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些股票回家来——中国股市现状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买些论文,股市论文,现状论文,股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股票上市——高收益之下的争抢
我国现有400多家上市公司,仍有成千上万家股份有限公司排着队等待上市,还有数不清的企业和公司正在改制,也欲挤进股市排行榜。1996年9月,山东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取得股票上市资格,将其总股本以2.5∶1的比例进行了缩股,其注册资本由1.2亿元人民币缩减成0.48亿。此事受到中国证监会严厉警告和罚款。
为了股票上市,居然有公司把自己的注册资金或股本去掉一半多,可见,上市的无穷魅力。股份公司为什么打破脑袋热衷于股票上市呢?
一般来说,发行股票的公司主要靠股票溢价来赚钱。例如,“沧州化工”,发行价9.18元,是每股面值1元的9.18倍,即出让公司一元股权能获得9元以上的收益,从事什么投资活动能获得900%的回报率。再以96年9月发行的上海浦东不锈薄板公司为例,总股本2.4亿股,发行6,000万股,每股票面价值1元,发行价5.4元。通过申购卖出后,可募集资金3.1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之后)。如果扣除6,000万元股本,公司可净得2.55亿元。要知道,这2.55亿元是股票,不是债券或贷款得来的,是永远不需要归还的。只是在资本市场上这么操作,一下子就使资产翻了一番,企业规模膨胀了一倍,股市得来的这2.55亿元,即不用付息,也不用惦记偿还,这是何等乐事。故事到这还没结束,2.55亿元是通过5.4元的发行价募集而来的资金,等股票上市流通,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后,流通价格还要上涨一倍以上。以1996年11月份上市的“北京比特”为例,发行价4.76元,上市流通后价格攀至17.50元;“东海股份”的发行价5.8元,上市价首日开盘竟为17.49元,收盘为16.87元,涨幅190%;“中国高科”发行价4.8元,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4.95元,收盘价15.18元,涨幅216%。
按平均100%的涨幅计算,企业净资产膨胀10倍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股票上市对于股份公司来说,是绝对的好事,仅靠发行价与票面价值的溢价就可以赚上至少五六倍甚至八九倍的钱,上市流通后,股价攀升后,通过转让国家股、法人股、职工股又能大赚一笔,每年按发行在外的流通股配售股份(通常按10∶2、10∶3或10∶6等等),又能赚上一大笔,而这些都是发生在一二年之内的事情,它比企业辛辛苦苦干几十年得到的收益不知要高多少。这就是资本市场上的“产权经营”或“资本运作”。所以,股份公司宁肯挤得头破血流,也要争取上市。
股票上市的另一好处是:申购资金利息。根据规定,申购资金的利息收入应全部归发行公司。昆明机床公司在香港发行H股时,所获利息收入高达3000万元,如此巨大的意外收获,以致一些上市公司都不知道如何入帐。为何有如此巨额的利息收入?中国有12亿人口,入市的股民才2000多万,中国有4万亿居民储蓄,进入股市的才2000亿,不到5%,银行利率下调、居民投资渠道狭窄、通货膨胀预期、迅速致富的愿望,股市牛气冲天,只只新股热得烫手,每只股票在一级市场申购的时候,都有超出发行数额几百倍的资金前来购买,成百上千亿的资金被锁定十天半月(从申购到中签这段时间),资金利息就相当可观。
二、高市盈率——中国股市奇观
新股发行时,发行价比票面价高出5—10倍,溢价的根据是什么?这就是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价格(或发行价格)除以公司股票每股税后利润的比率,例如,上海浦东不锈薄板公司每股税后利润0.36元,发行价5.4元,市盈率就是1500%(15倍);上海的“陆家嘴”,股价36元,每股税后利润1.7元,市盈率21倍(2100%)。按照国外股市经验,股票上市,市盈率一般在15—20倍,我国股票发行价大致按20—30倍的市盈率定出发行价,这是由于我国股市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公司成长性、扩张能力强、股票供不应求。如湖南“华银电力”公司,每股税后利润0.36元,按22倍市盈率,发行价被定为8.1元;“大连大显”每股税后利润(每股收益)0.2元,按30倍市盈率,发行价被定为6.1元。所以,我国股票溢价高低,并不仅仅根据15—20倍市盈率的国际惯例,而是由市场资金供求、股票供求决定的。
