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600)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四肢关节面骨折患者80例(共140处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所有患者先进行DR平片扫描,后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使用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影像处理,检查结束后,对比两种检出方法的骨折检出率。结果:DR平片扫描的骨折检出率为71.43%(100/140),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骨折检出率为96.43%(135/140),两种检查方式的骨折检出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面骨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情况的发生,为患者接下来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四肢关节面骨折;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082-02
本文为进一步探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四肢关节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了DR平片扫描和多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经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其骨折检出率明显更高,现将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四肢关节面骨折患者80例(共140处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
8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09±10.31)岁,男性患者数量和女性患者数量的分布比值为45:35。其中有23例脊柱骨折患者、27例肋骨骨折患者、16例四肢骨折患者及14例盆骨骨折患者。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病理诊断确诊为四肢关节面骨折,共140处骨折,所有患者均伴有疼痛、局部肿胀及畸形等临床症状,且将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精神系统异常、伴有其他严重病变的患者排除在外,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方法均具有知情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先进行DR平片扫描,后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使用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影像处理,检查结束后,对比两种检出方法的骨折检出率。
DR平片扫描方法:使用岛津900mADR摄片系统,对于疑似骨折处采用加拍对侧加以对比,扫描结束后,由专业的临床医生进行阅片分析。
多层螺旋CT检查: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查,将管电压设置为120kv,扫描层厚和电流分别设置为16?2.4mm和220mAs,矩阵为512?512,螺距为1.0,先进行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及容积重建,后对图像进行技术处理,最后将所有的数据资料送往仪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数据分析[1]。
1.3 观察指标
对DR平片扫描组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组的骨折检出率进行观察,骨折检出率越高,表示诊断价值越大。
1.4 数据处理
对DR平片扫描组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组的骨折检出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骨折检出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诊断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 DR平片扫描的骨折检出率为71.43%(100/140),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骨折检出率为96.43%(135/140),两种检查方式的骨折检出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详情如表所示。
3.讨论
四肢关节面骨折的创伤性较大,一般累及多个组织部位,如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将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痛苦[2]。四肢关节面创伤骨折的诊断难度较大,传统的x线诊断存在较多的漏诊及误诊情况,不利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诊断措施,减小四肢关节面骨折患者的误诊情况,成为了临床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3]。
DR平片检查是诊断四肢创伤性骨折的常见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对病变情况进行反映,但是该诊断方式的结构较为复杂,病变观察过程中的角度较为狭窄,无法完全显示出病变的范围,在临床中容易将隐匿骨折漏诊。除此之外,四肢骨折创伤患者在疼痛的影响下,摄片位置无法确保标准,对其解剖关系的分析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DR平片检查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4]。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属于临床较为新型的诊断方式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确诊率,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多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其诊断方法具有以下优势[5]:(1)可明确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和组织重叠较多的骨折;(2)可全方位地显示创伤性骨折的部位,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3)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及容积重建可以从冠状位、矢状位及不同斜位呈现出二维图像,对病变进行更加直观的观察。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DR平片扫描的骨折检出率为71.43%(100/140),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骨折检出率为96.43%(135/1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面骨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情况的发生,为患者接下来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董燕,刘静,李润武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25-126.
[2]许允发,王琦,崔铁昆等.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四肢关节疾病后处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62-63.
[3]徐振华,申光武,袁防震等.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3):406-408.
[4]于值昌,张强,王清玉等.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骨关节骨折临床应用体会[J].影像技术,2014,26(1):6-7,27.
[5]吴春华,金磊.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四肢关节创伤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3):2951-2952.
论文作者:王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螺旋论文; 检出论文; 患者论文; 多层论文; 后处理论文; 关节论文; 技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