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P、QATP及其在虚拟参考系统中的应用_元数据论文

QuIP、QATP及其在虚拟参考系统中的应用_元数据论文

QuIP、QATP及其在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统中的应用论文,QuIP论文,QAT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一项借助于网络进行问答的服务,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其表现形式日益丰富,图书馆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服务策略也发生重大变化,由最初独立、分散的服务逐步向合作化的、协作式参考咨询服务方向发展。在此情形下,如何建立起虚拟参考咨询技术标准规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对咨询过程中的问题/答案进行控制和管理,便成为现阶段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建设中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1]。

问题交换格式(Question Interchange Profile,QuIP)和问题/答案处理协议(Question/Answer Transaction Protocol,QATP)正是从不同角度对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进行规范的两份文件。

1、QuIP和QATP提出的背景

QuIP与QATP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关联的协议。QuIP概念首次出现于1998年美国纽约Syracuse大学信息研究中心学者 R.David Lankes撰写、由美国教育部资助的虚拟参考咨询台项目(Virtual Reference Desk,VRD)的第一本白皮书中[2]。随后,QuIP在 VRD和AskA协会会议上讨论通过,并被用于AskA服务的问题/答案交换中,进而又被扩展成用于表达一个或多个人或组织之间相互进行问题交换的通用方式[3]。

QuIP是一种基于元数据的线性的数据格式,它可以实现以一种统一的文件格式来支持、跟踪和储存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问题和解答。QuIP发展的核心在于它在充分保留人与人之间进行问答交换的意义的前提下,实现参考咨询问答能够自动进行交换,并可扩展到多个领域中。

1999年5月QuIP白皮书1.01D版本发布,并得到美国国会图书馆采纳,将其用于协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Collaborative 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CDRS)中。2000年OCLC对QuIP给予高度关注并考虑将其作为标准应用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可能性。2001年QuIP协议被正式推荐给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化组织(NISO)[4]。2001年12月NISO建立了网络咨询服务工作组NISO Committee AZ,专门进行问题/答案处理协议和网络参考咨询元数据元素集两方面的研究。

Committee AZ成立以后,就虚拟参考咨询中问题/答案处理协议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发布了协议概要(Overview)、使用案例(Use Case)和功能模型(Functional Model)等文件[5],2004年3月Committee AZ发布了问题/答案处理协议试用草案,并赋予其Z39.90:200X的美国国家标准代码,自2004年4月5日开始,NISO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为期一年的开放试用,2005年4月到期后,试用期被延长至2006年底[6]。

2、QuIP和QATP的主要内容

2.1 QuIP的主要内容

QuIP协议中主要包含了三部分内容:元数据模式(Metadata Schema)、语法绑定(Syntactic Bindings)、协议集(Protocols)。

在元数据模式方面,白皮书提出了45个关于记录和描述问题交换的元素,对每个元素的名称、定义、子元素、限制和出现情形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并一一列举了QuIP元素与DC间的映射关系,对于元数据间的相互关系,白皮书以树形图形式进行说明,这些内容确定了虚拟参考咨询中存储和交换相关数据的结构和格式。

在语法绑定方面,白皮书从虚拟参考咨询问答交互角度描述了问答双方交换信息的语法格式并用XML方式对QuIP进行表现。

在协议集方面,白皮书虽有所提及,但对于协议体系结构、功能实现模式以及与底层协议关系等问题并未提出具体方案,也没有涉及到关于虚拟参考咨询平台建设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

2.2 QATP的主要内容

QATP是用来支持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之间的问题交互过程的协议。其试用草案主要包括七个章节内容[7]:

1)协议模型(Protocol Model)

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定义了11种在QATP协议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操作/信息类型以及每种操作/信息类型的调用者。

协议模型部分着重对该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分为基本问答模型(The Basic Question/Answer Model)、澄清问题模型(Clarification Model)、限制信息模型(Constraint Model)和动作/状态模型(Action/Status Model)等四种典型场景分别进行讨论,具体描述了在不同典型场景下,问答双方的典型操作/信息类型以及处理流程。

在协议模型部分的最后,将视角从典型场景下的具体操作提升到QATP协议模型的立体框架高度,从推荐、转发、连锁和用户转向四种关联模式,对由上述典型场景构成更为复杂的模型定位(拓扑模型)进行分析。

2)标识符(Identifiers)

主要介绍处理标识符、信息标识符、参考标识符和URIs在QATP协议中的具体使用。

3)计时器和失效时限(Timers and Lack of Activity)

主要介绍计时器和失效时限两个参数。这两个参数主要用于标识问题解答过程中的时限要求和时效状态。

4)数据结构概要(Abstract Data Structures)

