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理护理;高血压心脏病;效果探讨
高血压是临床中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1]。从临床登记的数据了解到,每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例数非常多。高血压发病率相对较高。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保持着不等的速度增长。一旦确诊高血压病症,就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同时重视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提高。我院心内科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护理中运用常规护理上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内三科收治入院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1.7±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应用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心理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掌握患者病情与用药情况,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候,护理人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宣传高血压疾病产生机制、病因,加重因素、治疗原则与危险性等。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必要性,遵循服用药物的原则,并加强自我监督,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患者自觉保持正确饮食习惯,按时休息。②及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交流与患者取得良好沟通,缓解患者的压力。医护人员需要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与患者进行交流话,加强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通过患者家属与医院共同努力调节患者的心情,改善患者的治疗情绪。对出现悲观情绪的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压力舒缓,通过了解与交流排解患者压力[2]。③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及时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发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需要及时的进行开导,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适当的将院内的相关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情况向患者进行介绍,使其能够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3]。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护理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对两组血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4],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配对X²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值对比分析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值对比分析( ±s)
组别 例数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5 95.33±3.42 80.28±2.74 157.45±4.23 128.56±3.64 对照组 45 95.41±3.39 89.47±3.15 157.50±4.25 137.27±3.92 t 0.1114 14.7663 0.0559 10.9224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的 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护理前后的 SAS、SDS 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SAS 评分 SDS 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5 43.15±2.51 26.07±2.23 43.06±3.12 26.81±2.75 对照组 45 43.11±2.53 33.28±2.42 43.13±3.08 35.06±2.98 t 0.0754 14.6974 0.1071 13.648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治疗中多发慢性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多数患者均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病[5]。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自我保健知识,促进患者规律服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善患者的不良习惯,在平常生活中,应该适当的进行锻炼,保持合理饮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6]。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其收缩压、舒张压、焦虑和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说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可以使患者的情绪保持稳定,降低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保持血压稳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总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血压保持稳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赵洁岩.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15):59,61.
[2] 杨桂荣.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1):1403-1404.
[3] 刘玉学.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5):242.
[4] 刘静.心理护理干预用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7):212,214.
[5] 阚媛媛,亓志玲.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3):76-78.
[6] 刘丽娟.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38):105.
论文作者:潘宏娟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心理论文; 病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心脏论文; 对照组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