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互补视角下的闽台出版产业合作_文化产业论文

文化产业互补视角下的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出版论文,文化产业论文,视角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闽台文化产业的互补特质

      闽台文化产业具有突出的互补性。所谓的产业互补性,一般是指区域之间的资源相互补偿及其优化配置的关系。就文化产业而言,闽台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市场、资源、资金、生产、管理、经营理念以及人才等方面,但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构成了两岸文化产业的高度互补性。相对台湾而言,福建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福建市场广阔,人力资源充足,成本低廉,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福建文化资源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拥有闽都三山文化、莆仙妈祖文化、闽南侨乡文化、闽北理学文化、闽东畲族文化、闽西客家文化等绚丽多彩八闽文化,为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必要前提;第三,通过近些年的发展,福建文化基础设施渐趋完善,文化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福建文化产业发展虽有上述优势,市场化运作机制却不够成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与福建相对,台湾文化产业的发展境况却恰恰相反,其优势在于文化产业结构比较完善、市场化机制比较成熟。台湾虽然没有福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但对文化产品的产销创意及市场操作的实践经验丰富,产业链上中下游机能完备,文化产品具有丰富独特的多元风貌等。

      因此,基于高度的产业互补性进行合作,是闽台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好选择。同时,通过充分发挥闽台间的“五缘”优势,以文化产业合作为纽带,让台湾同胞深切感受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文化产业互补共赢,也将增加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保障两岸和平、实现祖国统一提供有益支持。

      

      二、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意义

      新闻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提出了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其中“新闻出版发行服务”被归为“文化产品的生产”的第一大类,从而使新闻出版产业在文化产业统计中成为首先需要关注的产业。据统计,在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领跑下,2013年1-9月,福建省全省文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54.95亿元,同比增长22.9%,高于同期GDP增速11.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同时,《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正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也是两岸文化产业互动的重中之重,具有独特的地位。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所说:“通过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等活动,两岸新闻出版业的实物贸易和版权贸易持续增长,传统出版、数字出版以及印刷、发行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入,两岸新闻出版业界形成了交流交往的常态化机制,促进了两岸新闻出版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也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1980年福建出版《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起,新闻出版产业作为闽台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和文化产业最具合作基础的领域,已取得了很大进步,涌现出众多优秀人物和成功案例。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不同层面都已在实践中着力推动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例如《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新闻新闻出版业建设合作协议》指出:“新闻出版总署鼓励福建省在对台新闻出版合作中先行先试,对福建业已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具体政策扶持”;《福建省新闻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实施闽台新闻出版交流合作工程,推进两岸新闻出版交流试验区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有序发展的原则,策划一批高质量新闻出版项目入岛交流”。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例如海峡文艺出版社与台湾出版商共同策划、共同编辑、共同出版的“作家笔下的海峡27城”丛书,得到了海峡两岸的共同关注,台湾政要连战、宋楚瑜、王金平等分别题词祝贺;福建教育出版社《图文台湾》等多种涉台图书邀请台湾作者参与编撰,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与阳明山国家公园》等6种入选原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图书推荐目录;海峡书局出版的《我的唐山》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文艺类图书奖;福建科技出版社积极发展台湾作者,其中《中药材鉴定图典》由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教授负责审定,《台湾室内设计大奖作品》由台湾室内设计协会组织编写;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琉球传世汉文文献辑稿》由两岸知名学者联合编纂、两岸出版人通力合作,在两地同步发行;福建美术出版社则与台北天龙图书有限公司长期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以鉴赏类和绘画技法类为主的图书。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福建引进的台湾出版物占全国总量的60%。

      三、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现状

      1.闽台版权贸易不断扩大

      版权贸易是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基本形式,2013年,闽台版权贸易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提高。2013年10月,仅在福建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就有285家台湾出版单位参加,展位数达到115个,最终达成138项图书版权贸易,协议版权出版总码洋6600万元,其中闽台版权贸易占较大份额。