这个章节对虚拟参考咨询问答数据包(The NetRef Package)按照协议数据、协议信息辅助数据类型和档案信息3种类型进行分类描述,每种类型的数据又从参数名称、发生情形、类型、备注4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

具体地说,在协议数据部分,列举了10种类型的数据,分别为:问题信息、回答信息、澄清问题请求信息、澄清问题信息、限制信息、限制回复信息、请求动作信息、状态信息、储存信息和错误信息。

协议信息辅助数据类型部分包括:内容信息、元数据元素信息、内容封装信息、内容信息类型、数据信息类型、处理信息类型、处理标识类型、处理历史类型Ⅰ、文体历史类型、问题事件类型、相关处理类型、限制类型、限制回复类型、限制信息、诊断类型、接受转发类型、转发类型、转发信息类型、用户转向请求类型、状态报告类型、处理历史类型Ⅱ、分派类型、文本类型、推荐类型等24种类型的数据。

档案信息部分包括档案类型、个人机构标识类型和代理机构信息3种类型的数据。

5)XML Schema

6)QATP过程(Procedure)

主要介绍了协议的使用规则、状态表、错误处置、异常信息处置和终止咨询等内容。

7)与底层协议的映射关系

介绍QATP协议会使用到的网络传输协议、数据封装协议等底层协议。

3、QuIP和QATP的内容特点

(1)QuIP与QATP协议都是旨在对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进行规范的技术文件,但是二者侧重有所不同。

QuIP是针对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问题和答案内容描述的一个交换协议。QuIP的基础在于,虚拟参考咨询是包含一系列问题交换的,同时又是一个有方向性的进程,这个进程一定有一个发起者,问答的交换也一定是有一个线性的顺序、一个主题和一系列的限制才能够进行。QuIP的核心就是这样一条线性规律,是一种用线性方式自动进行问题和答案的内部操作和相互交换的元数据格式,这种交换发生在一个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内部,同时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类型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之间。QuIP对咨询问题与答案、处理要求、工作流程控制等进行了规范,保证参与问答各方能够准确无误地交换问题和答案,并控制操作过程。

与QuIP不同,QATP并没有定义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内部问题/答案的流通过程,而是对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之间交互过程进行描述。QATP定义了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在不同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机构之间进行问题/回答交换的方法和结构,是一种用来支持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之间的问题交互过程的规范。

(2)QuIP和QATP协议在设计上比较合理,适用范围界定清晰,能够较为全面和具体地勾勒出关于虚拟参考咨询系统问题/答案处理环节的元素属性、典型场景、运转模式以及整体框架结构。

两个协议对各自的适用条件作了十分明确的限定,QuIP协议强调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在问题与答案的交换过程中,由于问答的主题以及参与人员发生变化,问答过程也会变得复杂起来,但是由于这种变化是依附在对话这种形式上,因而体现出一种线性的规律。这条“线”体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交换,这些问题交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属性(内容属性、时间属性……)以及每个属性的子元素正是QuIP所要进行描述和规范的主要内容,线性规律也成为在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中引用QuIP所必须遵循的核心法则。

在QATP协议中同样也对其规范和处理的问答过程进行限定,以一系列假设作为该协议适用的前提,如:客户端为每一个问答活动分配一个事务标识符,以代表每一个问题。该问答的所有信息都携带问答标识符;客户端可能会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来传递;一个客户端也可能会在其对应的服务上有多个并发的问答活动;一个问答活动可以被服务器或者客户端“关闭”;一个被关闭的问答活动能够被存档,一个新的问答活动可以参见被存档的问答纪录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QATP协议对问题/答案处理过程中的典型数据类型进行规定,并将问答处理过程中的典型场景进行划分,设计了多种协议模型及其相互间的关联模式,实现对在不同咨询机构之间进行问题/答案传递的方法和结构进行控制和规范。

由于QuIP和QATP对各自处理的咨询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虑和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用模型,使得这两个协议能够帮助人们在进行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设计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答案处理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3)QuIP和QATP对各自所涉及的虚拟参考咨询中的具体过程和属性都有较为详尽的描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利于两个协议在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QuIP和QATP协议在进行内容表述时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对协议要表达的逻辑进行充分的理论阐述时,十分注重协议的可操作性。在两个协议内容中,数据结构部分都占据了大量篇幅,每个协议都设计有数十个不同类型的数据,并对每种数据元素或数据类型都从定义、子元素、限制、使用情形等多个角度对该数据元素或数据类型进行详细阐释,此外,两个协议中也都特别安排章节来叙述如何用XML方式表现协议规范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QATP协议发布同时,将该协议产生过程中的一系列文件如协议概要、使用案例和功能模型等作为协议附属文件一并发布,这些附件除了有助于人们了解协议研究发展进程、更好地理解协议内容外,也是对协议的重要补充,如在《Question/Answer Transaction Protocol:Use Cases》中,对QATP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答案处理实例进行分析,列举了毋须通过协议的简单问答、通过协议进行的简单的问答、多重提问、多重回答、其他多重情形、澄清、处理过程、限制、会话、问题确认、回复用户、用户转向、转发、多重问题、拓扑情景、已归档处理问题参考、计时器等17个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具体过程[8],从用户角度对协议中的行为规范和特殊功能进行叙述,这无疑会成为将该协议应用于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设计时的极具应用价值的参考资料。

