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森
山东兖州建设集团总公司 山东 济宁 272100
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内容。因此,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后浇带施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熟练掌握施工的技术要点,高质量的完成后浇带施工。下面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 后浇带施工概述
后浇带施工是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收尾工作,是对临时施工缝的填充。后浇带施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整体的建筑的最后一步,高质量的后浇带施工能够有效抑制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物理性质和自然原因产生的结构变形,实现建筑物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后浇带施工前、施工中都要采取保护措施,施工期间后浇带需用木板盖住,防止垃圾进入。同时两侧构件应妥善支撑,以确保构件和结构整体在施工阶段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浇筑混凝土前,原部位的支撑和模板不准拆除,后浇带板厚、梁高范围要留出槽齿使新老混凝土咬接。后浇带施工缝采用钢丝网做模板,浇筑两侧混凝土时,应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浆流失,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用压力水冲刷施工缝表面,清除浮浆、碎片,使其露出石子,同时将钢丝网拆下,以保证施工缝表面粗糙干净是,凹凸不平。
2 后浇带施工流程具体要求
2.1对混凝土的要求
(1)后浇带区域内要采用无收缩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注。要用膨胀性水泥进行混凝土拌制,或者在普通水泥中添加适量具有膨胀功能的外加剂进拌制成无收缩混凝土。还要注意的是后浇带区域内的混凝土强度比先浇的至少要提高一级。(2)后浇带区域内的混凝土浇注时间要根据其留设的不同原因来确定。如果后浇带的设置是为防止高层建筑结构中主楼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的话,就应该在建筑主题结构基本沉降稳定后,再进行浇筑。
2.2施工要求
(1)必需严格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后浇带区域与周边两侧的接缝预留。在混凝土封闭浇筑前,要对其区域内进行洗刷和清理,混凝土浇注时—定要振捣密实,以确保它在合理养护后能够达到所要求的设计强度。(2)在完成周边混凝土浇注后,要把后浇带区域四周用临时栏杆或砌筑进行维护,顶部进行遮盖,防止后浇带区域内在浇注前被堆积难以清理的杂物。在楼板浇注过程中,要防止污染、破坏后浇带区域钢筋的问题。(3)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最好掺入适量早强减水剂,拌制的时间要足够,另外,浇注完成后必须进行合理的浇水养护。(4)在后混凝土浇注并达到一定强度前,不能拆除后浇带跨度内的模板支撑体系,要等到混凝土达到其设计强度值的75%后才可以,并且拆除的时候必须按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浇筑混凝土后,在养护期间内、还应对其楼面进行沉降监测记录,并将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如有异常应及时找出原因。
3 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3.1后浇带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图,在设计的位置设置后浇带,并用支撑牢固的模板支护保护后浇带,而在一定范围内,后浇带两边的模板支撑不能给被拆除。在外墙后浇带竖向位置做好防水预埋施工工作,采用捆绑铅丝网的方式进行模板施工,在墙体的外侧埋设铁件,外侧墙进行混凝土施工后,还需进行焊接约 60 mm的预制板与外墙,进行钢管支护墙体内侧。在墙体外墙做好防水施工与回填土施工的基础上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或者增强墙体外墙的厚度与强度,一定强度与厚度的砖墙能够有效地防水。如在后浇带底板施工时,临时增加比底板厚度大的砖墙,并在后浇带两边半米作用的位置设置砂浆防水带以实现砖墙的防水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后浇带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后浇带钢筋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环境的需求进行钢筋施工,包括钢筋量的增加、钢筋的连接以及断开等。钢筋的受力作用对后浇带及梁板非常重要,钢筋的选用与连接施工需要谨慎。钢筋的规格不同则其的连接方式也不同,目前比较常用的钢筋连接方式有焊接与搭接。建筑工程中,梁钢筋与地下室底板受力钢筋直径大于 16mm 时采用直螺旋式施工进行钢筋连接。后浇带一次性捆绑成形进行钢筋施工,保证后浇带处没有接头现象。钢筋断开施工注意主筋搭接长度远远长于主筋直径。为了防止钢筋的腐蚀生锈、踩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安排施工人员对后浇带内部的干燥与清洁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3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也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浇筑,并且在基础底板、梁板以及墙体中,混凝土建筑工程会设置施工缝,可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及后浇带完全沉降后才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而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清洁浇筑施工点表面并保持干净整洁,对即将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凿毛两侧进行冲水式的洒水作业,并在干净的施工表面涂抹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与水泥净浆,混凝土浇筑施工须在涂抹施工表面之后才能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过程还要特别注意凿毛羽浇筑施工的工艺顺序,一旦发生顺序差错,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将直接受到影响,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出现混凝土裂缝、渗水现象。混凝土在后浇带不同施工位置的强度不一致,后浇带两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低于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
4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
4.1对于现代化建筑工程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出现的垂直施工缝处理,应该在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初凝程度时,采用高压水冲洗,以便清除表面的杂物、浮浆以及冲洗暴露总额的部分。同时在钢丝网混凝土最终凝结完成后,再次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冲洗干净。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和监管要求,用高压水对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另外,对于较为严重的蜂窝或者孔洞应该进行及时的修补,采用喷枪对后浇带混凝土前的表面进行清理。
4.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标准和施工要求设置恰当的施工时间与间距,最大可能选择和混凝土结构断面相同的形式,从而保障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功能,避免集中受力引发的结构变形和出现直缝缺陷等情况。等到合理的规划完成施工组织计划后,应该先降低后浇带位置垫层标高,一般控制在 50-100mm 之间,通常为了利于清除雨水、后浇带垃圾,往往会将施工间隔设置为 50m。另外,对于后浇带两侧位置的隔断处理,一般选用钢筋支架钢板网、铅丝网或者快易收口网等,并结合木模或者企口隔断,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部分连续梁断开以及双向板或者单向板发生裂缝。为了防止后浇带钢筋与模板缝隙过大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往往严禁使用未支设模板情况下的自然搓,并最大可能提高两侧模板的紧密性、易拆除性以及牢固性。如果一次性模板为双层钢丝网时,为了避免后浇带内出现大量的混凝土,在施工前必须先将双层钢丝网绑扎紧固。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材料早己不可或缺。但由于混凝土自身有着易受温差、沉降差影响的特点,必须由良好的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上的弥补。后浇带技术正是这样一种有效措施,能够为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出巨大的贡献,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建筑工程中的裂缝产生、并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的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海岛.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02).
[2]徐桂圣.探究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6(03).
[3]郭玉龙.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论文作者:刘洪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模板论文; 强度论文; 表面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