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疗效分析论文_柴友存

柴友存

四川省凉山州妇幼保健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窘迫综合征患儿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21例,治疗组患儿2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单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等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氧疗.对两组患儿在气(管)插管中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用量、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气(管)插管中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用量、住院总费用以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均高于观察患儿,两组患儿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不仅操作简单、方便,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对患儿伤害小,可以明显的改变患儿的呼吸功能,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缓解家人的担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辅助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icacyofnoninvasive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Methods:43casesofneonataldistresssyndromewererandomlyselectedfromourhospital(2014年5月-2015年9月),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treatmentgroup,21casesinthecontrolgroup,22casesinthetreatmentgroup,casesinthetreatmentgroup.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noninvasiveventilationtherapy,and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nasal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ventilationmethod,andlowflowoxygeninhalationofsingleduct.Thegastubeintubationmechanicalventilationtime,dosageofpulmonarysurfactant,hospitalizationcost,hospitalstayandcomplicationsoccurrencerateandotherindicatorswerecomparedintwogroupsofchildren.Results:thetwogroupsofchildreninthegastubeintubationmechanicalventilationtime,dosageofpulmonarysurfactant,hospitalizationcostandlengthofhospitalstaywerecomparedandcontrolgroupwithgastubeintubationinpulmonarysurfactantdosage,durationofmechanicalventilationandhospitalcostswerehigherthanthoseobservedinchildren,thecontrastbetweenthetwogroupsofchildrenwith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observaGtiongroupwas9.1%,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thecontrolgroupwas47.6%,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wassignificantlydifferentbetweenthetwogroups,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theuseofnoninvasiveventilationtherapyisnotonlysimGple,convenient,clinicalcurativeeffectissignificant,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Keywords】noninvasiveventilation;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clinicalefficacy.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83-02

在医院妇产科室中,早产儿和新生儿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呼吸道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现发绀、呻吟、呼吸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等[1].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以往此病成为早产儿死亡的重要杀手[2].但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目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有:肺表面活性物替代治疗、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等[3].随着激素在产前的应用,新生儿在出生后呼吸支持水平和肺活性物质的提高,大大地减小了该病的死亡率,但却导致了一系列相关的并发症.自Gregory等[4]1971年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取得成功后,医学领域对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不断的进行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单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等方法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过一系列外在辅助通气来促进患儿体内氧气充足,防止患儿出现氧气不足出现其他状况.21世纪,医学、科技改革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无创辅助通气法在临床中得到应用.但目前无创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选取我院(2014 年5 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窘迫综合征患儿43例,对其分别采用传统的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和无创辅助通气发进行治疗,旨在突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3例,患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患儿为胎龄小于35周以下的早产儿;(2)符合新生儿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3)患儿出生12小时之内出现发绀、呻吟、呼吸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症状;(4)肺气肿、气胸等患儿排除等.将43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儿21例,男性10例,女性11例,胎龄31-35周,平均胎龄(32.1±1.5)周,出生体重在1400-2410g,平均体重(1800±210)g.治疗组患儿22例,男性10例,女性12例,胎龄29-34周,平均胎龄(31.51±2.3)周,出生体重在1350-2420g,平均体重(1345±215)g.两组患者在性别、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患儿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单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等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氧疗.患儿入院后,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吸氧治疗,其中吸入氧浓度为30-35%的患者4例,吸入氧浓度为25%的患者5例,吸入氧浓度为21%的患者9例,呼气未正压为5-6厘米水柱.在做好感染及预防的同时,观察患儿呼吸道症状,出现加重情况,检查胸片呼吸窘迫综合表现为Ⅱ期以上,采用气管插管机械治疗,同时将剂量为70-100(m)g/kg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气管插管下.(2)观察组患儿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患儿入院后,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给予患儿最低吸入氧浓度.其中吸入氧浓度为30-35%的患者3例,吸入氧浓度为25%的患者4例,吸入氧浓度为21%的患者10例,流速控制在7.6L/min,呼气未正压为5-6厘米水柱.在做好感染、预防的同时,观察患儿呼吸道症状,出现加重情况,检查胸片呼吸窘迫综合表现为Ⅲ期,采用呼吸机有创通气治疗,同时将剂量为70-100(m)g/kg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气管插管下.对两组患儿在气(管)插管中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用量、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5] 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断标准:通过观察胸部X线片分为4个阶段.Ⅰ阶段,两肺充气减少,肺视野普遍(透)亮度下降,可以看见细支(气)管过渡充气形成的网状阴影和肺泡萎陷散布的细小颗粒;Ⅱ阶段,在Ⅰ阶段变化加重的基础上,支气管过度充气延伸到肺野中部;Ⅲ阶段,症状严重化,肺视野透光度严重下降,出现隔缘模糊现象.Ⅳ阶段,支气管充气更加明显,肺视野呈现出白肺.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将两组患儿在气(管)插管中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用量、住院总费用以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均高于观察患儿,两组患儿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住院天数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临床疗效对比(x-±s)

