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社会主义意义论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社会主义意义论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社会主义意义

李景治

摘 要: 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彰显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凝聚人类共同利益,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实现人类公平正义,引领人类文化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改善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为推动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正确处理国家、制度与革命的关系,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国际事务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世界意义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不仅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也遭到严重挫折,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面临严峻挑战。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社会主义如何适应时代变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实现复兴,是其面临的根本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理想和奋斗目标,为推动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国际事务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于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念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① 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载 《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此后,他又在国内国际不同场合多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页。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5页。 ,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重要国际战略。从这些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以下几点:

The linear RICs Δn(1)(ω)/nr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RICs Δn(3)(I, ω)/nr can be written as[22, 23]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中国迅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始终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并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④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7-58页。 中国共产党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不仅能够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也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 “新的世界”。按传统理解,“共同体指的是特定地区的人们的集合体,它可以是一个村庄、城镇、城市甚或一个国家。然而作为一种政治或社会原则,‘共同体’一词表示的则是一个建立在友谊、忠诚和义务等联系基础上的具有很强的集体同一性的社会群体”⑤ [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页。 。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传统共同体并不完全一样,它具有新的内涵和外延。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活动于同一个世界中,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特定地区的集合体,而是一个以全人类和世界各国为主体的 “新的世界”,是改善人类命运、实现人类互利共赢和休戚与共的 “集体同一性”的世界。

当今世界已远离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的世界大战,也不存在把人类割裂为两个对立世界的冷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同时这个世界又很不安宁,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增长仍不稳定,全球发展仍不平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并未消失,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能源、资源、网络安全、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如何迎接挑战、解决难题,如何维护和平、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如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中心议题。对此,中国的解决方案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人民向往和追求的 “新世界”。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①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 《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 。

因为词块本身能够通过其预制性特点加以提炼,所以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学习外语。首先,在脑中预构词块区域,这样,运用外语进行语言交际时,该区域的短语、词汇等词块可以直接从该区域提取,句子构成的速度大大提高,对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1]因此,一些外语教师尝试将预制性词块应用于外语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高度一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人类利益相互融合、命运相互关联,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享,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促进人类文化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保证人类生存环境全面改善、越来越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人民为生存、发展和福祉而结成的一种互利合作、休戚与共的相互关系。从长远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是高度一致的。共产主义要实现全人类解放和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以改善人类命运为最高原则和宗旨,建立国家间互利合作、休戚与共的相互关系,这恰恰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各国的共同目标,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党的十九大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②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8-59页。 这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和科学内涵,也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各政党、各组织都应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为此,“各个政党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③ 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讲话》,载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社会主义中国所倡导和践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

苏东剧变后,如何走出低谷、实现振兴,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挑战。然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振兴,怎样实现这种振兴,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经过近30年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探索,我们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符合时代潮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只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促进民生改善,才能得到人民拥护与支持,实现振兴。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才能使社会主义充满活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只有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点,为人民福祉和民主进步做出有益贡献,才能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和各社会主义组织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要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促进各国互利共赢、繁荣兴旺。社会主义的振兴不是简单重复过去的方法道路所能实现的,而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本质、理想和目标,紧紧围绕消除资本主义弊端,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拓展和探索新的方法道路。社会主义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沟通民意、凝聚民心、团结民众,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恰恰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

取系统适用性溶液,进行DAD扫描,结果表明各杂质和盐酸度洛西汀均在230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故选择230 nm为紫外检测波长。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凝聚人类共同利益。和平与安宁乃民心所向、民心所盼,但人类社会却始终充满冲突、战争和战乱,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共同利益没有得到凝聚、发展并发挥应有作用,而利益的差异则被无限扩大,利益冲突不断升级。任何国家都要维护自身权益,包括领土和主权完整、经济利益、战略利益、制度安全,但一些大国强国特别是霸权国片面追求不合理的利益,甚至侵犯他国的合法权益,而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缺位又助长了这种行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扭转人类利益差异的扩大化,防止利益冲突不断升级,努力凝聚、发展人类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发展人类共同利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目标的必由之路。

为凝聚和发展人类共同利益,必须促进各国、各地区和各种国际行为主体在利益上的相互融合。共同利益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人们主观认定的。不同国家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共同利益,就会得出不同结论,其维护共同利益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例如,多数国家认为防止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符合人类共同利益,所以积极支持和参与,但有的国家却以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和本国利益为由坚决反对。可见,如何认识和对待共同利益尚需凝聚和达成共识,而凝聚和达成共识需要求同存异、不断磨合。毋庸置疑的是,经过不断磨合,共识会越来越广,共同利益会越来越多。要谋求和发展人类共同利益就要化解矛盾,协调不同利益,逐渐消除利益差异,扩大利益一致性。虽然各国、各地区和各种国际行为主体都有自身利益,但人类共同利益则惠及全人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找到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形成和发展共同利益,实现利益互相融合,防止和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和发展人类共同利益,无疑会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够凝聚民心、引领民意、团结民众。