      具体而言,福建对台版权输出方面,2013年效果显著。其中,海峡书局对台输出图书版权达17种,数字版权达50种;鹭江出版社对台输出大量养生类图书的繁体版版权,繁体版《黄帝内经》等图书在台湾十分畅销,不断被加印重版。特别是,厦门外图集团对台版权贸易增长迅速,凭借其带动效应,目前资产净值7000万元,市值约6亿,年营业额由起步时的不足200万发展到2013年的5.8亿(图书2.5亿,其他贸易3.3亿)。累计其版权输出已超过650项,具体如下:

      

      台湾对闽版权输出方面,2013年同样增量巨大。例如,2013年台湾十几家少儿出版机构、数十位作家,同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签署了70多种图书版权转让协议;福建开办了致力于闽台出版合作的侨刊乡讯《书香两岸》,凭借其《版权纵递》专栏牵线搭桥,每年达成图书版权贸易400多项。另外,厦门墨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原厦门外图集团版权部)在2013年正式运作,为今后台湾对闽版权输出提供了支持和便利。

      2.闽台出版物交易持续增加

      出版物交易是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2013年,福建强化针对台湾民众阅读偏好及习惯来输出或策划出版,直接推进出版物入岛销售计划。据统计,福建是对台图书出口最多的省份,2003至2012年,仅厦门外图集团对台图书出口就超过830万册,总码洋达3.7亿元人民币,与台湾几乎所有主要书商都建立了业务往来。2013年,厦门外图集团对台图书出口继续扩大,入台图书超过6700万码洋,占台湾简体字图书市场的比例超过50%。除此之外,福建其他出版社也积极推进对台图书销售。其中,福建人民出版社主要输出地方文化特色类、语言文字类、学术专著类图书,输出品种数达126种;福建科技出版社针对台湾读者偏爱中医药类图书的特点,输出《中药材鉴定图典》《看图识百草活用民间中草药》等图书18种,销售收入达36.1万元;福建美术出版社通过在台湾“台闽书城”设立图书专柜,全年实现对台销售图书310种、4700册、10.05万元。同时,就期刊而言,《福建画报》新增“宝岛速递”、“赏味台湾”、“台湾那些人”、“台湾那些事”、“台湾那些地”等平民视角生动活泼的栏目,受到了台湾同胞的好评;海峡书局的《孤独星球》,在台湾成为广受好评的旅游杂志品牌;海峡文艺出版社的原创漫画周刊《花样》,繁简版在两岸同步发行,单期发行量突破10万份,在两岸产生巨大影响;厦门外图集团主办的《两岸书香》在台湾采用征订与免费赠阅相结合的形式发行,其中征订占20%,是第一本在两岸公开同步发行的图书行业刊物,收到台湾业界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2013年,台湾图书、报刊也通过海峡书局、闽台书城等机构继续输入福建。例如,厦门外图集团2013年进口台版图书达4000万人民币,占全国台版图书市场的60%-70%;大龙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引进台湾少儿图书,2013年仅在天猫网就推出500-600种台湾少儿图书,每天销售额达10000-30000元。

      3.闽台出版物合作开发成效显著

      闽台出版物合作开发是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重要形式。图书方面,2013年,闽台图书“共同策划、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权益”的“四共模式”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优秀产品不断涌现。例如通过闽台合作开发,福建人民出版社累计向台湾地区销售图书达700多种、近百万码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台湾儿童文学馆》《海峡两岸儿童文学文库》《妈祖》《奇奇过大陆》《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史》,将两岸优秀少儿图书资源进行了充分整合。

      

