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美术课堂论文_曹晓玲

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美术课堂论文_曹晓玲

山东招远市电化教育馆 山东 招远 2654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珍贵的民族财富。政府大力实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程,力求全面提升整体国民文化素质。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每个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中汲取到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艺术精华。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美术教室,在中小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同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有着深刻意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于当代社会相适应,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时代性、先进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让美术课堂成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主阵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缩影,更是一部饱富感染力的爱国史。美术课堂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篇章。

我国历代传世名画、宋瓷之美、明式家具、木版年画、私家园林、活字印刷、兰亭序,借助教材、丰富的网络资源,直观地向学生介绍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术瑰宝、秀丽的山河,还有中华民族勤劳人民智慧的民间美术结晶。

二、通过美术课堂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我们不仅要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更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观察美丽的景色、感受自然的美妙旋律、关注生活中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比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中喜闻乐见的剪纸、中国结、年画等,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提高审美意识;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实地美术教学,一起研究下优秀的木结构建筑—斗拱、活字印刷等,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有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我们不禁为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惊叹,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趣。

三、立足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日常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发展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倡导和鼓励善于独立思考能力。每个时代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我们要抓住欣赏和品评艺术作品的机会,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比如在中国画的欣赏课中,我们可以播放《国家宝藏》节目中的《千里江山图》的片段,去感受那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品味艺术家的审美情趣、认知中国画色彩的无限魅力。同时结合具体课堂教学采用互动式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唯有在认知的、有情感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进一步对传统文化传承创造,在笔墨飞舞中感受中华艺术神韵。

比如结合《江山如此多娇》原作,读毛主席的诗歌,借助对诗歌里的描述,进行构思创作。这正是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有力手段,可以不断提高他们对形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内容,对现有的美术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中年级结合课本内容中的美丽的蜡染扎染、巧手学编装饰结和吉祥结、尝试小组合作制作中国传统木结构模型、魅力陶艺制作学习等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设计学习和互动。低年级可以从庆祝节日方面进行,进行简单的贺卡设计、剪纸设计体验等,指导学生在教学规定的课程期间制作简单的节日礼物。

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是对当今中小学美术教学是一个挑战。一方面要求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具备相应的传统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身边的传统文化,去浸润、去熏陶孩子们的心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实现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

论文作者:曹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  ;  ;  ;  ;  ;  ;  ;  

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美术课堂论文_曹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