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膜论文,技术论文,精播稀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生产上迫切需要省工省力的植棉技术。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用工少,适于规模种植,并且棉花产量也不低。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是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研发单位,记者就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关键环节采访了该所棉花栽培专家张培通研究员。
据介绍,近年来抗虫杂交棉品种以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势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由于抗虫杂交棉制种成本高,目前主要在育苗移栽方式上应用。但育苗移栽用工多、管理复杂、劳动强度大,已不适应植棉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地膜直播棉用工少,适合规模种植,但出苗受气温影响大,生产上播种量大,限制了抗虫杂交棉品种在地膜直播棉上的应用。地膜棉精播稀植技术弥补了地膜棉用种量大的缺陷,大幅度降低了用种量,使抗虫杂交棉品种可以应用于地膜棉上。应用地膜精播稀植技术,每亩棉种用量可以从1.5公斤降至0.5公斤,皮棉亩产量比常规地膜棉增加20多公斤。我省自2007年开始试验示范该技术,目前应用面积在2万亩以上,主要集中在淮北棉区。
地膜精播稀植棉蕾期易旺长,后期易早衰,宜选用苏杂6号、科棉6号等稳发型棉花品种,不宜选用过分早发或过分迟发的品种。4月下旬选冷尾暖头的晴天播种,种子发芽势在70%以上的每穴播2粒,发芽势60%左右的每穴播3粒,以保证90%以上的成穴率,每亩用种量控制在500克以下。适墒播种,天气干旱浇一次透水后播种。棉花出苗后要防止烧苗和病虫害引起死苗,保证一播全苗。播后覆土稍低于土面,使播种沟上形成一凹沟,覆膜后形成空隙,以利于减少烫苗。出苗期间要经常下田观察,发现出苗及时破膜放苗,并连续放苗2~3天,防止烫伤。棉花出苗后用5%高放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菊酯类农药全田喷雾,防治地老虎等害虫。齐苗后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等广谱保护性杀菌剂防治苗期病害。
抗虫杂交棉实行地膜精播稀植后密度大幅度降低,群体果枝、果节总量偏低,合理保留营养枝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偿效应。在棉花现蕾期一次性整枝,植株基部留2个较大的营养枝,以发挥营养枝的补偿效应,增铃增产。地膜精播稀植棉根系易早衰,易秃顶,并且比移栽棉少留2台果枝,应对营养枝和果枝一起打顶。一般在7月底8月初打顶,单株留15~16台果枝。
抗虫杂交棉实行地膜精播后,中期易脱力、后期易早衰,肥水调控技术应作相应调整。及时施足花铃肥能增加结铃数,尤其能提高营养枝的补偿效应。第一次花铃肥在开花前早施,每亩施尿素10公斤;第二次花铃a巴在7月下旬施,每亩施尿素15公斤;8月份及时补施盖顶肥。
地膜精播稀植棉蕾期化控应适当提前,一般在4~5台果枝时进行,用量适当增加,每亩用甲哌鎓纯品1~1.5克。打顶后的化控应根据植株横向生长情况而定。如果节枝比低于5,可以适当减少甲哌鎓的用量,每亩用纯品3克,时间适当推后;如果节枝比大于5,应立即化控,每亩用甲哌鎓纯品3.3~3.7克。
联系电话:025-8439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