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变革理论的新视角_经济学论文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变革理论的新视角_经济学论文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变迁理论的新视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新视野论文,理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4)03-025-03

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在理论、政策上接连失败,与此同时,演化经济学进入了经济学。与以往各种非主流学派仅仅从局部修改新古典理论不同,演化经济学借用现代生物学的进化隐喻,对主流经济学的“硬核”进行了革命性改造,形成了解释经济现实的全新范式。经济变迁问题在这一分析范式内得到了较全面的阐释,从而推动了制度与技术变迁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化理论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广泛使用的“演化经济学”概念源自纳尔逊和温特1982年出版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一书。实际上,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先驱最早要追溯到马克思、凡勃伦、马歇尔和熊彼特。凡勃伦早在1898年发表的论文《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演化科学?》中,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演化经济学”这一术语。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浮沉中,演化经济学受自然科学革命的重大影响,逐步发展出了完全异于新古典传统的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目前,演化经济学已初步建立起新的研究程序。

演化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解释经济变迁,它把整个经济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演化系统的最重要特征是开放性和结果不可预测,因此,经济变迁过程的基本要素是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的可变性和多样性,以及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选择机制施加于这些组成部分之上产生的推动力量。演化理论完全不同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理论研究彼此独立的“经济人”行为的协调方式,经济体中缺少内在的变化趋势。演化理论则把经济视为一个持续变化的系统,研究经济变迁的机制。与新古典的范式相比,演化理论的研究程序表现出几个明显的特征:(1)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不是孤立的、原子化的个体,而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个体,个体的行为表现为过程理性而非完全理性;(2)整个经济体系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系统,充满了不确定性,经济的最终发展形态很难预测;(3)由于存在初始状态(历史事件)、锁定和演化轨迹等现象,制度对学习和选择过程产生重要影响;(4)“经济人”总是能够发现新技术、新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因此,内生的各种形式的新奇性和创新在经济系统中不断出现。

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理论的突破和取得的革命性进展绝非偶然,正如古本根重建社会科学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所指出的:“自然科学发展出了一些具有进化论意义的复杂系统,它们所提供的概念框架为社会科学展现了一整套连贯的思想,而这套思想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某些由来已久的观点是非常吻合的。”(注:华勒斯坦.开放的社会科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68.)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物学中的进化隐喻,成为了演化经济学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的技术演进思想就深受达尔文的影响,他关于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物种共同演进及其相互转换的论断显然是进化论的。马克思的制度变迁大纲强调了社会制度以革命形式表现的“突变”,虽然与达尔文的思想有异,却与现代生物学关于“突变”和“渐变”是进化形式的框架相一致。

基于生物学隐喻中的进化思想,演化经济学发展出了关于经济系统的演化理论。经济的演进同生物类似,主要由两种机制推动:第一种是在系统中引入新奇事物,并产生多样性的机制。它把社会领域中的新奇事物,如习惯和惯例,看作是基因的对应物,所以产生新奇事物的机制可视同于生物学中产生遗传变异的机制。另一种是系统在整体多样性基础上进行选择的机制。经济系统的制度环境不但对与惯例相关联的行为产生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而且通过这种方式,选择机制还将改变个体和组织群体中的惯例模式和行为方式。这说明,制度、惯例类似基因,具有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够在塑造经济主体的过程中将其行为和思想模式化。

遗传变异机制和选择机制对于社会经济系统的演进非常重要,然而它们的作用过程不完全等同于生物系统。首先,生物进化中遗传变异的发生非常缓慢,而新奇事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引入和扩展则以非常快的速度发生。其次,经济系统中出现的创造及改变习惯、惯例和制度的创新与模仿活动是有目的行为的结果,个体和组织相互作用需要获取和解释信息,并有能力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是经济演进明显区别于生物进化之处。第三,惯例和基因一样,本身可以进行复制,但惯例中并不存在一个类似生物体遗传复制那样明确的物理机制,而是一个包含模仿与学习的社会机制。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拉马克的获得性进化机制在社会经济演进中起着重要作用。第四,选择环境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它影响多样性发生,而且,新的行为方式为寻求适应性,对环境本身也施加影响。个体和组织创新在“头脑”中不但记忆了关于他们所处环境目前状态的信息,而且预期了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可以简单概括为:演化产生多样性,多样性推动演化。

从总体上看,经济演化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发生,包括技术、企业、产业、市场结构和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作为整体的经济系统的演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制度和技术层面的演化,也即制度和技术变迁过程,它们决定着其它方面演化的速度和趋势,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变迁。因此,研究制度和技术变迁对于理解经济系统演化非常重要。演化经济学对此做出了相当成功的解释。

二、演化视角下的制度变迁理论

随着人们对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和不同国家制度结构巨大差异的认识程度的增加,制度经济学家逐渐将研究的焦点从制度本身转向制度变迁理论。从目前来看,制度概念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制度变迁理论发展也不完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变迁问题在新古典静态分析框架中无法处理,更难以通过量化作形式化建模,而除此以外还未找出更好的分析框架。但是,经济学家从未放弃对制度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两种具有不同研究纲领的学派:一是发端于美国老制度主义者凡勃伦、康芒斯和米契尔,由加尔布雷思、缪尔达尔、艾尔斯等继承的后制度经济学;另一学派是根植于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制度安排上保留了新古典内核的新制度经济学。虽然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革命,但它只局限于研究既定制度安排下的资源配置,在制度变迁理论上并无多少建树。唯一例外的是诺思,他近年来在研究意识形态及其政治结构对制度变迁过程路径歧异的决定作用时,强调了信仰结构、路径依赖和文化的重要性,而这些正是老制度学派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主题。后制度学派现在作为演化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在制度变迁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文献,是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主力和前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有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应用于制度变迁问题研究,代表性工作是青木昌彦等人进行的“比较制度分析”。从目前来看,他们的研究使人们对于制度演化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由于理论方面规定了严格的假设前提,且过于注重形式化建模,这种方法在处理制度变迁问题上存在一定困难。

