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分析营养指导与护理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74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n=37)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37)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指导,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血红蛋白水平与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护理前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与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与血红蛋白均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血清磷、血清钙、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铁转蛋白与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的营养状况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及血红蛋白水平,并增强了营养补给,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营养指导;护理;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应用效果
现临床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采用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其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这一时间区间我院接收治疗的74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分别行常规护理与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与血红蛋白与营养状况,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7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这一时间区间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男20例,女17例,30-71岁,平均(50.5±20.5)岁,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肾小动脉硬化1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32-70岁,平均年龄(51.0±19.0)岁,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肾小动脉硬化1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与病因,在统计学中不存在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于透析前向患者讲解肾衰竭与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测定其体重、脉搏、血压、血尿素氮、脱水量等指标。透析过程中安抚患者的情绪,以减轻疼痛感。透析后叮嘱保持造瘘部位的干燥与清洁,避免感染。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指导,包括①成立营养指导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与4名责任护士组成,要求全部具有2年以上临床经验,并在研究期间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健康饮食方法的学习,确保全部考核成功。②营养饮食表的制定:收集患者个人的基本信息,依照患者饮食喜好制动营养饮食表,于表格制定完成后,分发至患者手中。③营养指导:(1)营养要求:由于患者在透析期间会流失大量的蛋白质,应叮嘱患者加大蛋白质的摄入量,多食用鱼肉、牛奶及鸡蛋等这类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对于摄入量的选择,需要依照患者体重来调整,每天控制在1.0~1.2g/Kg;并注重补充维生素B,尽量少食用含磷及钠盐较高的食物,如腌菜等。同时减少咖啡、茶、豆类食品的摄入量,水果蔬菜最好煮沸后弃汤食用,水果蔬菜最好煮沸后弃汤食用,避免出现高钾血症。还有在透析期间少饮水,不可饮用碳酸饮料,确保体内有足够的热量,摄入糖分的量每天在5~69g/Kg左右。另外就是严禁食用香蕉、巧克力、肉汤、菠菜、蚕豆等食物的摄入[1]。(2)烹饪方法指导:食物会因烹饪方法的不同而造成营养价值的差异性,对此,护理人员可通过对患者当前营养状况的评估,进行食谱的制定,详细列出其少吃、多吃及不能吃的食物种类,同时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让患者家属了解部分食物的具体成分与膳食具体的摄入量,并告知食物对应的营养价值最高的烹饪方法。(3)生活护理: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加强运动。同时要求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确保其具有稳定的情绪。④随访:定期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要求患者做好每日心率、血压、尿量的测量与记录工作,及时发现与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1.3临床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1)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取患者肘前静脉血4ml,利用全自动式生化分析仪测定透析前后的血清钙、血清磷、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与血红蛋白,测定结果与治疗效果成反比。
(2)利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CA),共35分,7分以下为正常,8-34分为轻度营养不良,超过35分为重度营养不良。分值越高,表明营养情况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软件应用在数据的处理中,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计量资料(),检验为t,P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与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两组护理前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与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与血红蛋白均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血清磷、血清钙、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铁转蛋白与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见表1。
2.2 营养情况对比
研究组营养情况正常15例(32.44%),轻度营养不良21例(56.76%),重度营养不良1例(2.70%);对照组营养情况正常9例(24.32%),轻度营养不良19例(51.36%),重度营养不良9例(24.32%)。由此可见,研究组的营养状况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
3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病因复杂且较多,对肾实质呈现慢性、进行性的损害,并经常伴有氮质血症、机体代谢功能紊乱等病症。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液透析治疗外,还需给予相应的营养指导护理。营养指导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通过调查患者的饮食喜好,并结合饮食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营养饮食方案。同时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可及时明确患者的饮食方式,纠正饮食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前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与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磷、血清钙、肌酐、铁转蛋白、尿素氮与血红蛋白均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血清磷、血清钙、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铁转蛋白与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的营养状况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表明两种护理模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但营养指导护理模式的效果更佳[3]。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血清磷、钙水平,并增强了营养补给,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戚牡芳,叶燕萍.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9):1579-1581.
[2]杜丽,祖明辉.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及血糖管理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11):2206-2210.
[3]刘爱琴,黄少平,江斯桃.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03):107-109+141.
论文作者:邓平,,江世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血清论文; 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对照组论文; 蛋白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