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将美丽的乡村建设与乡村具有特色的景观相互融合并发展,这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案例初探“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对乡村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景村融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乡村规划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有关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这个宏伟蓝图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大量的商业企业的资本,剩余的广大乡村正在面临尴尬的边缘化和空心化的问题。如果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解决乡村面临的困境,不仅可以推进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减缓城市的压力。
1.“景村融合”的内涵、模式、策略与路径
1.1“景村融合”的内涵与模式
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系统,乡村不仅仅是人们所认为的老旧环境,这是一个集自然生态、经济生产和居住生活三个部分为一体的一个完整的生生不息的体系。这样的三个部分,也就是生态、经济、人民生活,这样的三个部分环环相扣,不分彼此,最终互相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和高配版本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建设模式。“景村融合”是一种能够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合二为一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1.2“景村融合”的策略与路径
“景村融合”不仅仅是一种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理念,在这个新的战略外衣的包裹下,是有社会、经济和环境等诸多角色参与的核心内涵。基于这样的理念宗旨,那么想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可以通过强化村域综合规划整治、复合型旅游开发和乡村文化品牌塑造三大举措来实现。最终乡村的景观特色与文化的传统之美相互融合,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芒。
2.“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
在了解群众之所想的基础之上,再寻求乡村现代化与旅游乡土性的结合。在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景观保护与旅游产品创新这样的意识要根植于其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乡村生活服务设施均等化和旅游服务设施体验化的平衡也是同样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2.1景村互动,强化功能定位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东南西北各个地区经过长久的时间进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特色和独特的地理资源。城市的发展在最后都是相似的繁华,而不同的原生态的未经开垦过的乡村资源,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美不胜收之处。在进行新的模式建设的时候,找准总体的功能定位是开发规划美丽乡村的立足之本。在找准定位之后,开发人员不能一次性毫无节制的对资源进行刨根究底的掠夺,一次性买断式的开发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初衷是违背的。在规划中,需要开发人员彻底的投入了解,只有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美食,人文情怀和相应的资源优势,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优势与迷人之处。对于这些美不胜收的资源进行宣传与传播,初期达到口碑的效果和知名度的普及。在规划建设的中远期主要通过深层次挖掘不同的乡村的文化内涵,整合不同的景区或者文化区的资源,求同存异,让乡村的经济依托各自的特色和准确定位得到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
2.2 景村一体,优化空间布局
在建设规划之初,应该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意愿,了解或者疏导村民的对新的规划的认识。在这个相互尊重,互相扶持的基础上,才能够全面梳理土地资源,优化的空间布局。在完成对空间和地形的充分了解之后,通过合理的规划不同的地形发展什么样的合理的文化或者旅游度假景区,最终才能够形成以文化体验、和谐人居和幸福新村三大板块为主导的景村融合形式,最终实现景村一体化的美好蓝图,做到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注重当地文化的宣传,以当地的淳朴未开采,没有沾染城市烟火气和快节奏的文化为切入点。这样的原始味道充足的文化氛围让人们能够感知乡村的历史文化、村民的生活和经久不衰的精神,改善当地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水平,建设幸福新村。
2.3 以景带村,明确主题形象
在景村融合的过程中,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资源首先是要进行相互之间的磨合,之后就是相互之间的融合,只有在相互融合之后才能有更大的力量来吸引到更多的目光,发挥各自的优点。美丽乡村的形象,依托于各个方面的相互融合。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就不能单单只考虑到是否是盈利的,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更应该从当地乡村的角度出发看问题,看看是否体现了当地的特色,当地的淳朴而厚重的文化是不是被正确的解读出来了,有没有顾及到大多数人群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渴望,是不是在强化了当地为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了新时代的价值观和新的科技角度。从整体上看,主要就是通过情景再现和模式重构的方法来实现“景村融合”的理念。
2.4 农旅互兴,创新旅游产品
乡村自己独有的原生态的地域的特色是城市所无可替代的。在现代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愿意返回农村,返回自然的怀抱,把自己在城市的喧嚣中的疲惫放在自然的环境中。所以在设计路径上可以用慢生活结合乡村的资源作为一个有意思的新鲜的卖点,作为旅游业与人文的结合。
3.案例实践
3.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位于从化区吕田镇南部的小杉村,距吕田镇区10公里,距广州市区130公里,具有抽水蓄能水库、乡村酒店等旅游资源。
3.2 规划理念及目标
规划以“改善人居环境、营造绿色空间、保育生态环境、赞颂田园山水及强化旅游产业”为理念,提出创建以“乡村休闲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的,人居环境优美、基础配套完善、交通顺畅便捷、信息高速畅通、村民生活幸福的从化区美丽乡村的典范的规划目标。
3.3 规划设计
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资源以及对村落的改造来提升村落整体形象,并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综合旅游服务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规划打造小杉村全新的亲水、亲绿的休闲度假空间,在景观规划、节点设计、村庄整治上突出村庄特色(见图1)。在规划上动静结合,通过绿化连接、水系空间渗透,将各个区内各旅游节点有机串联起来,塑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旅游景观。
图1 现状村居改造整治效果图
结束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对国家政策号召的积极响应。基于“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保留原有乡村的特色的基础上,引进外来资本,引进先进的运营理念和商业运作模式,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共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让更多的人所熟知。本文提出“景村互动,强化功能定位;景村一体,优化空间布局;以景带村,明确主题形象;农旅互兴,创新旅游产品”的“景村融合”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并以从化区吕田镇小杉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为例,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凸显当地特色、带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秋红,于法稳.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 [J].学习与实践,2016(6):107-116.
[2]贺勇,孙佩文,柴舟跃.基于“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17(10):58-62,92.
论文作者:陈焯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文化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路径论文; 理念论文; 特色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