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科学被列为小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新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多次革新,生活化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及观察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课程,应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基于新课标背景,教师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加强科学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服务于科学教育。
一、立足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书本上的科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时,我利用学生喜欢魔术表演的心理特点,用淀粉糊在一张白纸上画画,画了几笔,可纸上却什么都看不到。这时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您在画什么呀?”我故意神秘地反问:“你们能猜到老师画的是什么了吗?想不想知道答案?”我一边问一边在画上喷上一些碘酒,奇迹出现了,原来什么也看不到的白纸出现了一幅简笔画。学生们看过老师简单的魔术表演立即激起了探究兴趣。然后我指导学生用碘酒去检验各种食物,发现有的食物遇到碘酒会变蓝色,有的食物遇到碘酒不会变色。学生很快得出科学的结论:含淀粉的物质遇到碘酒会变蓝色。通过这堂课,学生兴奋地发现:“我也能玩小魔术!”这也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深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很容易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动机。
二、引导提出问题,鼓励发现生活问题
基于趣味的生活情境,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契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生活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产生质疑,提供科学学习的动力。
如教学“铁钉生锈了”时,教师展示铁钉生锈的照片,并提示引导:“铁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可是很多情况下易生锈,大家需要探寻生锈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组织学生观察和分析家里哪些铁制品生锈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生锈,并进一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参与实验探究。学生在家长辅助下,动手操作实验,了解了铁钉生锈的原因。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观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肯定。学生提出:“如果没有空气,铁钉会生锈吗?”“如何保护铁钉不生锈呢?”……通过激励与肯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在生活中观察和解决,进一步提升了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走近生活,挖掘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小学科学注重科学探究,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图书、仪器、实物还有各种多媒体等探究材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选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实验材料,提供给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例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我选用了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材料——鹅卵石、萝卜、橡皮、竹筷、回形针等,作为探究材料进行探究。学生对这些物体有感性认识经验,因此探究这些物体在水中是否沉浮时就比较容易。如果我们选用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材料,在探究这些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是否有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困难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选用一些生活化的材料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要提倡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收集一些生活中废弃的物品如矿泉水瓶、饮料瓶、各种食物的包装盒等作为科学活动的探究材料,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探究机会,并能从小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四、回归生活,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掌握的知识技能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学的生活化。
总之,当代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的知识是具有生命力的,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阅历及知识水平,让知识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中,融入学生的实际应用中。只有让科学知识变得活灵活现,学生才更加容易接受,才能切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银马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6,(02)。
[2]厉伟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2011,(01)。
[3]殷海斌 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04)。
论文作者:杜吉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碘酒论文; 教师论文; 生活化论文; 小学论文; 铁钉论文; 《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论文;