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的五个DNA_商道论文

商业伦理的五个DNA_商道论文

商道伦理的五大DNA,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伦理论文,DN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013年第10期《中外管理》《“伪大师”与商道复兴》一文中,我提出中国进入千载难逢的商道复兴期,至此中国企业家的成功之“路”将上升为“道”。“道”或文化,从“道”的层面研究商业行为,首先应把经商定义为追求财富增长的职业。每一种“道”或文化都有一些过目不忘的关键词,比如,儒学的关键词是仁、义、礼、智、信;佛教的关键词是:贪、嗔、痴,修佛者喃喃自语时还会唱诵“六字真言”;道家的关键词是:无为、自然、逍遥,信徒或大师还去深究道家“九字真言”或“十三字真经”。

那么商道伦理的关键词是什么?若把马科斯·韦伯和其他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一下,我认为应该是这五个词:逐利、守信、创新、分享、奉献。

信用资产是最大无形资产

“逐利”是商人的职业本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每个人在追逐私利的过程中创造社会财富。这句话用中国三字经的句法来说就是:人之初,性本贪。由此演绎出经济学的三大定理:第一,稀缺性;第二,分配的必要性;第三,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调节供求。从亚当·斯密到马科斯·韦伯的理论,个人追逐财富与社会创造财富取得了一致性,经商致富因此成为一种社会职业。这一职业定位来自于市场,所以商道伦理肯定市场化的逐利行为,否定非市场化的不当谋利,这是商道的第一个关键词!

最早见诸文字的商道伦理是公元前586年问世的《塔木德》:“经商者,逐厚利。”如何才能逐厚利呢?犹太人的商业智慧是:用别人的钱赚别人的钱才能成为富人!这涉及商业社会最宝贵的资产:信用。其实最早把“信”商业化的并非商人而是宗教,商人经营信用,宗教经营信仰,二者都源于“信”,现代企业通用的法人制度也起源于宗教。宗教信仰和家规、家法是人类最早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商家崛起,或者师从宗教,或者沿袭家法,最本源的资本无非是一个“信”字,所以说:信用资产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无形资产。而中文的“信”拆开来念是“人+言”,因此“守信”是商道伦理的第二大关键词。

“裸捐”也时尚

商道的核心是创造财富,而创造财富的最高形态是创新。这个思想最早萌发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后来被马科斯·韦伯奉为经典,又被经济学家熊彼特发展为企业家驱动的创新理论。韦伯最早提出了时间价值的概念,他认为时间是无价之宝,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是对上帝的不敬,所以新教不容忍消极无为。恪尽职守、努力工作,是上帝赋予的“天职”。熊彼特把韦伯提出的“职业精神”或“资本主义精神”升级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理念,把企业家和资本家在职能上分离了。企业家阶层存续的使命是创新或创造,所以“创新”是商道伦理的第三大关键词。

财富本身并无善恶,但韦伯认为,为满足肉欲而不择手段的谋利行为是不道德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也反复说,一个社会的财富增长若不能够为多数人分享,就是一个不道德的社会。致富必须分享的理念后来成为制度,催生了股份公司与资本市场。资本家独占,所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家分享,所以追求市值的最大化,现代商道因此把“分享”升级为第四大关键词。

不久前,周润发正式宣布将响应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倡议,身后将99%的财富捐给社会。人们都以为“裸捐”是现代时尚,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商道之祖范蠡(史称陶朱公)就曾两度“裸捐”散尽家财,李白名诗《将进酒》中也有一句旷世名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往今来,商道的最高境界都是“奉献”,所以我把“奉献”选为第五大关键词。

标签:;  ;  

商业伦理的五个DNA_商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