      报刊方面,截至2013年,福建有20家报刊入台交流。其中,《福建画报》社与台湾《前锋招标日报》社合作开发《海峡画报》,主打两岸题材,单期发行量达2万份,90%随《前锋招标日报》直接交到台湾读者手中,10%投放到往来闽台的“海峡号”高速客轮上,每月有近5万人阅读;厦门日报报业集团与台湾《中国时报》《旺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及《金门日报》等地方媒体合作,创办了《台海》杂志,以“两岸政商精英专属时事读本”作为自身定位,被新华社称为“祖国大陆第一份同时面对两岸的专业涉台杂志”,在台湾商界已初具品牌价值;《海西物流》则通过赠送与征订相结合的发行方式,经由在闽台商及其物流企业,每期入台约5000册,并且通过网站推广、email发送等方式推送杂志电子版,在台湾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4.闽台经营实体紧密对接

      合资开办出版企业,是闽台经营实体对接的主要形式。早在2004年,福建外文书店就曾与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合资开办了首家合资书店——闽台书城,2013年,闽台书城继续发挥闽台图书交流的桥梁作用,图书品种更加丰富,业务额不断上升,经营面积扩大至2000多平方米,并开辟了台湾原版图书专区及金门、澎湖、马祖出版物专柜;2012年,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与台湾城邦出版控股公司合资开办了海峡书局,2013年3月,海峡书局获得了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福州和台北两地同步启动数字出版业务;2011年,大龙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台湾知名出版人、文化人合作成立了台湾龙图腾文化有限公司。2013年,经由龙图腾,在台推出《绘本中国精选一百》《龙少年文库》《龙少年故事》《龙少年漫画》《文化中国》《大历史》与《悠游大地》等一系列宣传中华文化的图书,引起台湾业界的高度关注。

      另外,除合资开办出版企业外,2013年闽台还积极推动发行渠道联合构建。特别是,福建新华发行集团与台湾天龙文创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闽版图书在台发行新渠道,具体包括举办“首届大陆闽版图书台湾巡回展”;以台湾天龙为总店,在台湾十余家知名书店内设立“福建之窗”专柜;利用台湾书店的网站,构建“电商”和“店商”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发行新方式等。2013年在台共计发行图书、杂志、音像制品1000种,码洋约50万元人民币。

      5.闽台交流合作平台有效搭建

      平台搭建是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必备要件。2013年,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一系列交流合作平台被有效搭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如下:

      

      其中,2013年,“金门书展”扩展到台湾金、马、澎三个离岛及台北、台中、高雄三个大城市,同时举办高层次、贴近台湾民众的“妈祖信俗和妈祖文化摄影图片展”等活动,有效发挥了“金门书展”的品牌效应。2013年1月30日至2月4日,在第21届台北国际书展上,福建省外文书店则与子公司——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的13位台湾股东协商,设立了“简体馆”,成为闽台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据统计,台北国际书展期间,“简体馆”共供应了172700册的简体字图书,码洋共计532万元,内容涵盖艺术、科技、社科、经济、历史、少儿、医药卫生、外语等专业和领域,获得了众多台湾读者和媒体的热情关注,许多书一经上架就被读者抢购一空。除此之外,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的“海峡儿童阅读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快乐读书会”和“海峡两岸亲子夏令营”,《厦门日报》社和台湾旺旺中时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2013两岸甜蜜季大型婚庆活动”等活动,事实上也发挥着闽台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

      

      四、深化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构想

      1.用活用好优惠政策

      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给予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多项优惠政策,允许福建在对台新闻出版交流、合作中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先行先试,取得经验。例如在2013年6月的海峡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五条支持福建先行先试、惠及台胞的新闻出版政策,包括批准设立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加强两岸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合作;批准设立国家海峡版权交易中心,推进两岸版权贸易和版权产业发展;同意设立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福建分中心,促进两岸新闻出版人才交流和培训;允许在福建新闻出版单位从业的台湾业者参加出版职业资格考试,为在闽从业台胞提供工作便利;同意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开展加强国产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工作,为在闽网游企业提供便捷的行政服务。这些优惠政策的制定,既为台湾新闻出版企业落地大陆提供了便利,也为两岸新闻出版产业深入合作提供了宝贵契机。今后,闽台双方要用活用好要落实这些优惠政策,在两岸新闻出版合作交流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理顺交流合作的机制,推动优惠政策切实见成效。

