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论文_李彦菲,林妍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论文_李彦菲,林妍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 541004

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不单止意味着课程教学内容上的更新,也是教学理念上的突破。其中,项目教学法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认可和推广,提倡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引导性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教育质量的高低是与人才直接联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过去的课程教学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目前我国大多学校建设中的重点。近几年来,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就笔者所任教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改革谈几点心得。

关键词:课程改革;识图构图;实践;教学方法

一、课程特点与传统教学弊端分析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属于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的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识图、房屋构造能力,从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化核心课程做好基础准备。该课程主要是由“建筑识图”和“建筑构造”组成的,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重点都是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的,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讲授式,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有依靠于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有很多的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会认为该专业课程学起来非常费力,对学习失去激情。再加上,在传统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用很多的文字以及辅助性的图片、视频等进行的,有关的实践教学涉及比较少,因此这便导致了学生在大多的时间上都淹没在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上,就算掌握了很多专业术语的概念,实际上也未能很好理解。特别是对于建筑构造的这部分,很多的构造工艺、内容都比较复杂,数据量比较大,学生很容易会把知识点给混淆,对于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实践环节,学生更是难以操作,单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知识体系无法扎实,也会逐渐削弱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做为专业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上有所改革,要善于突出知识点和技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强调专业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二、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一)认识建筑基本构造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并不强,如果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也可以经常带学生参观周围的建筑物,或者根据课程的内容,带领学生一些工地等进行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建设一个为实训基地,方便学生在此制作建筑构造模型。例如,教师在开展墙体细部构造课程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相关的概念,包括散水、勒脚等,随后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对着地面沿建筑四周的一圈混凝土给学生做讲解,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相互的讨论和交流,最后教师引导正确的答案。再例如,在开展楼梯的构造的课程教学中,由于其特性比较复杂,相关的规范条款也比较多,对于楼梯尺寸的设计,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无从下手[1]。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先把相关的数据,包括楼梯净宽、高,踏步宽、高,扶手高度,每楼层踏步数等,以表格的形式将测量数据整理出来,然后各组进行比较,哪一组测的最接近答案,从而加深学生记忆,这样的效果会比传统的讲授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效果要更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建筑基本构造的认知能力,避免机械性练习,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也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主要是以创造、改造空间为其根本研究和设计目的的,而且构建都是三维的,层次多样化,再加上很多的建筑的构件或者材料,都具有一定的隐藏性,因此很难直接得知成品的具体情况。若单单以教师口述的形式开展教学,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因此在科技信息化的时代,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该课程中,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文本、声音、图像等的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制作各种辅助的教学课件。学生在学习《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能够在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高度模拟现场施工环境下进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一边展示教师做适当的讲解,更能将《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落实到实处,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比如在建筑构造中,虽然其外观学生可以直接参观,但是很多的一些内部构造很难观察到,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工程实例向学生展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在直观上和逻辑上相互促进。通过多媒体,将文字、图像以及影像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建筑识图与构造,为今后更为专业化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实践训练课程

加强实践训练课程,除了上述所说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专业知识,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该课程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的目的,要合理安排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自主完成相关的课程项目,最后再进行总结和评价,做好及时的反馈,避免传统单方面的“教”和“学”,要加强“教”与“授”的双向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开展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马牙槎砌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情景模拟,再根据《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大纲中教学内容,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提升学习效果。在实践的训练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讨论和研究来完成学习任务,做好解决方案,可以由师傅进行现场示范,学生协作操作,从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与能力。

三、开展综合性教学评价

传统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的评价,都是以作业和考试为准的,这样的程序规范、操作简便,然而只能对部分的知识点做考查,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未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做考核,较为片面,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不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3]。因此,在开展《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时,作为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训实践+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其中,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提问、出勤情况等;平时作业参与考核,能够有效防止一些抄作业的不良行为;实训实践的评价,由于由自评、他评以及教师评价组成,主要包括有工作安全意识、工作态度、操作技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等。通过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进行改革,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陈翠琼.高职项目课程设计探究――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2]赵学红.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1).

[3]侯虹霞.《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36).

论文作者:李彦菲,林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论文_李彦菲,林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