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当代中国景观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创作实践中也出现了实践目标混乱、创新能力低、价值缺失等问题,追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人们对当代中国景观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没有明确的认知和研究,在传统思想、外来景观理念对当代景观思想发生碰撞时,缺乏解决能力和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对当代中国景观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当代中国;景观思想演进;创作实践
引言: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科学技术、通信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中国城市建设得到了的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景观”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以其强硬的姿态得到了重视并成为设计与建筑邻域的新兴行业,对中国社会建设与城市建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在当代中国景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思想与创作实践缺乏认知和研究。因此,本文对当代中国景观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我国景观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1.基本概念简述
“景观”最早出现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the Book Psalms)中,是一种对视觉美学的概念即“风景”、“景致”等与人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发展过程中对“景观”的概念理解出现了不同的理解,“景观”也被引用于地理学中指代“一个区域或类型的总称”。人们对景观的解释众说纷纭,而现今较为普遍的是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释义,大致指代景观建筑、风景园林和景观。此外,本文“创作实践”中的“实践”不单是指景观思想运用于空间建筑的思维过程,也包括景观建筑过程中的行为活动,简称为“景观设计创作活动”。
2.当代中国景观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
2.1当代中国景观思想演进
从改革新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形态、市场经济发展模型以及社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此社会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景观设计的演变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以及景观设计技术,进入到了中国,从此改变了中国传统景观园林设计风格,为当代中国景观创作实践奠定了基础。在社会变革的引导下,当代中国景观实现了从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到中西审美结合发展,设计技术从传统化到多元化在到创新的演变,人们对景观的追求也从单纯的审美性到审美性与舒适性并存,再到审美、舒适、环保、节能与健康的全面创新发展。
关于景观学科以行业的发展,通过资料分析得知,中国第一个属于“景观”学科的教学体系是1951年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园林专业,并建立了“造园组”,在1956年,《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中将“造园组”改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在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背景下,1982年教育部将“园林”专业分为了“园林”、“观赏园艺”、“风景园林”三个专业所针对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有了一定的区分。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各高校对“景观专业”的定位与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同时,学术界对景观的定义与论述也进行了阶段性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2002年由大连理工大学和日本学术团体联合创建的《景观设计》以及2005年由北京林业大学创办的《风景园林》等,其学科发展、专业名称变更以及学术期刊发表,阐述了当代中国景观的演进历程和发展方向。
此外,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景观设计的思想以及创作实践内容也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中国的政治体系、思想潮流、城乡规划的发展,促使中国学术界对传统园林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思考,加之此时西方文化还没有真正进入到中国文化体下的传播中,从而使这一时期的中国景观思想处于同一发展期,即“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发展”。当中国进入21世纪发展时期,西方现代景观的设计思想正式涌入到中国建筑与设计邻域中,部分学者的审美与设计理念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审美性与设计科学理论性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在时代的演变与发展下,当代中国景观思想最终呈现了地理化、多元化的演变。
2.2当代中国景观创作实践
在基于当代中国景观思想演变的基础上,中国景观创作实践者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设计并创作出了符合他们思想认知的当代中国景观作品。
首先,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景观学科的起源从20世纪50年代可追溯到70年代,在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发展背景下,中国园林专业得到了创立与发展,汪菊渊、陈植、陈俊愉、吴良镛、陈有民等前辈为中国园林教育奠定基础,同时《园冶》、《苏州园林》、《我国园林形式的探讨》等书籍和文章为学术界文献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明轩”的设计创作充分的体现了对传统园林的继承。
其次,中国园林的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园林专业学科实现了与其他学科、知识、邻域的融合发展。中国景观创作实践中注重了对地理环境、居住群体、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审美艺术等元素的结合,在设计技术与手法上运用了中西理念与经验的结合发展,如福建武夷山庄的设计创作,就是在依据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建筑设计中高差处理技巧和复合式空间设计理念,并融合了闽北地域特色和江南园林建筑特色,同时有效利用武夷山风景和当地原始建筑材料形成的具有个性魅力得建筑群体。
与此同时,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实践中的注重西方景观理念的设计,如厦门海湾公园的“螺旋山”设计,就是依据西方几何艺术理念进行设计的。此外,在发展过程中为削弱中国景观设计实践的两极分化趋势,建立属于中国特色的景观思想与设计形式,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例如,王绍增的《亚太景观》以及“林泉奥梦”的景观设计,在设计理念与手法上结合了中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在遵循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了现代化元素。
3.结论:总而言之,中国景观的发展是基于社会、时代的发展基础上得以实现的,中国景观实践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对中国建筑发展以及景观创作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基于对中国景观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探寻符合发展的创新理念已成为当今中国景观实践者努力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韩杰,庄曜. 电子音乐语境中的声音景观思想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1:52-57+97.
[2]李肖楠,岳原.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景观思想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01:286-288.
[3]王敏,崔芊浬. 基于罗曼•布什场地设计语言思想的景观设计策略[J].风景园林,2015,02:66-73.
论文作者:张卓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景观论文; 中国论文; 思想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园林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基础上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