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七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151)
【摘要】 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英夫利昔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医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3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实验组18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对实验组患者使用英夫利昔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使用英夫利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较少,适宜于临床上广泛使用。
【关键词】 英夫利昔;溃疡性结肠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106-02
溃疡性结肠炎,通常发生在患者的直肠部位或者乙状结肠部位,随着病情发展,炎症会在整个结肠处扩散[1]。该疾病的病因,在医学界中尚未有明确定论,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以及呕吐等情况,其发作具有反复性,病程长的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已经广泛应用一些生物制剂,例如英夫利昔等。本次实验,即通过英夫利昔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3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实验组18例。实验组患者男9例,女9例,年龄最低者32岁,最高者74岁,平均年龄为(54.35±4.08);对照组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最低者31岁,最高者72岁,平均年龄为(55.23±2.4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1.1选择标准 经过病理学检查,其症状符合溃疡性肠炎标准的患者;内镜检查,符合病症标准的患者;没有药物禁忌症历史的患者;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对实验内容、目的均了解,并具有参与意愿的患者。
1.1.2排除标准 处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对英夫利昔过敏的患者;具有糖尿病、心脏病的患者;具有身体免疫功能方面疾病的患者;具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溃疡性胃肠炎基础上还具有其他胃肠疾病的患者;在实验半个月之内,有过生物学治疗经历的患者;具有精神疾病,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的患者。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对实验组患者使用英夫利昔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2.1两组常规治疗 为两组患者开通静脉通道,予以补液,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状态;对缺钾患者进行补钾;对贫血患者输血;为患者补充营养物质与蛋白质;嘱咐患者卧床休息,不可摄入乳制品。
1.2.2对照组美沙拉嗪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美沙拉嗪(生产厂家: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0.25g/24片;批号:国药准字H19980148)治疗,口服给药,每日4次,每次1g,疗程为30天。
1.2.3实验组英夫利昔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英夫利昔(生产厂家:美国强生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426,;规格:100mg/瓶)治疗,口服给药,每日3次,每次3mg,疗程为30天
1.3评定标准 通过肠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沉、血蛋白、血红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变化;对患者溃疡性胃肠炎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比;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其中病症与体征的改善情况,以治疗有效率体现。显效为患者无腹泻与便血症状,其肠粘膜恢复;有效为便血改善、腹泻改善、肠粘膜恢复;无效为:腹泻无变化;粘膜未恢复,便血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使用SPSS19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使用χ²检验;以百分率表示技术资料[n(%)],(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英夫利昔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的治疗方法,并且其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较低。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机理,当前医学界尚未得出共识,然而大致可以认为是由于患者基因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功能问题所导致[2]。通常表现为腹痛、便血、以及呕吐等症状。大部分患者为慢性、低恶性症状。一般轻度患者,每日腹泻次数在5次以内,会发生痉挛性结肠疼痛,痛感较强,排泄后症状会明显减轻。患者重度表现情况为腹泻次数每日超过5次,体温与心率增高,出现血样大便,具有强烈痛感。
目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采用美沙拉嗪以及金艾迪莎等。然而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发现常规治疗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英夫利昔,则能够对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对白细胞齐迁移进行促进,使得白细胞粘附因子数量增加,并且使得内皮层通透程度增加。结合TNF-α,对患者体内的抗体依赖性毒细胞进行激活,溶解TNF-α,对肠粘膜的损伤进行修复,并缓解溃疡性肠炎的症状。对于常规药物不起效或者疗效不佳的溃疡性结肠炎,使用英夫利昔治疗,效果显著[3]。
本次实验中,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证明,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使用英夫利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较少,适宜于临床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聂胜利,吴军辉,张庆芳.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5):13-14.
[2]宓林,于晓峰,邹健.英夫利昔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国内研究系统回顾[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4):279-282.
论文作者:康刘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患者论文; 溃疡性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结肠炎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