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1106)
摘要:本文对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对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地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智能电网中较为常见的故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
随着近年来我国低碳经济的深入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也必然会朝着智能电网发展。其中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功能在于确保智能配电网的质量及安全,因此需要对继电保护技术的性能进行不断地优化,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提高智能配电网的质量和安全。
一、影响因素
继电保护技术能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中供电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但智能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传统电网在很大程度上均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改变,而这一改变将会对现有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在智能配电网中应用机电保护技术,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一)数字化影响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地普及,电网为了实现智能化的明显特点便是其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传统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电路的供电质量及安全,这一特点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更加显现出来。这是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便于整个配电网站对信息的获取,网络数据的共享使得工作人员对变电站相关仪器和数据进行掌握。这一特点使得当配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便能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排查,从而最大限度地对故障进行处理。并且,智能配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具有网络传输的快捷性和实时性,因此能显著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缩短对故障进行处理的时间。
(二)功能性影响
智能配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随着我国继电保护技术中专用网络的建成更加丰富及扩大了智能配电网的功能,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尽管继电保护技术建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继电,但是继电保护技术提供的信息及保护性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供电的安全及质量。这就要求我国的电力企业需要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认识及应用。
二、应用对策
随着我国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采用各种先进的设备、仪器以及网络信息技术,为智能配电网提供了更加灵活及有效控制的工作环境,所以在智能电网中暴露出的问题也非常明显。继电保护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站内的共享资源来对继电保护配置进行优化,并且网络信息的数据化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因此,本文现对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一)数字化
继电保护技术的相关性能与互感器传输性能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两种性能之间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互感器故障的发生,并且能有效地提高互感器的传输性能,也就是能显著地提高用电保护性能。因此,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不需要考虑到电力互感器是否会出现饱和、二次回路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短路的现象、回路接地的过程中是否因为操作不合理而出现不良影响等。并且,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采用继电保护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智能电网传输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例如,智能配电网系统中应用的WANS及PMU网络能为其提供各种所需的信息,特别在已经建成的网络环境中,WANS及PMU网络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延时性,显著地提高了时间的敏感度,并且有效地增强了自动装置性能。因此,工作人员在面临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时,可以有效地对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判定。
(二)新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以及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使风能、生物能以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在继电保护技术中的应用,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大量地应用了个各种新思想。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接入新能源时应当注意到各种能源接入的随机性,在此过程中应该以智能配电网的安全作为重要前提,在对其进行相应的调度后,提高智能电网的效率及使用的灵活度。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灵活度不仅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故障暂停的特征,并且也是各种新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的突破口。传统继电保护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工作人员仅仅是根据被保护线路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及调整,因此功能较为单一,且灵活性不高,使得信息缺乏时效性及准确性。
三、应用评价
一般来说,评价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其中包括安全、供电质量、经济性。而安全及经济性在传统电网以及智能电网建设中没有很大差别,均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因此本文对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应该从供电质量上进行评价。
一般来说,评价供电质量的指标应该从智能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压合格率等方面进行考虑,但计划性停电与继电保护技术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工作人员在制定继电保护对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故障停电的发生,也就是可能由于故障的发生从而导致停电的因素。工作人员判定故障停电的相关指标包括:1、用户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平均停电的次数;2、用户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平均停电的时间;3、用户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平均短时间停电的次数。本文根据对用户三个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来说供电具备越强的可靠性,也就表明因为故障而发生停电的次数越少。因此,工作人员在对因故障而出现停电可靠性指标进行制订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计算。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所有可能导致停电的其他故障原因。工作人员在不断地提高继电保护效率的过程中,除了对判定故障停电的相关指标因素原因外也不能忽视其他故障导致的停电故障,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供电的质量和安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
总结
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需要不断地满足电网智能化发展的相关需求,继电保护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并且采用科学以及灵活的智能配电网优势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性能,进一步加强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智能配电网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翟慧军.关于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技术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323,(21):65-65.
[2]张百春.略谈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13):123-124.
论文作者:魏金焦,葛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故障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