4、QuIP、QATP在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中的应用问题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迅速的发展,并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设计的随意性较强,没有将系统内部元数据规范问题以及系统间咨询问题/答案的通讯协议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随着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以及对协作式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认同,关于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的技术标准规范问题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在进行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设计的过程中,QuIP和QATP协议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标准文件。如何对这两个协议进行充分研究和利用,也是我们在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设计中所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1)QuIP和QATP应成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设计中参照执行的重要标准规范

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对于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而言,QuIP和QATP是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技术标准规范,协议结构合理、内容严谨、可操作性较强;其二,这两份协议均出自美国,基于美国在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研究水平和服务现状,特别是NISO致力于将QATP协议确立为美国国家标准的努力,都使得这两个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成为可能。鉴于虚拟参考咨询的协作式发展趋势,我们在进行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设计时,以QuIP和QATP为基础来进行技术标准规范的设计也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2)强化对QuIP和QATP的研究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QuIP和QATP标志着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技术规范研究和应用的最高水平,但是这两份协议中依然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协议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QuIP协议就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的数据元素问题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于这些元素的类型和权重问题并没有展开进行论述,同时也并没有从虚拟参考咨询元数据元素集及其与数字图书馆基本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角度对这些元素进行分析。此外,QuIP白皮书主要是从理论上对QuIP进行说明,对于协议体系结构、功能实现模式以及与底层协议关系等具体应用问题并未给出答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同时也成为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QATP协议对不同机构间进行问题/答案交互操作提供了技术标准,但是如何结合不同机构的服务特点,将协议中所述及的协议模式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能够真实反映本机构服务特点的拓扑模型,并根据这样的服务范式确定本机构用于问题/答案处理的数据类型,确保协议能够在不同机构间发挥作用,是每一家试图采用QATP协议的机构所必须认真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3)注重QuIP和QATP的应用策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循序渐进

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的设计以满足实际应用为目标,同时也要借助软件服务商的力量来帮助实现。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也须注重QuIP和QATP的应用策略问题。

对于信息服务相关领域的软件开发商而言,在进行网络咨询服务系统设计时,对于QuIP与QATP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基于商业因素考量,在软件开发策略中往往首先着力于满足QuIP的要求,以求达到强化系统自身功能的目的,然后才会考虑相同系统间或者不同系统间咨询问题的传递问题。由于目前国内图书馆界及其他行业的网络咨询服务协作关系并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对在系统间问题传递的需求并不迫切,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目前国内对QuIP与QATP的研究,特别是从实际应用角度对这两个协议进行研究都很不充分。

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在进行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开发设计时,也应以分阶段进行为宜,首先针对本地系统功能进行开发,然后再进行与机构间协作相关系统模块的设计。同时为保有与未来虚拟参考咨询协作网络的结合,系统设计中涉及问题/答案数据格式问题,要注重与QuIP的兼容,涉及问题/答案处理过程则须参考QATP的规定,以便于将来在协作成员机构之间进行问答交换。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便有可能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等问题都得到充分考虑的前提之下构建起本机构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这也是目前国内一些机构研发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所采取的方式[9]。

4)致力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国家标准的制订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有别于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利用网络进行协作式服务的属性。因此与传统咨询模式相比较,虚拟参考咨询将彻底摒弃传统参考咨询以各自为政、独立运行服务模式,而转为强调在多个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起一种协作关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最大的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达成服务的最大化。实现这样的协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起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标准规范体系,以供各服务机构遵照执行。

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方面的标准或规范,随着信息服务界、特别是图书馆界对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认识的深化和服务的深入,以及对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协作化发展趋势的普遍认同,对于制订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标准规范的要求也日益迫切。QuIP和QATP协议已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对这两个协议的研究和在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中的应用和探索,无疑都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虚拟参考咨询标准规范的理解;对于我国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国家标准的建立,势必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标签:;  

QuIP、QATP及其在虚拟参考系统中的应用_元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