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杨静兆

(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分析诊断及治疗方法,进一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2例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经积极治疗,显效53例(73.61%)、有效16例(22.22%)、无效3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在HR、RR、pH值、PaO2、PaCO2五项指标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明确诊断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基础上,对症积极治疗能够使患者各项哮喘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诊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4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asthma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Methods 72 cases of severe asthma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edicine, after active treatment, 53 cases (73.61%), effective in 16 cases (22.22%), invalid in 3 cases (4.17%),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5.83%. in HR, RR, pH, PaO2, PaCO2 five indicators, a comparison o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Results In terms of HR, RR, pH, PaO2, PaCO2 five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iagnosis of severe asthma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asthma indicators, and the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health.

【Key words】Respiratory medicine;Critically ill asthma;Diagnosis

哮喘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危重症哮喘来说,则相对于哮喘显得更为严重,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无法言语,进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临床建议,针对危重症患者,积极诊断,结果诊断结果,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1]。本次将72例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探讨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72例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我院,均符合呼吸内科疾病及危重症哮喘的诊断标准,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2]。其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分布在19岁到79岁,年龄均值(68.5±2.3)岁;此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 在诊断工作开展过程中,诊断医生需积极主动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询问有关患者的病史,以此对患者的病情有初步的了解。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存在合并哮喘病史的情况,病程通常高于2年。在诊断过程中,需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观察,看是否表现为呼吸困难及无法言语等,以患者和他人的交流情况对患者的哮喘发病程度进行判断。如果患者没有办法开口言语,则可将患者纳入危重哮喘的范畴当中。并且,还有必要对患者的气道情况进行观察,看患者气道是否存在阻塞情况,并对患者相对应的情况表现进行观察;倘若患者在感觉上表现为迟钝,同时存在意识模糊的情况,并且在呼吸频率上显得较快,则可基本诊断为危重症哮喘。此外,如果患者合并盗汗严重,同时存在严重的焦虑、烦恼等症状,更加应该重视。

1.2.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总结起来有关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氧疗方法。针对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主要才去的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如果经处理氧饱和度下降,则有必要考虑机械通气的使用;如果患者(氢离子浓度指数)Ph<7.2,或者不能耐受无创机械通气,则需要考虑有创通气治疗方法;总之,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氧疗方法。

(2)药物治疗。针对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可采取短效阝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主要使用沙丁胺醇,每次2μg,每日3次;或给予特布他林,最初半小时到1小时应持续雾化,经雾化器吸入半个小瓶即2.5mg(1ml)的药液,每日3次。

(3)解痉平喘治疗方法。针对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采取解痉平喘治疗方法过程中,主要将4mg/kg到6mg/kg的氨茶碱稀释至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当中,行静脉推注,然后维持静脉滴注。若患者意识表现为清醒,有必要采取β2受体激动剂进行医治,将用药的剂量每次控制在5mg,每4小时到8小时给药1次。

(4)抗感染治疗方法。针对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药敏试验,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患者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药物,以此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5)祛痰治疗方法。有必要时,对患者进行祛痰治疗,若患者体内代谢严重紊乱,有必要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使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得到有效维持。

1.3 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即为:(1)显效:哮喘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顺畅,可说话,焦虑症状改善明显,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均恢复至正常水平[3];(2)有效:哮喘症状有所改善,呼吸较顺畅,可说话,焦虑症状有所减轻,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改善;(3)有效:哮喘症状无改善,呼吸不通畅,其他指标体征均未能获得有效改善;总有效率为前两项有效率总和。此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重症哮喘指标变化情况,包括:(1)心率(HR);(2)呼吸频率(RR);(3)pH值;(4)血氧分压(PaO2);(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x-±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此次纳入研究的72例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经积极治疗,显效53例(73.61%)、有效16例(22.22%)、无效3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

2.2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在HR、RR、pH值、PaO2、PaCO2五项指标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3.讨论

哮喘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而对于危重症哮喘来说,则相对于哮喘更为严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从患者健康角度考虑,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与此同时,临床也建议针对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采取尽早的诊断,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使患者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在临床中,针对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需遵循“明确诊断,积极治疗”的原则,即在治疗工作开展之前,首先进行诊断工作,并以认真、细心的态度明确诊断,通常情况下认为大多数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存在合并哮喘病史的情况,病程>2年,当患者呼吸困难、无法言语、气道阻塞情、意识模糊、严重焦虑、烦恼等症状明显存在的情况下,可诊断为危重症哮喘[5]。从现状来看,对于哮喘疾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明确,所以临床诊断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病史的询问,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然后对患者作出判断,看是否为危重症哮喘。有学者表示,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在积极诊断,并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常会采取“氧疗+抗炎治疗+解痉平喘治疗+抗感染治疗+祛痰治疗”的方法,此类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可高达90.00%以上,并且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其他临床指标都可以有所恢复;本次得出了与该学者较为相似的研究成果[6]。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诊断,针对明确诊断的危重症哮喘患者,采取了氧疗方法,即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方法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氧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有创通气或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针对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在药物治疗方法主要给予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这两类药物能够使患者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也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此外,在配合解痉平喘治疗方法、抗感染治疗方法以及祛痰治疗等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使患者获得有效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哮喘症状,使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在危重症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及时诊断,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在本次研究中,入选的72例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在积极诊断的基础上,均采取对症治疗方法,结果显示:(1)72例患者中,显效53例,显效率为73.61%;有效16例,有效率为22.22%;无效3例,无效率为4.17%;总有效率为95.83%。(2)治疗前,HR为(147.6±21.8)次/min、RR为(38.6±7.8)次/min、pH值为(7.2±0.5)、PaO2为(52.8±13.4)mmHg、PaCO2为(68.4±7.6)mmHg;治疗后,HR为(86.4±12.5)次/min、RR为(16.4±3.2)次/min、pH值为(7.4±0.5)、PaO2为(91.6±14.3)mmHg、PaCO2为(35.8±6.4)mmHg。在HR、RR、pH值、PaO2、PaCO2五项指标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明确诊断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基础上,对症积极治疗能够使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临床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总之,危重症哮喘患者需遵循“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进而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韩松兰.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01):24-26.

[2]陈海英,郜立娜,张延华.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1):31-33.

[3]刘杨,薛华.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02):47-48.

[4]杨华勤.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63-64.

[5]何秀丽.呼吸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130例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09):70-71.

[6]高健梅.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92-93.

论文作者:杨静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杨静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