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丽娜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121400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中学生群体与班主任在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共性认识和道德行为标准,学生在其中体验到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学会了遵守规范、履行职责等等。不同班级会有不同的特点和氛围,通常表现出来的就是班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班级班风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学生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更好地学习各科知识,更容易形成与人为善、积极进取的人格;相反,有的班级气氛不和谐,人心涣散,学习风气不正,这样学生就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但学习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出现自由涣散、忌贤妒能、消极叛逆等不良思想,可见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广大教师都很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一些显性的物质安排上,比如板报设计、条幅口号等等。这些设置应该说从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和平时生活所见的感观上会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若想真正创建一个创先争优的班集体,只凭这些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大胆地创新,丰富学生的活动形式,精心策划,策划良好班风形成的发展进程,从而形神并举,真正形成富有内涵的班级文化。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班级文化的建设应方向明确、目的明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提出了中国的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材。我们不难从这个“梦”中解读出最起码的一些教育思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人人平等;重视人的差距和差异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觉的终身的学习意识;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要人人成材,成为各个行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梦想也为我们建设怎样的班集体、为学生创建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即成长环境指明了方向。基于这样的方向和目的,教师需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作客观现实的分析,尤其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包括兴趣、长处、潜能等良好的内在素质。有了这些必要的心理准备,才能更纯粹地实现对每一名学生的充分尊重,更客观地对待学生间的差异,更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这是创建良好班级文化的思想基础。
其次,创建良好班级文化应紧紧围绕教育目的,丰富学生的活动形式,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学生的思想意识大多形成于实践活动中,不禁锢学生的思想,不束缚学生的手脚,用足够的耐心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成长的平台,就会逐渐形成“我的成长我做主”的心态和氛围。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参与、交流和责任意识的教育。这里教师不但要信任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指导。首先教师自己要善于设计新颖的、有意义的、方向目的明确的集体活动,学生才会顺着老师的思路创造出更积极的活动方式。“青出于蓝胜于蓝”,于是在群体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共性的认识和共同的理想,即稳定的班级文化倾向。
再次,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应分层次、有计划。
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创建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事物认识的加深、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再加上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梯次引导起决定性的作用。比如,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意识。自尊自信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而教育的艺术也在是否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上体现出来。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倡导学生把稍好于自己的学生确定为自己的追赶目标,这样班级里除了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学生外,每名学生都是“前有榜样后有追兵”,让学生既有存在的价值感,又容易获得成功,而这种成功的自豪感又会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可谓是考虑到了自尊自信意识的培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不要让感恩这个词与我们的青年一代渐行渐远,这不仅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是我们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教育的使命。再次,还要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在自尊自信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要敢于去拼去努力。实际上,这种拼搏的精神也不是现实存在的,需要我们教师去激发、培养。古往今来,并不缺少拼搏奋进的例子,可以借鉴。第四,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交流意识。当今世界,一个不善于表达和与人合作的人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为相互合作、协调配合、互利共赢已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生活工作的主旋律,所以这也应是我们借助班级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时不该忽视的一环。
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活动是载体,通过活动传达的意识才是关键。活动中对意识的渗透既分层次、有重点又浑然一体、不易分割,既要重个体发展又要重班级氛围。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终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呈现出来的效果来实现,而只有真正地让班级文化富于深广内涵了,才会更好地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
论文作者:许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班级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