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解与心得论文_周哲光

“少教多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解与心得论文_周哲光

周哲光(铜仁第一中学 贵州 铜仁 5543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26-01

初次接触“少教多学”的理念是起缘于2015年7月份在陕西咸阳 “第三届‘少教多学’课题年会暨结题工作现场会”的会议,这次的学习使我对之一理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虽然我系陕西人,但是作为一名铜仁一中的教师来到陕西参加这样的会议,也颇为激动。曾经对“少教多学”有误导性的认识,这一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体悟。

许多前辈们对“少教多学”模式的探索是由一个前沿性的认识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阔性的认识,他们的琢磨和研究可以用赵谦翔老先生的“绿色语文,一言以蔽之:既教语文,又教做人”可概括。大家都称他为赵老先生,这不仅得益于他的所教的知识,更得益于他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地研究。赵老先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依然为同学们和老师们展示了一节生动的课《陋室铭》。虽然这是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就学过的一篇课文,但当时对这篇课文的印象就是那句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今天赵老师秀口一吐,又使我走进了那个暖人而温馨的陋室,一睹刘禹锡的德馨: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撒芬芳。他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也是对我们人生价值取向的一种启发。赵老先生的课堂似乎只能用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来形容,这也是对我一个新老师最大的感触。此外,我还能深深地感受到赵老师不仅对语文教学的尊重,而且还蕴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引起学生和所有听课者的共鸣。我想,一节好的课堂,不仅是对知识内容的观照,而且还能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让学生从情感的升华上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不正是我们今天语文教学所要关注的吗?

最先认识“少教多学”理念的时候,我简单地以为“少教多学”就是老师少教点知识、学生多做点题目,此时再想一下,只想嗤之以鼻,笑自己的愚蠢。后来才认识到,“少教”就是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而“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是真正实践起来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需要我们从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仅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要让他们从本质上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此外,赵老师还教导学生:语文需要“悟”。他认为“‘悟’由‘心’与‘吾’构成,‘心之官则思’:故从左往右看,乃‘思之吾’,即思想的我;从右往左看,乃‘吾之思’,即我的思想。所谓悟性,就是思想的个性,个性的思想”。“人”之所悟:“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想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没有悟性,犹如盲人骑瞎马,寻不到去处;没有悟性,好似蠢汉推空磨,劳而无功。悟性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悟性高,知天晓地,明古道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所以平时在上课时,我都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思考学习某篇文章的感触。有时甚至将自己的感触写成一篇学后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形成也有一个导向性的引领。如沈从文的《边城》,它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美丽的湘西世界,塑造了一个善良淳朴的群体形象。这也是我读高中学习这篇文章时对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湘西的向往。读它,我总是会穿越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谢灵运笔下的山水田园,缘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召唤点。为此,我真的来到了这个真实的现实湘西,也激动过,也震撼过,可这么美的湘西,让我想到在今天物欲横流、繁华浮躁的社会,我们丢掉了什么?这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我给他们布置了作业:以“这样一座城”开头,写一段学习《边城》的感受。这些拓展性训练,都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悟性,激起学生对人性的呼唤。一次人性的回归,得益于千百年的文化,是中华古国文明的延续!

还有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先生——赵明老师。他教导我们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语文教学,“用技能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你就只是一个教书匠,用教育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你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用生活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你就是一个语文教育的自由人。用文化的眼光看语文教学,你将有可能成为一个语文教育家。”赵明老师智圆行方,学高身正,处事老练,为人宽厚而低调。在他的身上显现出了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我影响至深,使我受益匪浅。他善于独立思考,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勤于笔耕,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堪称炉火纯青甚至老辣。一个有造诣的语文老师不仅教导学生学习知识内容,而且要教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敬畏、尊重,这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教授语文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到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因此“研究语文教育,书写春秋华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吾辈仍需上下求索。

论文作者:周哲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少教多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解与心得论文_周哲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