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战略与农业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兴农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战略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三者中最能挖掘内在潜力,并对未来发展起支撑和驱动作用的,还是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可以说,谁掌握了新科技,谁就抓住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未来。因此,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必须把科技兴农摆上农业和农村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科技兴农战略的落实。
一、必须用新观念看待科技兴农,夯实科技兴农的思想基础
当前,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但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创造新方法,而且要在准确判断农业发展阶段性变化规律特征的同时,树立更加全面、正确的科技兴农观念。综观以往的科技兴农实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与农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注重产量提高而忽视质量优化,注重技术运用而忽视市场取向,注重眼前效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注重产中科技而忽视产前和产后科技,注重行政手段推广而忽视示范服务引导等问题。这些问题但影响了科技兴农的效果,也影响了农民增收。随着农业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出现,笔者认为,落实科技兴农战略,首先必须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强化五种意识,形成新的科技兴农观。一是质量意识。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使得市场对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兴农,必须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分注重优化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二是结构意识。实施科技兴农,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定位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如粮食作物,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加快不适销品种的换代跟进:“菜篮子”产品生产,要推广优新品种和反季节种植模式;壮大特色农业,要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创造名牌农产品等。三是基地意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运用推广的载体。科技兴农,必须重视基地建设,通过建设示范服务基地、特色农业基地、产业化经营基地,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四是生态意识。科技兴农既要促进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要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立体综合开发模式,谋求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最大化;化肥、农药的使用要科学、合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五是产业化意识。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是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科技兴农应该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下功夫。通过强化上述五种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对科技兴农的理解更为深刻,更为全面,认识到科技兴农不但要在推广运用良种良料良法、新肥新药新机具上取得突破,而且要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名牌农产品上出新招;不但要致力于农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而且要致力于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依靠科技致富能力的提高,致力于培养科技典型。从而使科技兴农的工作思路、方法更加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必须用新思路谋划科技兴农,抓实科技兴农的关键环节
把科技兴农落到实处,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关键环节,狠抓四个重点:一是良种推广。良种是农业增产增效的第一技术要素,要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良种得到普及,不但可使农产品丰产,产品质量优化,市场销售看好,也为工业提供了好的原料。因而我们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变化,对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推广良种工作做出全面规划和安排,确保抓良种的认识和措施到位。近几年来,我们泰和县在粮食生产方面,实施了两系杂交水稻、优质晚籼新品种马坝新粘、早稻中优早81等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其中2个项目荣获省、地科技进步奖;在养殖业方面,实施了乌鸡改良、生猪三元杂交等科技项目,牛改工作连续几年名列全省前茅,特种水产养殖已成气候;在果业开发上,成功引种了官溪蜜柚、巨森苹果、布朗李、藤稔葡萄等优质果品,全县良种覆盖率已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良种在农业技术中的增产比重。二是示范引导。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也是农技推广的主要途径。当前,要把科技兴农的立足点放到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上,通过科技试验示范重点乡镇、科技开发项目实施区和种养专业户、示范户,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我们泰和县近几年来紧紧抓住示范引导不放松,仅1998年就推广运用重点农业科技成果11项,不但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广运用农业科技的积极作用,而且去年全县还有6项农业科技成果通过了省、地鉴定,2项科技成果参展全国星火计划10周年暨“八五”农技攻关成果博览会,4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得省、地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省科技工作奖。三是农技培训。科技兴农不但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根本的还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此,我们多年来坚持聘请省、地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大专院校教授来我县讲学,同时组织乡村干部和农技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为提高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水平,我们还与江西农大、南昌大学、省水产科研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携手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并坚持鼓励和组织农民参加农函大学习,参加以“绿色证书”为主要内容的农技培训,有重点地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带头人。我县还要求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进村入户,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举办早床育秧、大棚蔬菜载培、抛秧技术、秸杆氨化养牛、果园低改等各类农技培训班,使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四是网络建设。要坚持“机构不撤、经费不减、财产不平调、实体利润不上交”等扶持政策,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的建设;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基层农技站、农机站、水产站、畜医站在农技推广中充当“先行官”,并使它们自身在服务农民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壮大。
三、必须用新方式服务科技兴农,落实科技兴农的保障措施
科技兴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这项工程,需要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科技兴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科技工作机构。就县、乡(镇)两级而言,县里要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科技部门和科技工作机构、科技服务组织的领导,把科技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为全面落实科技兴农战略提供组织保证。要制定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坚持开展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多种评选活动,鼓励和引导农技人员开展农业科研活动。其次,要保障资金投入。县、乡财政要下大力气筹措引导资金,扶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科技部门要多方筹集资金,保障科技研究、推广运用所需要的各项经费。再次,要优化配套服务。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技人员“包一个片、蹲一个乡(镇)、抓一个村”,到农村第一线搞技术承包,从事技术咨询服务;要大胆鼓励发展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以及各种以科技为纽带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另一方面,要支持有关部门逐步实现计算机信息网络终端与国互联网对接,及时收集最新科技动态、最新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信息,进一步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再一方面,要狠抓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升值,要成立农产品流通协会,组建农产品流通集团,搞活农产品流通,确保农业增产的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