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现阶段人们过于注重经济开发与活动,还不太重视水资源保护,保护工作做得还不够好,有待改进。为此,文章将针对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规划进行探讨,指出现阶段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划;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决定性功能越发重要,如何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水平,制定更加科学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已经成为社会集中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及水资源管理规划研究”的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1水资源含义
由于部门与行业的不同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交叉影响,赋予了水资源不同的内涵。学者也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结合学者姜文来对水资源的定义(即水资源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社会直接或者间接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对水资源界定时兼顾了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同时将经济技术因素和待开发利用的污水纳入其中,区别于以往从资源经济视角,忽视水资源质和量相统一的研究。水资源价值则是基于资源经济学的视角对水资源进行评价,运用各种价值理论及价值定量化方法确定其价值的过程。水资源价值核算研究对合理有效地配置水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
2.1人为过度开采导致水资源保护形式严峻
平原地区属于工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但是其地理位置特征就注定了其水资源保有量并不会很高,为了满足工业需求,大肆超限开采地下水的现象在个别地区极为严重,而因为破坏地下水环境而引发的一系列地陷、沉降问题已经对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四川盆地底部面积占全省26%,耕地却占全省62%,水资源量仅占全省22%。水资源分布在区域内是分散的,而人口相对集中(城市化形成城市聚集群),导致人均水资源量很少,废污水排放量巨大,水质污染严重,河湖水系难于承载。
2.2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水务部门没有供排水和治污的管理职能,这对供水、排水、治污、回用统一管理是极其不利的,还会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配置以及保护等的统一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水利资金投入机制也尚不完善,无法有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投资力度不足。
2.3技术措施的不足导致“中水”成本激增
客观的讲,科研技术人员为了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在水资源循环利用上的确采取了多种措施,尤其是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上,采用改良中水的方式来减少对非民生环境中淡水资源的利用的确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3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水治理体制。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协调好流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进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发挥流域机构的规划能力。二是,全面推进水价改革。以农业用水为计量主体,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努力探索新的用水管理方式,以分级定价之举措,逐步推行分档水价,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三是,加强水权制度的建立。开展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研究我国最新的水权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强化用水许可证的使用,稳步推进水权确权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一是巩固水利规划的指导地位,做好重要流域综合规划工作。在“十三五”规划期间,要构建完善的水利规划体系,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利依据,使水利工程建设有据可依与有规可循。二是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和超前部署,在水利项目前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而形成开工一批、推进一批、论证和储备一批的良性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基本建设要求,提高前期工作的规范性。三是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为保证前期经费滚动使用,需构建相应地良性运行机制,先期提供补助支持,到了后期,再返还滚动使用。
3.3提高群众节水意识
现如今我国人民尚缺乏节水意识,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相对落后,我国有关水资源管理工作尚未全面落实,导致人民群众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应加强培养并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做好引领作用,全面贯彻落实水法律法规,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水资源信息,向他们展示当今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缺乏的艰难处境,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活动,集中宣传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借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多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途径,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深深印在人民的心中,借此提高全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改变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严重浪费的现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4重点流域保护
现阶段我国重点水资源流域集中在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所以应针对这两方面进行着重水环境治理。首先,要完善环保立法,利用强而有力的环保法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避免水污染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次,进一步强化监督和执法力度,在江湖区域,着重管控重点排污项目,监测工程建设中污水排放量,及时检测有害物质是否超标;最后,将曾经出现严重危险水环境的相关化工石化行业记录在册,建立档案并重点监督,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严格监督治理排污项目,对于严重污染环境或无整改可能性的企业,强制将其关闭和淘汰,以防治流域内水环境受到污染。
3.5强化污染监管
工业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着重监管相关工业的生产过程,及时将一些资源浪费过高、污染物十分严重、技术手段落后的企业关闭或整改,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工作。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控制:第一,清洁生产,借此实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和最小化;第二,合理延伸生产链,即下游的相关企业合理利用上游企业所产生的废物,将废物作为生产原料进行二次利用,借此最小化废物产出量;第三,统筹规划城乡消费与生产,将城乡中的工农业法阵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两者的资源,全面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的扩展力度,进一步增加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性。
3.6水资源价值可持续发展研究
水资源价值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紧跟时代潮流,政府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对水资源价格进行调整。同时,注重开源节流,对水资源供给侧价值较高的区域,可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对于需水侧区域,可采用节水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大力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对于水资源匮乏地区,要合理制定城市人口及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既要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造福人类,又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保护使其真正实现“细水长流”。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规划工作,能够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农业灌溉与居民生产生活意义重大。为此,宜良县应当认清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保证水资源管理规划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候瑞利.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J].中文信息,2016(7).
[2]李彦博.新郑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浅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5).
[3]韩美,杜焕,张翠,等.黄河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预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154-160.
论文作者:朱燕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水资源论文; 流域论文; 水利论文; 价值论文; 开发利用论文; 用水论文; 水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