将两组患儿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对照组患儿中4例出现肺部感染,5例出现支气管发育不良,1例出现气胸,并发症发生率为47.6%(10/21);观察组患儿中2例肺部感染,其他患者均无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对比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上多出现于新生早产儿,由于早产儿胎龄小、肺成熟度较差,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6].致使新生早产儿残气量功能和肺容量比较小,容易出现肺泡萎陷,致使引起患儿出现发绀、呻吟、呼吸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在进行救治过程中,改善患儿缺氧成为关键,有效的改善缺氧症状,使患儿体内气体进行交换,从而逆转患儿病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有:肺表面活性物替代治疗、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等.肺表面活性物替代治疗.对于出生体重极低的新生儿及早的应用肺活性表面物质,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的死亡率.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机械通气、减轻病情、减少早、后期的并发症、缩短氧疗时间等.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肺活性表面物质在用药过程中必需采用插管给药,给患儿的气管损害较大;(2)肺活性表面物质的应用会导致肺出血的发生率提高50%[7];(3)肺活性表面物质价格昂贵经济负担较重.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是通过借助机械呼吸作为辅助功能[8],通过机械呼吸机产生鼻塞间歇正压通气来升高咽喉部位压力,增加呼吸道压力激发呼吸运动.在呼吸中保持肺泡正压,从而增加残气量功能抑制肺泡萎陷.同时,改善通气功能,使通气灌流与通气死腔不会达到平衡,从而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减轻肺间(质)水肿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的使用多选在患儿的鼻塞处,在治疗之前必须选择相应合适的鼻罩,而鼻罩与气管接触,容易使新生儿鼻子周围皮肤受损、鼻翼受压伤、鼻孔扩张及变形、鼻粘膜出现水肿或淤血、鼻部以及呼吸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设备繁琐厚重,容易使新生患儿局部组织坏死.据相关的研究表明[9]:新生患儿

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有13.2%的患儿仅在10d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鼻腔并发症[10].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其工作原理是允许自主呼吸[11],即同时存在于自主呼气和强制通气的整个过程.无创辅助通气设备应用较为敏感的电脑控制针式电磁阀门为呼气阀门,根据外部设置和电压来拉动阀芯,从而使氧气送出设备,在传送过程中,计算机不断对其检测,在新生患儿可以自主呼吸时,阀芯未完全关闭,还可以通过少量的气流,使气道气压升高,从而使平均气道正压增加.通过增加患儿的平均气道正压,减缓上气道流通阻力,使出现萎陷的肺泡重新复张,变得充盈.肺泡充盈后起到抗水肿效应,从而对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起到保护作用,促进肺气交换以及肺部扩张;减少了肺内分流和维护了残气量功能的发挥,从而进一步改善了通气与血流的比例,吸氧量减少,氧合改善,肺顺应性增加,从而使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的出现率减少.据国内陈正等以及国外Stein等[12]学者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法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进行比较发现,无创辅助通气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触发同步性,从而使气道风压降低,减少呼吸做功和膈肌负荷[13].有关动物实验显示[14],在严重漏气的情况下,无创辅助通气既可以给予无创辅助呼吸,还可以减少呼吸膈肌做功.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与传统治疗方式比较,无创辅助通气法一方面可以避免肺部过渡膨胀、触发点误差、感染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由有效的降低人机不协调、触发出现延误等情况发生[15].有关研究表明,采取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不仅操作简单易懂、疗效确切,能有效的减缓对患儿身体造成的创伤,并发症较少,可以减少肺活性表面物质的用量,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而且能有效的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以及后期的改善.

经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在气(管)插管中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用量以及住院总费用均高于观察组患儿,两组患儿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天数相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不仅操作简单、方便,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对患儿伤害小,可以明显的改变患儿的呼吸功能,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缓解家人的担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陈咏鸽.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8):235-236.[2] 钱三建.无创辅助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01(01):67-68.[3] 刘亚芬.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3,11(22):63-64.[4] 周巧芳.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5(05):70-71.[5] 郭锐;刘万琼.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研究优先出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08(05):677-678.[6] 陈信;潘家华.无创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优先出版[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1(11):1177-1178.[7] 巴凤;王俊玲.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6(06):86-87.[8] 陈龙;李雪;汪丽;王楠;李婕;史源.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氦氧混合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03):198-201.[9] 梁伟权;林润培;伦演荭.无创通气在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医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04):234-237.药指南,2010,08(36):8-9.[10] 李梅君;张红.无创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08):31-35.[12] 沈金月;钟紫外.经鼻间歇与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20-23.[13] 陈佳;高薇薇;许芳;杜岚岚;张涛;林兴;李伟涛.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08):847-850.[14] 刘郴州;关浩锋.3种无创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05):734-735.[15] 张志刚;卢庆晖;陈均龙;阳红华;聂红莲;杨薇斯;夏晓芹.布洛芬在肺表面活性物

论文作者:柴友存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疗效分析论文_柴友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