得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5.动静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开始,首先用计算机出示画面,用中国政区图做底图,飞入一幅东南沿海屋顶为尖顶的民居区图,和一幅西北地区屋顶为平顶的民居区图,让学生观察两种民居建筑上屋顶的差异,学生回答完毕后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很自然地将注意力引入本节的教学。然后利用计算机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通过鼠标点击依次出现我国200毫米,400毫米, 800毫米,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每出现一条,画面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层次学习,领会各地区降水情况。之后,全面总结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直观的图像,掌握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突破本节难点。

6.化远为近,感受逼真景象。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师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倘若使用多媒体,就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底地形等。也能把十分遥远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各种奇观,如宇宙空间,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选择播放一个或多个片段,既可以把遥远的事物一下子拉到眼前,生动逼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减轻教师讲述的难度,大大节省时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普遍应用,大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多媒体在学科教学过程的广泛应用,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现象,例如,很多的地理教学课件都存在着界面过于花哨、实用性不强、信息量过大,给实际教学增加负担,课件呈现时间过短,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电子板书过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弊端,甚至很多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整体表现出了一个以多媒体取代教师地位的不良现象,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主体和主导的地位得以丧失等等。由此看来,进行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分门别类地对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评鉴,要真正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作为一个为教学所用的教学工具,即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手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更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让它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教学中的蛇足,教师更不要成为对这种“时尚”的盲目追求者,而是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研究多媒体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合理地运用,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这样才能保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收稿日期]2006-08-25

标签:;  ;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