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鲁迅论文,新文化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精神论文,五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广东省文联、广东鲁迅研究学会、茂名市鲁迅研究学会联合主办的“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6月18、19 日在广东茂名市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鲁迅研究专家、学者50余人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从文艺学、社会学、考证学、比较学、历史学等不同的角度剖析了鲁迅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探究了鲁迅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其发展趋势,并就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于鲁迅研究与新儒学及诸子
有学者认为,同龄的“五四”运动与新儒学旗鼓相当、相映成趣,构成了二十世纪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下个世纪的鲁迅及鲁迅研究将遭受新儒学更猛烈的冲击。鲁迅研究今后的生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决于它对现代新儒学的抗衡能力。然而,鲁迅研究的出路,不是吃掉新儒学,而是找出鲁迅研究与新儒学“沟通”的障碍,使之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只有超越“五四”和新儒学,摒弃“五四”与新儒学的局限,将两者的光点融汇在一起,妥善地吸收两种优秀的文化遗产,才能绽放出中华新文化的奇花异葩。
有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鲁迅研究应被儒学所包容。这种包容不是鲁迅所要求的,也不是鲁迅给予我们的准则,而是因为鲁迅从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是辉煌的存在,反认为自己作品的消亡才能证明社会的进步。鲁迅研究与儒学应按其形态各有发展,同时彼此又能包容对方乃至其他的文化内容。事实上,鲁迅与诸子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其作品与诸子学说有着极为广泛的内在联系。
关于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有专家认为,鲁迅对暴虐和愚昧的专制下积久而成的国民性弱点的批判,是极具历史和人性深度与精神个体性的思想特征的。鲁迅一生坚持这种既积极入世又独立自主的文化品格,他始终是一个对旧道德、旧政治、旧社会、旧文化的深刻而彻底的伟大的批判者。
上述观点的核心在讨论中带有普遍性,但论者阐述的角度则有所不同。另一种说法是,以“立人”为价值指归的文化启蒙是鲁迅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产。鲁迅一生致力于文化思想的批判性重建与启蒙,不仅是鲁迅文化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而且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依据,它是鲁迅以自己苦痛的人生体验,反思以往政治革命的结果。鲁迅实在是渴望在人类主义不断进步的宏伟背景下,发挥文化主体的自由创造性,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文化民族主义又不同西方中心主义,但又极具民族性与现代性色彩的文化类型。
也有学者把鲁迅从青年时代弃医从文提倡“立人”,到后来研究国民性问题,视为是他在从事精神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活动。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弱点并追问病根,就是从中国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出发,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在探索中逐渐形成现代中国人的主体素质目标模式,提出精神的实施方案。
关于鲁迅的科学民主观
有学者认为,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相辅相成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和人才的准备,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扩大了影响、产生了实效。五四运动中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不可分的,其目的都是救国,救国不是单纯的感情冲动,救国的理性基础是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所特有的基本精神实质是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统一。
有学者认为鲁迅一生尊崇科学。他对科学不断鼓吹与宣传,但他所忧虑的是,如果全世界单单重视科学知识而忽略精神,不仅人类生活会变得单调冷清,而且人的思想和情感也会不再存在,尤其是人的根本的精神将会失去,那么科学也就同归于尽了。鲁迅始终把“立人”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相信缺乏人文精神或缺乏包容了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的科学是不健全的,人的主体性将决定科学的性质。因为科学精神不等于科学,你可以有科学和科学家,但不一定有科学精神。我们所提倡的科学理性包括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但其核心是科学精神。在大力提倡科学技术的时代,我们必须大力提倡人的科学精神,提倡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性。
关于鲁迅研究与二十一世纪
面对新世纪,我们应该怎样研究鲁迅,怎样才能使鲁迅研究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如何开拓鲁迅研究的新境界?有学者认为,世纪理性、文化方略与精神深度应是此间的三条思路。“世纪理性”就是把鲁迅研究置于世纪的广阔视野和文化思维的历史高度;中国学者的责任,就是要在广泛接纳世界现代智慧的同时,充分地在深刻程度上证明中国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人文智慧在当代世界的意义,以便在实质上丰富世界人类的科研成果。“文化方略”是使文化以人为本,而且具有动词性和过程性,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社会机体和人的血肉灵魂之中。一个现代民族不可缺少它的人文精神、人文风范和人文维系。在经济稳定、高速、持续发展,民族自信力提升的情形下,现代中国的人文建设工程是一项博大精深的充溢着现代性活力的工程。鲁迅在青年时代就开始思考在全球文化碰撞、交融中的中国风范。他有一句名言“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世纪交替之际的鲁迅研究,应该有思维方向上的交替,达到新的精神深度。鲁迅作为一个严峻的解剖者和批判者,对传统文化充满着沉郁的忧患意识和复杂的自省精神。鲁迅对文化方略也在独到的精神深度上进行了体验,他推进五四时期的开放精神,又追求在国力强盛之时能以一种平等的开放代替倾斜的开放。我们应该珍惜包含商周钟鼎、秦汉城陵、诸子妙论和诗骚文采以下的大量国宝和智慧,把它转化为中国现代人文智慧的深厚基础和资源,并以开放而借鉴的外来智慧作参照,培植出自身的文化创造机能。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向二十一世纪,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国民性问题,民主与科学的问题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鲁迅的“立人”观点,昭示了观念领先才能科学领先,民族精神畅旺才能发出雄声,对于反对伪科学,建立科学精神,在骚动与反思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尤其“为人生”而研究鲁迅,用鲁迅精神研究鲁迅等,都十分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应邀莅临大会并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