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宗钰淋,刘继淼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宗钰淋,刘继淼

山东天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当前可持续发展下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道路施工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提高城市内部水环境管理水平,减少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本文对城市道路施工与质量控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理念;城市道路;道路施工

引言

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但是就现状而言,在城市道路的规划与施工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导致城市道路储水以及排水面临极大的问题。而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给城市道路的施工带来了创新的机遇。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对城市建筑、道路、公园、绿地等各类设施进行改造与优化,使其能够具备吸水、渗水、蓄水、净水等功能,这样城市就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水较多时对水资源进行“吸收”与存储,避免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而在水资源不足时,则可以将积蓄的水资源“挤”出来,以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与传统雨洪管理模式相比,海绵城市能够通过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来进行自然环境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并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虽然整个建设过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较长的周期,但只要能够做好水循环利用的协调工作,将会给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帮助。

2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决定启动城市规划。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时间相对较短,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距离其广泛实施还有一定距离。然而,在理论探索全面实施之前,很多城市都是盲目建设的。海绵城市已成为国家政策的配套发展项目,无法有效实施。对于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设,我国各地区城市管理单位都高度重视。水弹性城市的到来,为城市雨洪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这种形势,城市的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首先,因地制宜从认识地区差异入手,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措施,有着广阔的空间。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的气候变化,不同地区的温度和气候变化,包括形成模式,这些因素都给城市海绵改造带来的困难。如果一味地将国外经验转移到我国各地区实施,由于气候、环境等原因,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既不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也会给城市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其次,技术规划加强专业技术,提高施工质量。不同建设者的专业知识覆盖面往往不同,通常体现在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上。因此,面对专业人员专业强度的差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往往较差。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员工之间的矛盾,即使项目规划周密,也不能科学合理地完成项目。另外,管理观念、从海绵城市改造的概念入手,深化对海绵城市内涵的认识。现代建筑技术的成熟大大降低了对城市的负面影响,但在实际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理论知识必须与工程规划相结合。海绵城市管理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管理体系。

3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施工及质量控制

3.1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绿化施工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往往采用树池结构,形成单排植被绿化,从而保证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足够的绿化覆盖。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不走过重或过载的机动车,因此利于充分利用行道的海绵城市特性,提高雨洪积蓄及水资源利用率。在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对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施工时,要强化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蓄水、调蓄及雨洪回收功能,最大化实现雨洪所积蓄水资源的再利用。在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绿化施工时,要合理布局树池的分布,既要考虑当地降雨情况,预留充足的进水口,也要合理确定树池的施工坡度,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在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铺设时,可采用具有海绵城市特性的透水水泥、透水沥青及其他透水铺装等进行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还可以结合城市道路规划特色及道路绿化特点,选用透水砖、嵌草砖、鹅卵石等进行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的铺设,形成极具特点的道路绿化施工。与此同时,路侧绿化施工中,需格外注意路侧排水施工。常规的路侧排水以路基下水道为主,这样的施工不利于水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施工路侧排水为生态排水模式,能够将雨水引导进入绿化带,并通过绿化带将雨洪积水回收利用。排水系统与绿化相衔接,保障排水通畅,也满足道路绿化。

3.2城市道路施工材料选择

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保证道路路面材料符合道路施工标准是确保路面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在对城市道路路面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坚持海绵理念的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为了更好地汇集雨水,确保雨水流入基层以及排水系统内,防止路面积水,最好选择质量较好的具有较强透水性的沥青材料,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提高雨水的综合利用效率;第二,在对路面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因为城市车流量比较大,汽车尾气、城市粉尘等对路面环境的污染性比较大,这会导致在路面中的积水成为污染水源,在道路材料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排水性能,减少路面积水对路面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进一步增强海绵城市应用效果。

3.3测量放样

在测量放样前,由项目经理为首,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对施工场地进行踩踏、勘察,结合施工图纸中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放线测量计划以及技术方法;在测量放线的过程中,根据道路人行道预先设置好的中心里程桩准确放样,为给后期施工提供便利,需在人行道两侧设置水准点以及支导线点,各个部位的平面位置需要以设计坐标进行放样以及校对。另外,要联系市政部门,检查施工区域周边是否存在市政管线,并在放线的过程中标注清楚,磋商管线碰撞问题的解决措施。

3.4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

第一,基层整平压实。对平整后的基层,采取打夯机或是压实机将基层的素土压实,选用环刀法对压实后的密实系数进行检验,需要保障密实系数高于0.93。当标高、平整度以及压实度与相关的要求相符合后,将用于过滤的土工布在上层铺设,避免在雨水气候时,基层泥浆上泛导致透水混凝土堵塞孔隙;第二,铺设垫层。首先,应该在进行上料期间,运用推土机一次上齐,保证碎石符合标准,对边角的整平工作,需要人工操作。摊铺后的纵横断面必须要与最初的设计需要相符,将其厚度保持一致与均匀。其次,当级配碎石摊铺完成之后,首先利用10或12 t的压路机展开慢速的碾压,碾速控制在25~30 m/min为佳,后轮重叠宽1/2,先顺着经过整修的路肩来展开碾压工作,通常需要压两遍,往返各一遍。另外,需要从路面的边缘开始,一直向中心区展开碾压。当确定碎石处于固定状态,并且没有造成位移现象出现时,才可以停止工作,这个环节需要进行三到四遍;第三,砂滤层的铺设工作,在垫层的上方,找平工作需要选取3 mm厚的中、粗砂滤层进行,同时,需要在表面合理、适当的洒水,另外利用平板振捣器或10~12 t的压路机进行碾压或振捣密实;第四,覆膜、养护。当混凝土路面摊铺工作完毕之后,需要开展覆膜以及浇水养护的工作。应该在混凝土成型的30 min之后再开展覆膜养护工作,通常养护的时间在7 d左右为宜。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新的方案,同时也为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提供了新的选择。道路绿化所涉及专业多、技术面广,在施工时需要综合考量。在道路绿化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提高城市内部水环境的合理化发展,从雨水回收、净化等多方面推动城市的现代建设。

参考文献:

[1]葛飞.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86.

[2]赵博.吉林市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3]郭霞.基于市政道路构建海绵体系的措施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4):270.

论文作者:宗钰淋,刘继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宗钰淋,刘继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