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建管并举 全面提升装备工作水平
孙宏根
摘 要: 教育装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加强教育装备建设、提高教育装备水平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装备涉及建、配、管、用等方面,需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需要创新机制,提升品质,才能在保障教学、促进教学、引领教学上发挥功能,实现价值。
关键词: 教育装备;标准;质量;使用
近年来,南京市教育装备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为指引,紧扣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定位和现代教育名城建设目标,以服务学校发展、服务课程改革、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立足规范化,强化科学化,突出专业化,坚持标准引领,创新工作机制,推进装备建设,促进管理使用,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高质量南京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政府主导 健全高效工作体系
1.高度重视 强化组织领导
南京市及各区教育局均成立教育装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分管局长、责任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学校健全完善装备机构和管理制度,配备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以下简称装备办)建立了市级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组,有实验室、图书馆、信息化、通用技术和后勤管理5个专业类别,专家团队40多人。多数区装备部门也相应建立了对应的技术中心组。装备中心组成员全面参与教育装备项目论证、合同监管、项目验收、装备队伍培训和检查指导等工作。秦淮区有专门的教育技术服务团队,每个月都定期集中培训或研讨。鼓楼区装备专业委员会两年一选,专委会定期组织活动,外出学习,做到活动有计划、过程有资料、年终有总结,协助装备管理部门承担了大量的业务工作。
2.三级联动 编制装备计划
南京市每年装备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做到市、区、校三级联动。教育装备计划是在各自管理权限范围内,由教育局相关职能部门与学校在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完成的,经教育局行政办公会专题研究通过后正式印发,并在教育纪检监察、财政部门监管下进行。装备项目经采购平台申报、公示,做到采购信息公开、采购过程规范。
3.强化监管 健全防控体系
南京市装备采购工作严格遵循省、市相关规定。市教育局印发了《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采购管理制度,规范教育装备采购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防控体系。多年来,全市教育装备工作做到零事故。构建了装备项目管理平台,项目招标后,招投标文件、合同、履约验收等过程性资料均在平台上流转。大型设备采用二维码管理,可实时查询相关采购信息。真正做到履约验收有监管、运维服务有保障、资产入库有监督。
二、标准引领 加大教育装备投入
1.装备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并逐年增长
近三年,南京市围绕中小学教育“四化”(标准化、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标准,各区政府及教育局、学校重视多渠道筹措教育装备经费,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南京市中小学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全面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为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南京市中小学科学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劳技室、通用技术室、图书馆(室)、网络教室等各类功能室设施、设备齐全,仪器器材充足。目前全市各类学校装备基本达到江苏省装备标准Ⅱ类要求,80%以上的学校达到江苏省装备标准Ⅰ类要求。
2.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标准化
各区均建成了教育城域网,架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区域的协同服务、互联互通的教育云服务体系,有效支撑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优质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
为避免团体会面对实验效果的干扰影响,在实验期间,实验组采取积极心理取向的结构式团辅,每周一次,每次90 min,为期10周;对照组采取无结构式的团辅形式,每周会面一次,自由讨论,每次90 min,持续10周.
3.因地因校制宜打造装备特色亮点
10月11日,西藏江达县境内山体垮塌,阻断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面对可能造成的影响,云南电网公司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快速将自然灾害(强降水、地质灾害)蓝色预警调整为黄色预警,紧急驰援金沙江堰塞湖排险和撤离群众安置点保供电工作。截止目前,洪峰过境,供电平稳。
各装备项目均由区装备办抽取装备中心组成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相关标准和合同以量化表格形式按职责独立开展验收,必要时携带专业测量工具实测。验收记录做到准确、完整,并签字确认。对于验收不合格项目,一律要求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组织再验,直至验收合格,否则不支付工程款。部分项目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参与验收。对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在与中标企业签订装备合同时,明确要求项目经第三方质检合格才能付款。对于师生、家长关注的课桌椅、文化建设等项目,必须出具环境检测报告方可验收。
