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44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余44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接受西医治疗,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NS评分分别为(12.13±2.46)分、(17.64±3.88)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92.2±10.8)分、(71.3±9.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相对较好,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中医;神经功能;效果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老年人群的身体功能逐渐减弱。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若患者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当前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方法以西药治疗为主,能够快速的控制病情、缓解病情,但存在较多的合并症。本文对在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性分析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影响,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44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余44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对照组44例患者中,包括了24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5~8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8.8±1.5)岁,其中有14例脑干脑炎患者、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以及1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观察组44例患者中,包括了26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6~8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9.2±1.2)岁,其中有15例脑干脑炎患者、1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以及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口服泰尔登(生产单位: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2025125),注射东蓑若碱(生产单位: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51022122)、氯丙嗓(生产单位: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5021019)、盐酸利多卡因(生产单位: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65387)[2]。观察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中医药方包括芍药、黄柏各一钱,升麻、葛根各三钱,黄鲁、人参、甘草各半两,蔓荆子一钱半[1]。水煎服,每天口服三钱。
1.3评价标准
①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NS) [2]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②根据Barthel 指数对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2]。③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幅度超过90%;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幅度在18%~90%范围内;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幅度低于18%。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两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对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2.2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3结论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降低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严重,治疗时间长,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与疾病痛苦。神经内科疾病的种类复杂,病情进展快,很多患者尚未确诊就已经死亡。临床中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多采用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但是存在较多的用药副反应,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治疗效果尽不如人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逐渐深入,在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中药对于脑外伤综合征、偏头痛、阿尔莫子海默症等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3]。本研究中药配方参照了益气聪明汤、温胆汤,芍药能够养血和营、缓急止痛,甘草、升麻、黄柏可清热解毒,人参有着补脾益肺的作用,甘草可清肺气,蔓荆子有着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诸药合用,可起到滋肝补肾、调理血气的效果[6]。在神经内科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副作用小,诸药合用,有着活血利肺、清热泻火、明目醒脑的功效[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CNS评分分别为(92.2±10.8)分、(12.13±2.46)分,对照组分别为(71.3±9.2)分、(17.64±3.88)分,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25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接受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接受西医治疗组[2]。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书光,梁连园. 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4):190.
[2]康雪琴. 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9):131.
[3]张莹.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7):132-133.
[4]宋黎黎. 中医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智慧健康,2018,4(24):107-108.
[5]娄改丽. 综合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28.
论文作者:代瑶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患者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疾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