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_姚竣

(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200)

【摘要】目的: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髓外内固定、髓内内固定进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髓外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或者闭合复位PFNA髓内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等临床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1%、20.37%,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髓内系统内固定与髓外系统外固定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但是髓内系统内固定用于临床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加快患者疾病痊愈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系统内固定;髓内系统内固定;治疗效果

Intramedullary and pith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treated by external fixation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YaoJun (646200), luzhou, sichuan heji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pulp internal fixation,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treated 10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adopts open reduction and locking plate medullary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closed or reset PFNA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treatment system,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data shows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healing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Harris scoring clinical indexes such 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P >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7.41%, 20.37%,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s: internal fixation with intramedullary system outside the medullary system external fixation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but th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intramedullary system used for clinical purposes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an speed up the patients disease recovery,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dullary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Internal fixation with intramedullary system; Treatment effect

骨科临床疾病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老年患者是疾病常见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逐渐往老龄化社会发展,该疾病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而出现粉碎性骨折症状[1]。大部分青壮年骨折是由于严重暴力造成的,也会导致粉碎性骨折症状,大概有?的骨折属于不稳定为类型的,临床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由于鼓骨粗隆位置有着丰富的血运,手术后骨折症状虽然能愈合,但容易出现髓内翻症状,而老年患者长时间卧床治疗会造成并发症[2]。促进因卧床造成的并发症明显减少,降低患者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及时实施固定治疗,并引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是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医生需要关注的问题[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髓外系统内固定治疗、髓内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证明髓内系统内固定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男患者68例,女患者40例,年龄为40~80岁,中位年龄为(69.44±8.54)岁;其中跌倒伤20例,车祸伤40例,坠落伤35例,因其他原因致伤13例;本组患者AO骨折分型如下:A1型30例,A2型42例,A3型36例;患者从受伤到医院就诊时间为1h~6d,平均时间为(3.11±1.67)天;在入院之前均未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治疗。按照医学伦理学原则,征求患者治疗意愿且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因素、AO骨折分型、就诊时间、分组依据等常规数据对比基本一致(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切开复位锁定钢板髓外系统内固定进行临床治疗,由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选择仰卧位体位,并确保患肢维持外展内旋的姿势,于患肢大转子侧方作长度大概为8~12cm的切口,使股外侧肌膜以及扩筋膜得到有效分析,将鼓骨粗隆全面暴露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型号的锁定钢板慢慢的插入股骨外表面,确保钢板与股骨外表面处于紧贴的状态,通过导向手柄给予钻孔操作后将螺钉拧入实施固定操作,确保能够稳定的固定后再给予逐层缝合处理;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或者闭合复位PFNA髓内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由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维持患肢内收大概10~15°的中立位体位,采用C臂X线机透视辅助完成手术操作,于股骨转子上方作长度大概为4~6cm的纵向切口,对髓腔内导针以及进针点的位置给予确定。通过分析前倾角的要求顺着导针把合适直径规格的PFNA主钉在髓腔内植入,通过分析导钢针的需求将瞄准器合理调整,确保导针在股骨头内的位置以及深度处于合理的状态内,对螺旋刀片的长度以及位置给予确定后,将刀片打入,并把远端螺钉拧入钻孔。利用C臂X线机透视确定PFNA位置后方能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3临床观察指标[4]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由医护人员利用电话、门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分别调查其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其中骨折愈合标本主要体现如下几点:第一点,下肢在无需拐杖的情况下能持续在平地行走3分钟;第二点,通过X线进行检查显示骨折位置出现连续性骨痂生症状;第三点,骨折局部未出现异常的活动;第四点,骨折局部没有出现纵向叩击痛以及压痛等症状;并发症主要观察褥疮、髋内翻、尿路感染、静脉血栓等症状;Harris评分以0~100分作为评价分值,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恢复得越为良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30.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数据作分析统计工作,利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计量数据、计数数据,以t、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

2.2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该疾病发生与股骨机械强度明显降低、微结构破坏、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及早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及稳定固定治疗对降低疾病致残率、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通过保守治疗要求患者长时间的卧床,容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部感染等症状,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6]。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髓内钉固定系统、髓外固定系统等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哪种方式更适合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仍未有统一的定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髓外系统内固定进行是较为标准的一种手术方式,髓外系统内固定具有侧方钢板以及拉力螺钉两种优势,操作方式便利且价格不高,能利用套筒将头颈钉作向外下方滑移操作,并能加压骨折断端,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偏心钉在外侧骨皮质固定,钢板需要长时间承受压应力以及张应力,可明显加大剪切力以及弯矩,如果患者为反粗隆方向或者股骨近端内侧壁类型的不稳定性骨折,那么通过髓外系统内固定治疗则会造成股骨干内移,从而出现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髓内系统内固定具有弯矩小、主钉力臂短等特征,与髋部生物力学的基本特征互相符合,可有效的完成负荷传送,促进股骨局部负重应力能明显减少,使骨折力线有所恢复,达到增加骨折结构稳定性、减少力矩等效果,对促进患者及早负重有一定的帮助。加上闭合复位操作能微创置入,具有局部血运破坏小、手术创伤小等优点,相对于髓外系统内固定来说,其优势更为明显。但是髓内系统内固定手术费用高,加上要求手术操作者具有较高操作技术,部分基层医院难以推广使用。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等临床指标基本一致(P>0.05),代表着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髓内系统内固定、髓外系统外固定进行治疗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1%、20.3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由此得知,相对于髓外系统内固定来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髓内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研究表明,临床医生在接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不仅要对各种内固定操作技术有所了解,还应该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适应症以及优缺点,确保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飞.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 27:61-62.

[2]关智宇,孙爱敏.体表定位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7, 07:59-61.

[3]张晋津.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生物力学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v.16 45:15-16.

[4]符国良,李俊,孟志斌.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58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4,v.43;No.436 04:145-147.

[5]李志勇.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v.13 09:148-149.

[6]蒙向铖,覃小武,韦东,李林峰.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临床分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与评价[J].中外医疗,2015,v.34 18:74-75+84.

论文作者:姚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_姚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