于是我们就散了,先是泰森和黑背心闪出去,钻进人流消失。然后是女孩黑烟似的飘出巷口,消失在人群里。我等着刘伟出去,想看看他到底长什么样子,回过头时忽然发现刘伟已经没有了,就自己一个人在这里了。我慌忙也跑了出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促进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中心议题。不分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各国经济都应不断发展,使差距逐渐缩小而非继续扩大。只有各国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大家更快发展、更大发展、更好发展,才能为解决各种问题创造有利条件,才能消除贫困、克服贫富分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实现各国资源、技术、资金共享,基础建设和市场互联互通,发挥最大效能,造福各国人民;能够实现合作各方的双赢、多赢,从根本上突破“零和博弈”的怪圈。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实现人类公平正义。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横行无忌,霸权国任意侵犯弱小国家的权益,而弱小国家则任人欺凌。于是,弱肉强食的 “丛林法则”和你死我活的 “零和博弈”大行其道,导致国际局势动荡,战争和战乱频仍。要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宁,就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积极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十九大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5页。 。

第二,构建人类命共同体有利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求生存、谋发展、享受幸福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各国、各地区和各种国际行为主体之间既需要互利合作、共谋发展,又难免恶性竞争。正常竞争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恶性竞争会伤及各方,导致利益冲突、贸易摩擦、相互制裁。这不仅影响各自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繁荣,也会恶化彼此关系和国际局势。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深化,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国经济互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国政府应相互交流,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争端,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袭击和威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改善环境,建设人类共同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历史潮流,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首先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也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坚持正确的外交方针和国际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保证了中国外交沿着正确道路发展,也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引领人类文化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人类不仅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繁荣的文化。从古至今,各国各地区的人民都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差别,各国各地区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又呈现出这样那样的差别。发达国家的文化往往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则往往被边缘化,结果一些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忽视、被埋没,这显然不利于人类文化的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推动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而且要促进人类文化共同繁荣,特别要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化繁荣,防止那些优秀民族文化被边缘化、被埋没。各国各地区的文明和文化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这无疑也是社会主义的历来主张。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共同繁荣,必然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第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人类只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只知向地球索取,不知爱惜、保护地球。过度利用、野蛮开发致使资源枯竭,土壤、水和大气严重污染,地球遭到毁灭性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这大大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生活。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防止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全面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无疑会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使社会主义深入民心。

总之,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社会主义理想和人类共同追求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为社会主义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开辟广阔道路。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国际事务指明了方向

要坚持国家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即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发挥相应作用。要逐步克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事务中的不平等现象,充分保障发展中国家在各类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中的合法权益。各国要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彼此的核心利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协商解决分歧。各国要相互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客观理性地看待别国的发展成就和政策理念,坚决反对以任何理由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这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和价值追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公平正义,必然会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使社会主义能够伸张正义、团结民众、走向振兴。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关系的各种力量逐步均衡,人类社会维护和平、防止战争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关系准则和规制更加健全,这都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基本保证。各国间领土、领海争端,边境纠纷和各种冲突,都可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从而避免战争、战乱,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使人类社会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建共享。这样就可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平正义、人人平等,从而消除社会动荡的根本因素,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人类共建共享是世界普遍安全的基础和前提,而世界普遍安全又是人类共建共享的可靠保证。各国应加强互利合作,迎接挑战,化解危机,共渡难关,共同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应进一步开放,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克服各种保护主义、利己主义、单边主义,消除种族和文化歧视,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不言而喻,这样的 “新世界”和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目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彰显了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念。

PCCP管在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的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 辛海生(5-139)

JME的病因及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一种遗传性癫痫综合征。基因位点的改变与JME发病密切相关,主要有Cl-、Ca2+、K+离子通道基因位点突变及转录因子、神经递质等的变异。

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波形钢腹板悬臂箱梁挠度计算法……………………………………………………… 胡惜亮(4-113)

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方针的确立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这是任何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遵循的;二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方针既要遵循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发展同各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国际事务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为重,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和目标来处理国际事务、发展本国外交。

社会主义国家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就必须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对内坚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政权、选举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对外主张国与国之间相互平等,反对侵略,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积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各国友好合作。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中必须坚持和平共处原则。但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的新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社会主义国家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发展自己,但也决不能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社会主义国家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

社会主义国家要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就必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各国的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各国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把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一起来,既推动国内不断改革开放,又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各国互利合作。

