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霞
山西省运城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0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间乳头溢液患者36例,分别进行乳腺导管造影。结果 导管内乳头状瘤16例,导管癌9例,导管扩张11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价值高。
关键词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溢液 价值高
在近几年,乳腺疾病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乳头溢液是乳腺导管疾病常见疾病,乳腺导管造影,它不仅是常用x线检查方法也是发现乳腺肿瘤的重要手段。乳腺导管造影适用于乳头异常溢液的疾病。对于非妊娠期与非哺乳期双侧或单侧乳头溢液,排除排除垂体肿瘤者,无论是浆液性血性均应做乳腺导管造影。它能够显示大导管及其分支导管,病变大小部位数目和性质,本法诊断率高,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安全易行。
资料与方法:36例乳头溢液患者,年龄28岁到58岁,平均38岁,其中单侧溢液26例,左侧溢液18例,右侧溢液8例,双侧溢液10例,血性溢液16例,浆液性溢液9例,黄色溢液11例。
方法 36 例患者造影前分别摄双侧乳腺头尾位内外斜位侧位,造影患者仰卧位,对患乳乳头常规消毒,然后挤捏乳头找到溢液导管口,用412号注射器针头(尖端磨平)慢慢插入乳管内1-1.5cm,接注射针前,向针头滴入造影剂,以免注入空气泡,造成假阳性,缓慢注入76%泛影葡胺0.5-2ml,直到病人乳房有胀感为止。针头拔出后立即行侧位及头尾位内外斜位摄片各一张,不加压或轻度加压,以免造影剂溢出。投照条件电压可比平片稍高。摄片完毕后令患者挤压乳房使造影剂尽量挤出。
结果 36例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内乳头状瘤16例,单发13例,多发3例,影像学表现为导管内单个或多个条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近端导管扩张,远端导管造影剂变淡或截断或呈杯口状改变,浆液性液体5例,血性液体6例。乳腺导管内癌7例,影像学表现为大导管及分支导管管壁不规则浸润、虫蚀样破坏、僵硬及狭窄,腔内多发小充盈缺损,充盈缺损肿块影伴砂砾样钙化,远端导管突然中断,分支减少及排列紊乱近端导管扩张扭曲,远端导管突然中断,分支减少及排列紊乱主导管及部分分支中断,均为血性液体。导管扩张11例,导管呈囊状,柱状扩张,部分呈串珠样,迂曲增宽,管壁毛糙,欠光整,淡黄色液体9例,血性液体4例。
讨论
乳腺导管内疾病临床上难以扪及,特别是肥胖者,多因乳头溢液或自触肿快来院就诊。钼靶平片常常为阴性,而乳腺导管造影能够显示病变大小部位数目和性质,本法诊断率高,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安全易行。
正常人有15-20分支乳导管,开口于乳头,呈放射状向乳腺深部走行,并逐渐分支,终止于腺泡。x线平片上可显示大导管,起止乳头下方,呈线样放射状向乳腺深部走行,但也可表现为均匀密度扇形影而无法辨认各支导管,x线平片上乳导管表现为线样影同纤维组织构成的线样影难以鉴别,可统称为乳腺小梁。乳腺导管造影能清楚显示大导管及其分支。
乳腺导管疾病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癌,乳腺导管扩张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中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女性,经产妇多见 ,尤其多见于40-50岁女性,主要表现一侧 乳房单孔溢出浆液性或血性液体,呈持续性或间歇性,部分患者在乳头附近触及小的肿块。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大导管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相对于大导管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发生于中小导管内,常为多发,其生物学特征倾向于恶性,认为是癌前病变。临床上应给于只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组织病理检查。一般认为该病与雌性激素过度刺激有关。较小的乳头状瘤在常规x线平片上常常无阳性发现,较大乳头状瘤可表现为乳晕下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或不清。乳腺导管造影是最准确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导管造影表现为为导管内单个或多个条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管壁光整,近端导管扩张,远端导管呈杯口。无蒂的乳头状瘤可表现为导管壁不规则。
乳腺导管内癌,临床上多数有乳头血性分泌的物病史。乳腺导管内癌在乳腺癌分期中属较早的类型,特别是病变范围小,乳腺导管内癌(为Gillis在1960年首先描述,近年随着对DCIS认识逐步深入和影像学筛选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明显增加,国外报道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5%~20%,我国达到7.8%~18.8%。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DCIS(包括DCIS2MI)归入癌前病变范畴,称为导管上皮内瘤变,认为只有浸润性癌才是真正的乳腺癌。主要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失调时,雌激素分泌过多而保护乳腺的孕酮减少,雌激素反复刺激乳腺小叶,致其过度增生变硬呈结节状而形成。乳腺导管造影主要表现为大导管及分支导管管壁不规则浸润、虫蚀样破坏、僵硬及狭窄,腔内多发小充盈缺损,充盈缺损肿块影伴砂砾样钙化,远端导管突然中断,分支减少及排列紊乱近端导管扩张扭曲,远端导管突然中断,分支减少及排列紊乱主导管及部分分支中断。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周围炎、粉刺性乳腺炎、乳腺胆固醇性肉芽肿、乳管闭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它是乳腺良性疾病。其实浆细胞性乳腺炎仅仅是乳腺导管扩张发展症晚期表现。此病多见于30-40岁非哺乳期的产妇,有时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妇女,目前为止,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于免疫有关。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为导管呈囊状,柱状扩张,部分呈串珠样,迂曲增宽,管壁毛糙,欠光整。
综上所述,乳腺导管造影能够显示大导管及其分支导管,作为乳腺溢液患者常规检查方法,结合有无溢液溢血触及肿块,及肿块活动度,皮肤有无凹陷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可靠影像学诊断资料,为乳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诊断。正确检查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导管内疾病特别是导管内癌误诊与漏诊。其诊断率高,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安全易行。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极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捷,吴丽霞,黄丽萍. 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10)
[2] 樊言. 乳腺导管造影40例分析[J]. 甘肃科技. 1999(04) [3] 杨运遥,刘金录,李灵芳. 乳腺导管造影121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16)
[4] 杨红兵,陆华萍. 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08) [5] 余海波,李玲. 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18)
[6] 裘洁,陈炜. 乳腺导管造影的技术要素探讨及质量控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07) [7] 徐廷国,于颖,丛云. 乳腺导管造影在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04)
[8] 张云奇,胡文胜. 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J]. 吉林医学. 2011(25) [9] 高海凤,马祥君,汪洁,何湘萍. 冲洗术对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充盈缺损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6(09)
[10] 滕皋军,徐放,董永华,曹国杨,王新德,胡美春,沙水泉,宋兆华,占惠娟,梅晓波,鲍润贤. 乳腺导管造影126例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 1986(05)
论文作者:杨会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导管论文; 乳腺论文; 造影论文; 乳头论文; 分支论文; 乳头状论文; 肿块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