在演化经济学家看来,制度可看作是生物进化中基因的类比物,它储存了一个时期的信息,并将之传递给下一个时期。经济主体的特定行为规则、相互作用机制和学习模式等都根植于制度之中,制度在组织和市场内外,从各个层面上塑造了经济人的思想模式、相互间关系、决策以及惯例。在演化理论框架中,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发展表现出几方面显著特征:第一,历史的重要性。它不单指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把变迁过程看作是路径依赖、不确定和不可逆的,其中包含着复杂系统演进开放性的思想。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会产生显著不同的结果。第二,制度演化的多样性。这里的多样性包括演化路径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多样性。由于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不确定性和不可逆特征,每个社会的制度演化基本上是特异的。这表明,制度具有文化根植性,在一国行之有效的制度被“复制”到另一国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土壤和执行机制,多数是不能成功的。第三,制度变迁结果的非最优。与生物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化路径不同,制度变迁的路径是曲折的,中间可能出现倒退和中断。偶然的历史因素可能会造成一个社会长期锁定于某种状态中,无法解脱。在这方面,演化理论已经借鉴了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许多成果,并应用于制度问题的研究。

三、演化视角下的技术变迁理论

演化经济学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技术变迁问题的研究。但演化经济学家并不仅仅针对技术变迁过程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技术变迁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从演化角度对技术变迁和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需要清楚地认识创新、扩散和产业发展三者间的关系。创新是推动技术扩散的一个持续过程,技术扩散反过来改变进一步创新的环境。创新和扩散过程共同持续地塑造并推动产业发展。

关于技术变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新熊彼特学派对创新和扩散的研究,并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的。从技术变迁的创新和扩散角度来看,生命周期是附着于创新和扩散之中的一种模式。对创新来讲,早期阶段指在产品设计中存在频繁变化的一个动态时期。之后的成长期是走向标准化的一种趋势,其中特别强调了向过程创新的转移,即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当创新活动的速度开始变慢,便标志着进入了成熟阶段。最后,衰退阶段通常与新技术的出现相关联。与创新过程平行发展的扩散过程也遵循生命周期发展模式,在对市场进行渗透中近似地形成S形的发展轨迹。这种轨迹表明,渗透过程在创新引入、成长与成熟阶段中是以不同速度发生的。另外,早期产品设计阶段中“主导设计”的出现非常重要。在技术发展的动态过程中,生产技术上进行的各种试验最终要出现一项主导设计,主导设计包括了在随后的设计中不再变动而只是更精确化的特征。主导设计对分析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一个产业中可能各种不同的设计同时并存,在某些情况下,随着其他设计逐渐完全消失,一种单一的主导设计就可能出现。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必然在每个产业中发生。因为市场不是同质的,不同的设计格局可以通过从不同的方面获益而存在。

演化经济学对技术变迁的解释为分析技术和产业的共同演进提供了一种动态理论框架。一项技术及相关产业的演进是在竞争过程中实现的,其中的推动力来自产生多样性的机制和选择机制。竞争的关键是竞争者须具备适应性能力、预期市场状况的能力和研究竞争对手在设计格局上的发展潜力的能力等,而不仅仅是静态的资源配置效率。在竞争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市场需求及价格结构既引导创新活动的产生,又对创新进行选择;技术发展的某些惯例得到保留,其它的则被淘汰。竞争中,企业不同形式的成功表现为不同的盈利和增长,一些企业因不断失败导致破产,另一些企业则在适应过程中生存下来。产业中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以及产业中不同惯例的扩散,都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同一个演化过程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只是技术和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选择环境也随之有了变化。创新和扩散不断地重新界定随后市场选择过程的环境,企业和消费者的学习以及要素和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形成和再塑造。

四、结语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问题是仍滞留于力学或机械类比的状态,并通过经济学“帝国主义”向其他社会科学输出这种方法。演化经济学在这场危机中进入经济理论,将时间、知识和不可逆纳入分析范围,研究经济系统的变化和开放过程,从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程序。制度与技术变迁理论与演化经济学的成功嫁接,为这种新范式所蕴涵的强大解释力提供了完美的例证。

目前,很多经济学家已对理解技术变迁的制度特殊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制度和创新活动直接联系进来,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含义。然而,虽然他们广泛认识到技术惯例、市场机制的作用形式和选择机制等根植于制度中,但对这些方面还未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对经济中的各种制度安排、作用机制或调节规则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还不能对诸如收入、生产率增长和就业等总体变量的特殊动态特征从制度安排角度进行解释。对理论自身的发展来说,这些方面恰恰是对经济变迁进行演化分析的良好切入点。

[收稿日期]2004-02-26

标签:;  ;  ;  ;  ;  ;  ;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变革理论的新视角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