社会主义国家要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就必须始终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维护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又要平等地同世界各国交往。当然,其他国家包括西方大国也应遵守这些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否则正常的国际秩序就难以保障,世界和平与安全也难以维护,这是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地区性流血冲突得出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才能同其他各国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开展正常的合作与交流,并通过这种交流维护自身利益,为自身生存、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反复重申坚持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做负责任的大国。尽管现行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主要是在西方大国主导下制定或形成的,更多地维护西方大国的权益,还不能充分体现平等、公正、民主的原则,但它毕竟是唯一得到多数国家承认的行之有效的共同准则。社会主义国家既要遵守这些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同时也要在国际交往中通过自身努力使其更能体现平等、公正、民主的精神。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还要维护自身安全,为自身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开展多边外交。多边外交的本质和主要功能是实现各种国际力量的平衡,在平衡中寻求安全保障。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彼此之间要维护良好关系,而且要同其他各类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邻国,开展正常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此,要不断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要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本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自愿基础上同相关国家建立各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但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是开放式的,不针对第三方。中国同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和发展伙伴关系的目的是加强双边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和共同繁荣,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不针对第三国或国家集团,都不涉及同其他国家的对抗,也不妨碍同其他国家发展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并非正式结盟,对任何其他国家都不构成威胁,因而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与支持,是一条 “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9页。 。结伴是为了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不结盟是为了坚持和维护独立自主。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

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曾以双边或多边友好互助条约的形式建立政治军事同盟,例如中苏友好互助条约、华沙条约。建立同盟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互助合作、共同发展、应对西方势力的威胁,然而事实上结盟并没有使社会主义国家维持密切友好的关系,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们之间首先是正常的国家关系,应该按照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尤其是和平共处原则来发展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分歧和冲突。影响国家关系的首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尽管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具体的国家利益还是存在各种差别,尤其是邻国之间往往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领海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歧争端,且在发展中也往往面临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长期以来,由于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方针政策是模糊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原已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不仅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反而演化成边境冲突或战争。基于对历史的反思,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主张处理国家间关系包括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都应以国家利益为准则。表面上看,这样做是把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降格为普通国家间的关系,实际上却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定位,态度更加务实。此外,邓小平还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这就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正常外交关系指明了方向。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国家、制度与革命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如何支援和推动世界革命,如何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执政的共产党有权力利用国家力量积极支持世界革命和各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它又有责任维护本国和本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还要处理好同各国之间的关系,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往往会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持各国的革命斗争,又要信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同这些国家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划分支持各国革命和干涉他国内政的界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怀疑和抵制,影响国家间关系的正常发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社会主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们正确处理国家、制度与革命的关系以及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提供了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理想和奋斗目标与人类共同命运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协调起来,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妥善处理制度不同的国家间的关系。

此次升级的D13柴油发动机还采用了新型VDS—5低黏度机油和新型活塞环,可有效降低发动机油耗和内部摩 擦。此外,其新配备的500马力发动机相较460和420马力发动机,在保持相同高压缩比的同时,可节省更多燃料,实现更高的燃油效率。

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甚至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苏联曾是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世界革命思想无疑是这种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面对西方包围,苏联在外交政策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意识形态,一方面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另一方面通过第三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世界革命。作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在意识形态方面抵御国外意识形态的攻击、坚守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正确的。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援助和推动世界革命的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是值得研究的。事实证明,输出革命的办法尽管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现在很难行得通,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受到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制约,违背国际惯例就会引起国际秩序的混乱和地区局势的动荡。同时,在当今世界也很难区分援助其他国家革命运动和干预别国内政的边界。过去,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借口是支持阿富汗人民的革命斗争,但阿富汗国内有相当多的政治派别却把这种 “援助”当作入侵而加以反对,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也都谴责苏联出兵阿富汗是干预其内政。又如,苏联长期给予西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资金支持,反而使这些党被认为是苏联的卫星党,失去选民信任,难有大的发展,当苏联解体、援助断绝时,其生存都成了问题。

邓小平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强调 “革命是不能像商品那样输出和输入的”① 《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各国革命的兴衰成败主要取决于各国共产党领导本国人民所进行的斗争,国际援助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主要是政治和道义上的。革命不能输出,是说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把自己的革命经验和做法输出到其他国家,更不能直接介入别国的革命斗争。事实证明,外部力量介入一个国家的革命运动,不管其主观意愿如何,都会使问题复杂化,不仅不能促进当地革命运动的发展,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也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批评。革命不能输出和输入,当今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和实践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应坚持这一原则。

就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而言,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走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本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社会主义国家不赞成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但就国家关系而言,社会主义国家则须坚持独立、平等、和平共处原则,坚持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友好合作原则,同时尊重彼此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既不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强加于人,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将其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强加于己。各国应当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页。 。

作者简介: 李景治,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济南25010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8年重大项目 “世界社会主义格局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研究”(项目号:18JJD710004)。

(责任编辑:高建明)

标签:;  ;  ;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社会主义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