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严格落实江苏省颁布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针对薄弱学校、薄弱项目投入专项资金实施“改薄工程”,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齐步走”。同时,对个别因生源爆满、班额扩大造成功能教室不足的学校,通过现有功能室叠加数字化设备等手段实现传统装备功能拓展和升级,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着力优化教育装备结构,全方位提供现代装备支撑和技术保障,推进省市课程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目前,南京市多所学校建设成为省级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学校。一批学校建成省、市、区级课改基地、特色课程学校。南京市以园林式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健美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学校校园文化,拓宽学习空间,强化实验功能室内涵建设,充实各类设施设备,大力营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适合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全市统一部署了网络版图书管理平台,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也方便市级、区级数据的监管,为图书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2018年在全市各区试点配备了一批“24小时自助图书柜”,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受时间、地点制约的难题,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另外,全市很多学校还配置“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图书馆已得到广泛使用。
南京市中小学均建有图书馆,大部分学校建有公共阅览区、班级图书角。做到处处有书读,处处可读书,书香满校园。依据省装备标准,图书馆(室)借、阅、研、教、休等功能齐全,阅读氛围浓郁。中小学图书馆已逐渐成为教科研的中心、教师成长的摇篮、学生自主学习的基地。全市建成统一数字图书馆平台,师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阅读,也可以计算机端、手机端观看。实现优质书刊内容随身而行、校内校外阅读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南京市2014年就制定实施了《南京市教育装备项目履约管理规定》。对项目开工、材料进场、工程进度、项目初验、验收申请等环节以表单形式规范约束。建立项目决策论证机制,方案形成先由学校召开初步评审会议,初步确定项目基本方案,再由区装备办组织区装备中心组对方案再论证,部分项目邀请市级装备专家或引入第三方再论证,保证项目方案科学合理、公平公开。
4.注重统筹设计、集约管理、有效利用
针对部分学校创新实验室等特色装备项目投入大、单个学校使用不足的现实,倡导“一校建设、多校共用”,通过构建区域层面同类特色装备校际联合体,逐步形成特色装备集约使用机制,发挥装备集约使用效能。
三、创新机制 实施项目全程监管
1.强化履约制度保障
六组学生观看聋哑演员排列整齐、动作一致地将《千手观音》表演得美轮美奂的视频,思考聋哑演员是怎样实现自我发展的?
2.明确项目人负责制
所有装备项目,明确有1名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施工、汇报进度、核查竣工文档、参与验收。施工前,项目负责人对投标文件的项目方案再优化、再细化。过程中,做好材料进场验收、核查证明文件、验收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组织对教师使用培训,整理归档相关资料。
3.推行项目双重验收
2019年,赵多娜即将迎来自己的而立之年,演艺事业也必将突破至一个新阶段。是在熟悉的环境里重复,还是把自己的创作极限推向更远?她选择后者。接下来,她又要打破熟稔,挑战一个完全陌生的角色。在新剧中,她饰演一个蒙古族的女人,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为了将自己充分地置身于当地的环境里,找到角色渐渐附身的感受,她准备去一趟大草原,骑上马背,住进蒙古包,体验一番。“要想对角色把握得够坚实,就一点假都不能做,真听真看真感受,效果才会好。”
4.完善项目过程档案
市、区级装备部门建有教育装备档案库,所有装备采购过程性材料均存档保存,为项目履约后续可追溯性管理以及装备项目的绩效审计提供便捷。
四、强化培训 提升管理使用水平
1.培训制度化、系列化
统筹规划,市区联动,职责分工,举办不同层级的培训活动,如高研班、中级班、基础班等。市、区教育装备部门积极组织对装备校长、实验室图书馆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培训,做到制度化、常态化。市区装备办组织成立学科中心组,聘请从事装备工作时间长、认真负责、专业水平高的人员担任专家讲师。培训项目纳入教育局教师培训整体计划,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市区装备办和专家共同探讨培训课程内容、精心选择授课教师、强化培训考核评价,确保培训效果,培训工作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2.强化考核评估机制
以应用为导向,强化考评,以评促建、促管理、促使用取得实效。市装备办每年组织开展教育装备示范区创建,书香校园、科技校园、智慧校园评估工作。各区教育局每年开展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检查,教育装备建设、管理、使用都是必查内容。评估过程中,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现场反馈。评估选树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对存在问题,列出清单,要求限期整改。通过督查,学校各类设备的管理使用水平不断加强。
五、结语
教育装备是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条件。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正在被广大领导、校长、教师所认识,需要我们装备人在经费投入、装备内容、装备质量、队伍水平、使用绩效等方面积极改革创新,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装备工作水平。
广东省东江分水方案划定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不得突破106.64亿m3,与现状用水相比增量空间小。东江分水实施后,流域各市根据所分配的水量及水质要求,以供定需,量水定产,纷纷限制高耗水和高污染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水工作。通过分水促进各地经济转型升级、合理布局产业,东江流域用水量连年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初步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作者简介: 孙宏根,硕士,中教高级,副主任。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10002
标签:教育装备论文; 标准论文; 质量论文; 使用论文; 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