      2.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未来,随着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化,双方已不能仅仅着眼于台湾出版物入闽或福建出版物入台,而应基于双方的互补特质与合作机制、共同着力于国际市场开发。一方面,当前闽台新闻出版企业在海外各自拥有自身的销售渠道,互不勾连,对国际市场的拓展也是各行其道,各打一方,没有发挥双方合力的优势,制约了华文出版物的国际竞争力。而就未来而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东南亚和欧美将成为华文出版物的巨大市场。要占领这些市场,需要闽台业界精诚合作,优势互补,避免内耗,共同开发;另一方面,就简繁字体问题而言,在海外,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大多同时采购简繁字体图书,书店也只考虑是否适销对路而不在意字体简繁,汉语学习者则根据发展需要繁简图书通读。因而,简繁字体并不会影响闽台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反而会使得图书品种翻倍。闽台业界如果能统筹简繁版本,采用共建海外分销中心等举措,将有效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华文出版物国际化。

      

      3.深化闽台新闻出版人才交流

      人才是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为确保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的设想能够落到实处,就要以改革的精神、开拓的思维、创新的手段来制定人才政策,深化闽台新闻出版人才交流。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台湾新闻出版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例如“同意设立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福建分中心”、“促进两岸新闻出版人才交流和培训”、“允许在福建新闻出版单位从业的台湾业者参加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等,努力引进台湾新闻出版人才落地福建。同时,也要利用目前台湾新闻出版政策的松动,发挥与台湾业界协会联系密切的优势,通过合办书店、策划工作室等形式,积极向台湾输送福建新闻出版人才,加强彼此了解,推动合作深化。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聚集和用好闽台新闻出版人才。通常情况下,新闻出版产业集聚遵循着3T原则,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包容(Tolerance),在其作用下,新闻出版人才纷纷向环境包容度高、人文关怀良好的地方聚集。据调查,闽台新闻出版人才对生活环境有所要求和期待,他们希望拥有舒适的生活,包括环境质量是否优质、文化休闲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可供选择的娱乐休闲方式是否众多等,因此应注重营造企业和行业的良好人文环境,努力为新闻出版人才提供类似“硅谷下午茶”般轻松惬意的生活感受和人际氛围,也是深化闽台新闻出版人才交流的应有之义。

      4.构建海峡出版创意产业集群

      为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升级换代,2013年福建省已提出或在建多个出版园区项目,如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海峡出版物流中心、海峡出版物数字信息投放平台、海峡创意印刷产业园、中国包装印刷(晋江)基地、南靖海峡印刷工业园、永安印刷工业园等。然而,从项目整合和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这些园区基本上还局限于福建新闻出版产业自身,未能有效凝聚台湾业界的力量。因此,今后要进一步提升闽台新闻出版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融合闽台业界力量,整合两岸各出版园区项目,创新产业形态,推进海峡出版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

      关于产业集群,按照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的观点,即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靠近并存在产业联系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因此,出版创意产业集群就是新闻出版产业领域中众多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社会机构,为了达到资源共享、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而在某一个地理空间上集聚,并结成相互分工、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网络结构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出版创意产业集群具有互惠共生、竞争协同、资源互补、优势放大等特征。例如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首批有32家企业入驻,其中图书策划公司就有27家,如北京磨铁图书公司、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等龙头企业,当年园区销售总码洋达70亿元,利税总额达15亿元,显示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可以说,出版创意产业集群是当代出版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闽台新闻出版产业合作新的制高点,对闽台新闻出版产业的未来合作形态有着关键意义,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今后应予以大力推动。

标签:;  ;  ;  ;  

文化产业互补视角下的闽台出版产业合作_文化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