但是,上市后进入二级市场,股票的市盈率离国际惯例就相距甚远了。以沪市为例,1996年11月高价绩优股的平均市盈率在20—35倍之间,中价股(二线股)的市盈率在30倍左右;低价股(三线股)市盈率高达1000倍,其中“昆机”、“南通”、“辽源得亨”的市盈率均在千倍以上,构成中外股市罕见奇观,显然泡沫成分极重。许多没有任何业绩、实际亏损的股票却有20%、40%、100%的涨幅,这反映了我国股市投资者忽视投资回报、盲目追高、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的投机心态,这对市场后市的良好运作极为不利。
有识之士建议,改变目前新股发行中暴利现象的出路是增扩新股,打开市场通道,改变目前额度控制的难堪局面。中国证监会决定,1997年新股发行采取“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方式,让一些市场潜力大、效益好、有规模的优质公司上市,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额度分配(切蛋糕式),使大公司的股票从容走上舞台,市盈率降低、发行价和股价下跌、同样一笔资金可使更多的股票上市,股价降低以后,会有利于广大投资者在合理的投资区间进行股市投资,而不是仅仅让发行者将好处捞足。另外,从市场资金供给能力看,1996年55亿的额度实在太小,可以扩大到200亿元,让更多的企业利益均沾,减轻银行存款付息的巨大压力、分散银行贷款收不回本息的巨大风险,使我国的直接融资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三、打破“原始股”神话
公司上市发行股票,“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大量新股上市,投资者蜂拥而至,以至“认购证”被炒得连翻跟斗,不少人痛惜错失“头班车”,发誓今后再遇良机,一定倾其所有,抢食“原始股”。原始股上市获利丰厚,大众投资者是不是也能够分享呢?
先看国外。股票发行一般由投资银行作中介来完成。从咨询、调查分析、发行准备、发行操作,一直到发行后的跟踪分析服务,都由投资银行承担。同时,为了分散风险、扩大销售,牵头银行会邀集其他投资银行、经纪人、分销商、银团、代销商等来组织、瓜分原始股发行和分配,经过这一过程,发行费用已经增加了7%,或者说,发行费用一般是发行收入的7%。原始股并不直接卖给散户,而是由分销商、代销商卖给大机构投资集团、大经纪人、亿万富翁,这类人财力雄厚,出手便是数十万股。散户只能购得不足总量的5%的原始股,而这些散户还是对发行银团有用处、有交情的。如名流、新闻媒体人士等。有时散户也能买到较大数量的原始股,但那一定是滞销货,或是大户看市场苗头不对翻手吐出的股票。可见,要在原始股上市过程中分到一杯羹并不那么容易。即使你分到一点利益,根据美国股市经验,原始股在发行首日的超常表现不可能持续三个月以上,当法人股持有者回吐市场时,会下压股价。国外股市还流传着“机构吃大户、大户吃中户、中户吃散户、散户吃工薪”的经验之谈,一般而言,原始股所得之利润在两年之后几乎会完全消失。
在我国,原始股的申购通过抽签取得,但散户中签率低得惊人。在新股认购之时,各机构、法人想方设法斥借大量资金入市,追猎原始股。1996年11月,中国证监会处罚了28家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古井贡酒”、“石油济柴”股票发行过程中,违规斥资上百亿元申购原始股,与如此巨额资金相比,散户的那点微不足道的申购金如何能奢望中签。
四、股票专家和公共信息不会使你迅速致富
你的朋友或同事经常会告诉你,某某炒股致富脱贫、某某每天操盘下单进帐500—600元。你可能坐不住了,跃跃欲试,意欲走进股市。但请注意,股市没有赢家,只有证券公司和经纪人才是永远的赢家,要不为什么会平地生出那么多证券公司和信托机构呢,租个门帘就盈利、就象几年前保险公司在马路边摆张桌子就收钱一样——无本万利。
在什么情况下走进股市?请把股市高手伯纳德·巴鲁克的教训铭记于怀:
“如果你放弃你所做的其它一切——象医学院学生学习解剖学那样,来研究整个市场的历史和背景以及在市场进行交易的一切主要公司(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你做到了所有这一切,除此之外,你还有大赌徒那样的冷静头脑,还有预见性强的人所具有的那种超过五官感觉之外的第六种感觉,以及还有狮子那样的勇气,那么,你才有影子那样轻微的机会。”
