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乡中心小学 138000
“数学学习最终给孩子的不只是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法。”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也曾指出: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因此,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思维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关系到学生将来成长的质量。数学课的精彩,除了表现在教师独到的设计、睿智的引导等,更多的是表现在学生积极探究、巧妙回答和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的呈现。教师的精彩表现往往会酝酿出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这些仅仅是能上好课、教会学生的前提。如果教师“目中无人”,漠视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学生仍然会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但知识蕴涵的只是前人验证过的公式、规律,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被物化、形式化了的文字,冰冷得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所以教师要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张奠宙),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发展的体验过程,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质量,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新课标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新两基(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和“新两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决定学生能否有“后劲儿”的决定性因素,这是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向,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授课时应向教学能否使学生有“后劲儿”使劲。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能使学生有“后劲儿”呢?一堂课究竟应该赋予学生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一、赋于学生“知识”,更要赋于学生“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不很明确地写在教材中的,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把握。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只注重明线而忽视了暗线,这其实无异于买椟还珠,是相当可惜的。因为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领会精神、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对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时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统计图教学,制图和识图只是一个显性知识,而在这个显性知识的背后隐藏着有价值的统计思想。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让学生花很长时间去画复杂的统计图就没有必要了,这些是技术能做的,我们要把劲头使在技术不能做的但又是现代社会发展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上,那就是在学习统图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策略、经历的思维过程、学会的统计眼光。这些对于学生一生来讲,比学习画统计图重要百倍。因为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画统计图用得很少(计算机能代替),但是他要用这种统计思想方法、统计眼光和策略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在统计教学中,比较明显地折射出掌握知识已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成了启迪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成了探索的成果。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不在于数学知识本身,而在于教师如何挖掘知识背后那些有价值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原料和养份。
二、赋予学生“技能”,更要赋予学生“智慧”
英国大哲学家怀特海说:“尽管知识技能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知识技能的价值还有另一个更模糊但更伟大、更居支配地位的成分,古人把它称为智慧。没有某些知识技能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技能,却仍然缺乏智慧。”智慧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累积,如果一个人记忆了许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技能,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却不善于自己独立思考,更不会主动探究和创造,那就还没有智慧。拥有知识、掌握技能的人不等于拥有智慧,但拥有智慧的人一定拥有知识与技能,更懂得如何运用知识获取新知识。对教学而言,“知识技能”往往关注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答案等,而“智慧”更关注这些结论的形成过程,关注那引人入胜的未知领域,这是知识技能与智慧的最大区别。山东省济南市博文小学孙霞老师“有趣的平衡”的教学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让学生经历“质疑、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的探索过程。我认为,如果仅仅是“教学知识与掌握技能”,10多分钟就足够了。但是这样教学,学生获得的仅仅是“知识技能”而不是“智慧”,仅仅是“知道”而没有“感悟”。事实上,孙老师赋予学生的是“慧”:“规律并不重要,今天你记住了,明天,后天,……一年,忘了或者题目变了,怎么办?关键是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其智慧。”因为智慧体现在过程之中,体现在对过程的处理、思考、实验和证明等,它是对知识的升华和发展,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没有过程就没有智慧。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历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课堂,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后劲与长效,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和前行的每个脚印。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把握时机,讲究策略,注重实效,自觉开展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要继续深入展开细致的实践和研究,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更多更有效的思维训练和培养方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论文作者:钟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技能论文; 智慧论文; 的是论文; 思想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