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规划的两个根本性变化_城市规划论文

论城市规划的两个根本性变化_城市规划论文

刍议城市规划中的两个根本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与难点,如城市经济发展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但城市环境质量却在下降;城市各项设施建设上去了,但城市运行效率不高的矛盾却时而发生;城市建设速度快、规模数量大,但城市资源消耗却过大,城市物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但城市的文化素质却降低了等等,这些都与传统经济体制和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城市规划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担负着综合指导与协调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推进两个“根本转变”,继续解放思想,强化综合观念、市场观念,在集约型增长方式上下功夫,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路子,这不仅是城市规划工作“九五”及2010年的奋斗目标,也是时代赋予城市规划行业的重要职责。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的变化

下世纪初,我国将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在未来一、二十年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与城市规划推进二个“根本转变”密切相关的城市经济发展体制及增长方式将出现很大变化,宏观背景及需求将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

1.资源配置手段的转变。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是资源的配置与重组(包括土地资源)。过去在计划经济下,配置资源的手段是计划,而市场经济则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由此导致了城市经济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国民经济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协作等等,使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内涵与外延发生相应变化。由此,城市规划涉及的城市性质的确定、规模增长方式的选择以及用地布局形态将受到直接影响。

2.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变革。这是对计划经济下土地无偿调拨的一种根本改革,其目的是利用城市土地级差地租和价值规律作用,促进城市土地功能的组织、调配及结构的不断完善,从而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城市规划将在集约化前提下,不断加强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

3.新增长点的崛起。房地产业、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大量兴建,使过去计划下城市发展主要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的格局被完全打破,以商贸、金融、信息、旅游等为重要内容的一些城市发展领域呈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这将对城市用地与交通组织、专业设施配套等建设带来广泛深远的影响,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将在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城市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现代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将涉及各行各业,城市规划也不例外,城市规划的工作方式和手段的转变势在必行。

二、推进两个根本转变的关键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推进两个根本转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关键。城市规划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更新。

1.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观念。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价值规律,综合协调和配置城市相关资源和发展要素,重视资金平衡和投入产出等经济研究与分析,并减少市场负面效应。

2.强化区域观念。突破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强调区域与城市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提高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整体效益。

3.强化综合观念。综合协调发展与调控、质量与规模、经济与社会、物质与文化等的关系,完善城市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4.强化生态观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用地,高效率、低消耗地利用资源,控制治理各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协调好人、环境、发展的关系。

5.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城市规划行业科技含量,将信息技术尽快应用于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全过程。

三、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运行机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使中国的经济社会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将以更快的速度和独特的形式向前发展,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形态的多样以及亿万农村人口的转移,城市规划将迎来一个更加丰富的天地。

1.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告别传统发展模式走向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决策。在推进城市的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城市的盲目膨胀、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迈向21世纪的城市规划要将资源、环境的发展与协调放在首位,以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为导向,保持适度的城市人口、用地、项目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设计优良的城市硬环境,强化持续发展的物质力量;协调城市的山水环境与形态;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重视城市的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促进21世纪和谐的人居环境的形成。

2.拓展资源紧缺型城市规划新思路,强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我国人多地少,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与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是城市发展的一对突出矛盾。空间资源对城市性质、布局结构和各类产业的持续发展存在着巨大而长期的影响。建立资源紧缺型的城市发展规划新思路,发挥城市规划宏观调控城市各项土地利用和空间资源的作用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要将公平、效率、科学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在社会资源分配公平性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资源组合的可能及其条件与利弊,避短就长,变短为长,选择尽可能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的规划方案;运用城市规划技术方法,合理分布公共资源,提出制约多占用、多消耗城市空间资源的对策措施和补偿机制,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紧缺给城市发展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冲击,使城市协调而持续地发展。解决资源紧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还需积极开拓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途径。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旧城更新将成为城市规划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课题,旧城功能和环境的完善,旧城物质设施的更新,旧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旧城更新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城市注重内涵发挥土地效益的体现。

3.注重城市设计,延续城市文明,创造城市特色。城市设计是城市三维空间整体系统的设计,是多方位、多层次的设计,应当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城市总体规划中要积极构筑区域、城市有机运转模型,使城市内部空间的疏解、组合及运转与区域发展需求相协调,使城市文脉风貌与城市发展相衔接;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不仅要努力营造空间的功能性、层次性,努力提高使用者的生活环境品质,而且要注重城市环境特色的探寻,将群体建设空间视为城市整体文化风貌与景观的有机要素,发掘和塑造城市特色。

四、切实加快城市规划技术手段的革新

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的科技含量,使城市规划由传统的、简单的、手工的管理方式和设计手段向科学化的、规范的、信息化的现代方式和手段转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城市规划新技术运用总体上要做到投入少,又具有实效,并具系统性、通用性、扩展性特点,走一条规范化、信息化、质量效益型路子。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规划项目报建、基础图件、地下管网等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新技术都是要纳入城市规划管理这一最终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上来。要通过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加以互相联结而成为整体。

城市规划是新兴行业,只要努力通过两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转变”,才能使整个行业在“九五”期间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标签:;  ;  

论城市规划的两个根本性变化_城市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