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环境监测站 江苏无锡 214200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却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空气污染显得尤为明显,在北方的一些城市,如北京、石家庄等雾霾十分严重,空气质量令人担忧。而即使在南方,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如此。因此,对空气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改善空气质量的任务非常急切。由此,笔者对空气自动监测这一领域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
引言
如今国家对于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大。已经引进与研发了一套空气检测的自动化设施和管理办法。如今几乎全部地区覆盖了空气监测站,以保证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
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系统概述及其意义
采样、监测、校准仪器与数据传输和计算器控制构成了一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系统[1]。要使得空气监测工作正常进行,每个环节都不可出现错误。另外如果某一个采样点出现测量错误,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一个地点,甚至会使得中心系统对于整个地区的空气状态产生误判。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障,对应的处理措施很难有效。这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通过监测被评为II级,但实际上是III级。而一些敏感性人群没有采取防御措施,最终造成呼吸道的损伤。
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在我国,一般选择同一个品类的分析仪器,并采用较为先进的数字信号进行相关数据的传输。将各个监测基站的各种仪器连接到现场工控机上,总控制中心通过网络实时查看空气的质量与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可以对相关仪器进行操纵。实际上,我国对控制系统的研发的力度也非常大。基本上所有的仪器的运行、结束工作等指令都可以通过远程的控制来进行。得到的数据也会得到对应的标记,在作业结束后,相关程序可以自动扫描各类信息并做出整理和分析,生成表单和报告。中心系统也会及时地收到现场传输过来的数据。而这一切都能够由系统自主完成,几乎无需人工操作。
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保证
(一)控制子站内温度和湿度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很容易影响到空气监测的准确性[2]。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子站的温度最好是在二十五摄氏度左右,最低不低于二十三摄氏度,最低也不能超过二十八摄氏度。另外湿度也需要保证在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之间。
(二)检测数据的标记
为避免传输大量数据时产生混淆,应该在工控机进行质控作业时,为每一个数据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一来,相关技术人员在查找或审核数据时只需找到标识,非常的方便。
(三)仪器的准确性检验
零跨检查是最常用的仪器检验方法之一。设定合理的零跨任务,查看一个仪器在连续一个星期的工作情况,检测其是否准确。一般来说,监测仪器除一氧化碳仪器的零点和跨度外其偏移量并不大。
(四)预防性维护
定期进行对硅硼玻璃和采样管路的清理,每四个月还需要除湿作业,保证它们的干燥性。另外采样管也要保持一年一次的更换频率,每一季度对其气密性检测,防止出现管道漏气的情况。除了采样的设施之外,分析仪器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其中光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不达标的光源及时进行更换。
(五)测量参数的准则
笔者给出一些基本的测量准确度要求:
四、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管理保证
(一)作业人员的管理
空气质量监测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因此在招聘选择相关技术人员时,应着重考查其是否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另外职业操守也是一个重要的人才衡量标准,如果一个人对待工作是敷衍的态度,那么技术他的操作水平再过硬,也难将任务完成好。之后也需要定期对其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并可以进行例如笔试等各种类型的考核。如果没有通过或是工作时出现常规性操作错误,也要切实落实好责任制度,惩罚一定要做到位,才可端正他们的态度。当然如果某些工作人员表现非常的好,对待工作认真积极,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奖励。比如在开会时进行表扬、颁发“优秀员工”称号或是一定的奖金。这些措施都能够很好地激励员工们。只有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整个对于空气的监测质量才可得到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同时也要加大监管,对于基本仪器的质量检查,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这些都需要得到实时监管。整个空气监测系统才能正常运行。
(二)邀请专家与引进设备
一个监测站的技术是否能够跟上时代,必须要向外吸取更多的经验。所以可以定期邀请总监测中心的相关专家来此进行工作上的审核与优化。让他们了解整个监控基站的运营情况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据此来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另外,仪器的更新也非常重要。如果研发出了更加先进的监测仪器,可以将它们引进到监测站上,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检测数据。
五、结束语
如今随着我国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我们需要实时监测好每个地区的空气提供可靠的数据,相关部门才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去改善。而只有当设备的性能、工作人员的水平、系统的正常运营这三个方面都能够得到保障时,整个环境空气的自动监测的质量才能够达标。笔者由衷地希望,在相关部门的整治下,我国的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好,人们也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李锷彬.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的策略与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6):141-141.
[2]黄少玲.浅谈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中的质量管理[J].能源与环境,2016(4):63-64.
论文作者:陈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空气论文; 环境论文; 仪器论文; 数据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作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