当你准备入市时,别忘了:你70%的积蓄用于银行存款和债券、10%用于养老金、5%用于医疗、教育、5%用于购买公司债券,最后剩下的10%才能投入股市。股票的买卖贵在时机。那么,什么是“恰当的时机”呢?或许你的朋友、亲戚、经纪人、股市老手、媒体等会给你提供选股的忠告、时机把握的建议,经纪人和股评专家会提供有关股市上扬下跌的预告、猜测,听起来似乎富于权威性,但事实上,经纪人正确的机会绝对不比你自己正确的机会更大。因为,经纪人获取信息时,大多数的投资者也已经阅读到这一信息,北京有句俗语:“谁比谁傻,傻也就傻30秒”,当众多的投资者根据掌握的信息采取行动时,股票价格便开始上升。所以,到了关键信息为众所周知时,对某些人来说,试图迅速致富的努力已经基本上成为无用之功了。可以说,股票市场最富竞争性、信息流动与传递最迅速,一位经济学家对股市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之后,终于退出该研究领域——股市是不易把握、预测的,是最让人捉摸不定、最随意的市场,几乎任何因素都会影响股价波动,只有那些具有超越普通人的预报能力和预报方法,具有别人所没有的知识,且有诠释公众信息(包括内部信息)的能力的人,才能挣得高于寻常的利润。而这样的人已经不是凡人了,这样的人在其它市场获利的机会更大。
五、投机还是投资——给自己定位
一个成熟的理性的股票市场,应该是以理性的投资者为主,投机者为辅、为补充的市场。谁都梦想快速致富,投资者与投机者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但从具体操作面上,区别是明显的:
⒈投资者的持股目的主要是获取长期资本利得(来自上市公司股本扩张)——送红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业绩好导致的股价上升;从选股标准看,侧重于上市公司的质量(经营业绩、成长性、回报率)。但是,如果股市全部是投资者,都是做长线的,则会导致股市交易不旺、交易稀少。
⒉投机者的持股目的主要是取得短期资本利得(股价上下波动、震荡而形成的价差收益),选股标准往往不注意公司业绩,主要根据股票在短期内的价格走势和市场传闻作出判断,选择那些预期即将被“炒作”的股票。在行为上,投机者买了卖,卖了又买,但他们赚的钱往往仅够支付证券公司的手续费或佣金,实际上他们是在为证券公司“打工”。投机者可以使市场交易旺盛,由于他们的作用,任何人都能以某种价格卖掉他的股票,虽然价格不能事先知道,也不一定是他所理想的价格。
还有一类介于投资者和投机者之间的那类人:他们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去一趟股市进行投机活动,这些业余炒股者往往根据大势、公司业绩、行业状况决定买进或卖出。当股价开始下跌时,他们卖出,使股价更低;当股价上爬时,他们买进,使股价继续上扬,这些人的行为往往使股价不稳定,他们“填高”价格上升,使它更高;他们也同样地加剧价格的下降。
最后还有一类专门“搏消息”、“搏政策”的股市人,他们以公开的或内幕的材料作为行动的依据,如谣传破产、特殊的股息、人事变动、公司的并购、政策出台、利率变化、国际动态等等,也有的相信预感、迷信图表和星象。
关于股票经济学知识,唯一肯定的事是股票价格经常会波动,当这种波动表现为始终如一的上升态势时,这就是所谓的“牛市”,反之则为“熊市”。当业绩平平甚至亏损的公司股票跨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一大批优质股和业绩良好的潜力股因价格太高无人问津,而此时股指仍在节节上升;当众多的人关注股市:火车上的服务员、家庭妇女、课余时间的大学生、银行的职员、退休的老人、失业的工人都买卖股票时,这就意味着股市泡沫现象。这时,股市中一条颠扑不灭的法则将起作用:“一切好事总有尽头”。一旦股市狂跌,将会使人们心里的恐慌长留心间,以至要用5年甚至10—20年去恢复人们对股市的信心。所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在股市狂涨时给股市泼冷水,使股民冷静下来,阻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从这一点看来,在我国股市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股市的监管力度、树立市场信息、规范股市行为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标签:股票论文; 市盈率论文; 中国股市论文; 股票发行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原始股论文; 投资论文; 证券论文; ipo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